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Hi人物」卢俊舟 与历史和未来平行,书写这一代的“当代”

ZsEvhZ6tGrFVtOnhgruxY6yjU4FZymvPoet6Jimu.jpg

文丨张朝贝

图片提供丨艺术家&苏州博物馆

5SjutklQlTMwVdtRcWjGOVJKfPJZkRzoaBLNOJkd.jpg

艺术家 卢俊舟

  如果说“日下千断,亿则屡中”,那么“废纸三千”之后,卢俊舟的创作俨然回到了文字初创时的状态,一笔一划创作出一种极具空间感和呼吸感的全新书体。在初冬的下午来到他位于京郊的工作室,听他谈起自己童年学习书法,成年后对于书法语言的探索以及未来的艺术理想。我们面前的茶凉了多次,三个小时的时光悄然从茶盘中漏走。

卢俊舟个展“平行”,苏州博物馆现场视频

  ▶ 一种窠臼之外的创作可能

  卢俊舟拿毛笔的习惯是从小时候便开始的。到了读小学时,温州市永嘉县某个山村的春联几乎都是他写的。因为写字小有名气,他早早参加各种比赛、展览。“小时候虚荣心强,爱表现,也因此结识了许多全国的名家、老师,几十年来跟他们一直有很好的往来。”不过读高中后,他便不愿意参加任何活动了。小圈子里复杂的世俗关系让他无意应对,于是始终拒绝加入各种协会、组织。

dJH83Ze6QqMtYM855OTDIAzBnyuB0LaRuAgcvMI4.jpg

左:卢俊舟 《道德文章》 180×33cm×2 1995

右:卢俊舟 《言事为学》 180×39cm×2 1995

  1995年,卢俊舟第一次离开浙江,在北京待了大半年,其间受到很多书法家的影响。之后十几年,他几乎没动笔,偶尔写字,仍是用比较传统的样式。2009年,因为朋友所托的机缘,卢俊舟创作了一批在结构上更有形式感、空间感的作品。很多艺术家无意中看到这些作品,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他的作品给人带来一种窠臼之外的惊喜。而他所追求不寻常的野心,早在二十几年前就已初现端倪。

OCSIHLMFu5RtWZFlt0Q2kxQrxRW6w1tGPhYPrbMs.jpg

卢俊舟 《李白诗》 33×138cm 2001

bOBerHE5JIDZpZdZCTabXMJa2Bramp54LVdncPtZ.jpg

卢俊舟 《李白诗》 33×138cm 2001

VjfNDnHCOqtQfcbfbs6iWLCKTGw8oieNZXpr0vIr.jpg

卢俊舟 《风吹去》 34×140cm 2013

  有趣的是,后来卢俊舟应邀给无锡做公共雕塑的时候,其中一组需要用不锈钢结合书法来进行表现。与他合作负责设计的艺术家朋友觉得传统书法难以结合,希望能够用他那颇具形式感的书法来表现。正是这组作品被许多艺术家认为是对中国书法字体的结构的拆解重组,很具创造性和当代意味,其中一件作品还经刘丹先生推荐参加在德国威斯巴登举行的“世界书写展”。这些肯定的声音使他对自己创作的未来有了新的思考,并开始一系列新的创作。在此同时,他还做过行草书的横向书写等各种尝试。

L4UGv5MUmnJnHgNPqol27TfdhikpZuIZBKT4fTBt.jpg

卢俊舟 《最初的感觉》 140×23cm×8 2010(德国威斯巴登的“世界书写展”参展作品)

H7YHIVa2zJnsLLeAbZx0CzQOk988p4YsOeyWdll5.jpg

卢俊舟 《无尽处》 76×72cm 2011

movMwBFYmZioILTk1knUQWZZzhcevmYJmQgtZrcq.jpg

卢俊舟 《能几醉》 76×72cm 2011

  ▶ 自己摸索的路才叫下功夫

  如今看到的卢俊舟的作品,大多是2012年之后的,这也是他把个人的风格表现得更为成熟的时期。或许是沿袭了小时候便有的“反叛”精神,他的创作从某种角度来看,完全脱离了传统书法规则,但是,他抵达自由的通道是由传统书法的意趣铺就的。然而,所谓的传统又是从何时算起的呢?往前看,东晋以前、以至西周青铜器铭文、甲骨文时代,文字初创时期那种自然的形式感,反而更接近卢俊舟的笔触。用尉晓榕的话来说,“如果现在人写的是书法,那卢俊舟写的是前书法。”

sqt8XNMw8cQd9kVw1FUpOLoEPhwhId0JgUtD1iqo.jpg

卢俊舟 《月似霜》 140×68cm 2012

  在卢俊舟看来,古今中外能被大家所承认的艺术家,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有独立的思考和实践的。“小时候,老师会夸你‘二王’或‘米芾’写得好,大家觉得这是被表扬了,但这是我最不愿意听到的。”卢俊舟坦言,“很多老师说你要下苦功夫,要死临帖,不能走捷径。其实我觉得完全通过临帖学习不见得就是下功夫,反而可能是在走捷径。因为跟着别人的足迹,你可能会很快上手。你自己摸索出一条路才叫下功夫。”

RddHp5gTFyCmBf7syYGTecigbGOIMSEIe4WoBnqt.jpg

卢俊舟 《看花人》 180×48cm 2016

  卢俊舟认为,艺术最大的意义和价值不是艺术作品,而是艺术思维,或者说,是思考与方法。今天的艺术家从事书法创作,跟传统意义上的书法家不是一个概念。对于古人来说,书法更多的是基于实用功能,对于卢俊舟来说书法是实现他艺术理想的载体,历史上所形成的各种字体、形式、书写的艺术语言以及其他艺术的各种特征等都可以为我所用,整合汇集成自己的艺术语言。发展是最好的继承,每个时期杰出的艺术家都是在完成他们的“当代”。卢俊舟始终认为,自己从来没有想过反叛什么的,或者说破坏规矩等,因为艺术本身就不应该有规矩。如果说有,那应该是艺术的人文基底和美学规律。

oQNkRQoOoGKq5gb3iVNCGPXGYHO44TDsnAR7gWf3.jpg

卢俊舟 《冇4》 180×48cm 2018

  ▶ 真正的艺术家,与历史和未来是平行的

  卢俊舟的创作状态近乎偏执,他的作品都是一气呵成。如果运笔的过程稍有不舒服的感觉,基本直接作废,几百张纸能留下的寥寥无几;所有的作品都没有草稿,他认为艺术就是捕捉下意识的瞬间感觉,而稿子就像一种约束,总能击溃人的创作情绪;他的作品从不留边,也不拼接,纸与外界空间完全融合,用他的话来说,“在战场上自由奔跑拼杀不可怕,但被捆起来关禁闭会让我觉得崩溃。”

  2018年,卢俊舟在苏州博物馆做了第一个个展“平行”,这也是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开馆12年来所呈现的第一个书法艺术展。卢俊舟作品的气质与贝先生“中而新”的设计理念十分吻合,这让他内心开始时的不踏实感逐渐消失。“平行”的主题就是源于贝先生的话。许多艺术家在苏博办展都希望与贝先生设计的空间对话或者向贝先生致敬。贝先生却说从来没想过哪个艺术家到苏博做展览是向自己致敬,真正的艺术家,应该是跟历史、跟未来以及跟他,都是一种平行关系。

Wcb01oANlb1PD8gwGsZB1UiSlm6pdPicdusksXj6.jpg

mCAUzRvZKlCzFNKXTpZl7MJqsop2QnMXn3k6NtO6.jpg

gMNn0pEE3y2QInMkLliETbXLUawDaA8nLH1Lgblp.jpg

卢俊舟个展“平行”,苏州博物馆展览现场

  ▶ 不管表现什么观念,本体语言都很重要

  准备的过程必然是艰辛而漫长的,但被卢俊舟讲得引人入胜。“1月份江南大雪时到苏博,展厅里那面影壁墙,让我感觉它在整个空间里的尺度感是完美的。”墙正对着大尺幅的窗,窗外竹影清风……让卢俊舟产生“题壁”的想法,当时脑子里出现的第一反应便是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写字的人很挑文本,喜欢写自己熟悉的、顺手而有感触的文本。因为绘画可以自由组织题材内容等,但是写字却不能漏掉文本中不好写的字。”他以那面墙270×586cm的尺寸进行创作,“因为大的纸很厚,和写小幅作品的纸不一样,你需要适应这种纸和水墨的关系、笔写在纸张上的感觉。有时候这张纸刚适应了,下一张又不一样了;这支笔好不容易用顺了,写到后面又坏掉了。”

VCxNs9Mit5BpsUocdVJfwLbtJ5rTYmaDfa7wdB9Q.jpg

卢俊舟 《壁》 270×586cm 2018

YKV11RWApw0dB4NUgmEQIYYczoQrTFANeiZo6V0e.jpg

rZ6BnYaQxKzGMfag0UqUWuWGf0nOrezB8V8yWdcs.jpg

卢俊舟《壁》作品局部

  之所以如此偏执地坚持写好字,是因为在卢俊舟的概念里,不管要表达什么样的观念,艺术的本体语言永远是最重要的。他直言,很多当代艺术作品过于在形式上动脑子、在找点子上下功夫,导致当下观念艺术的泛滥,而忽视了艺术本身的语言逻辑和人文基础。

aeQDSkLzLUwz0DXeY31h0MHcOiqaowgfuqvy3BQW.jpg

卢俊舟《壁》苏州博物馆展览现场

  因为苏州,卢俊舟还根据《史记》的文本创作了《吴越春秋》,把我们从那个熟悉的充满小资情调的人间天堂,拉回春秋时期的悲壮底色之中。他根据展厅的体量,用朱砂在40块220×22cm的木板上,写上《史记·伍子胥列传》中描述太宰构陷,忠臣赴死,“抉吾眼县吴东门上”的段落。再用斧头沿笔痕劈砍,然后用墨包拓成拓本。书写行为完成了卢俊舟对这段历史与文化的个体解读,匠人的劈砍、拓印则还原了对崇高的演绎和传承的再现,其中饱含艺术家对历史与文化身份的复杂观感,对真实与谬误、传承与重建的双重追问。作品所呈现的叙事意义,在保有含蓄的悲悯和当代批判意识的同时,又为观众保留了一扇可供靠近、一窥究竟的文学窗口。整个创作过程充满着不确定性,木板上裂缝的肌理、字的留白与背景中的墨色以及隐约泛出的朱砂色相交融……而这些,正是卢俊舟想要的“不确定”的感觉。

JeY71uaxPQULvM15BGXcvf3yVZsGKzV5N88te8IB.jpg

卢俊舟 《吴越春秋》 220cm×22cm×40 2018

csp0wKSPNot6SZiVApeFhEA8nuqGPtuRSW2UZRV8.jpg

卢俊舟《吴越春秋》作品局部

  40块木板,一开始堆放在展厅的地面上,后来又用麻绳捆成竹简的形式,让卢俊舟的作品自然地从平面过渡到立体装置。而这,冥冥之中又让人联想到当年那个在村子里的帮人在扁担、箩筐上写字的卢俊舟。

mqxa6kxFWUHra6VGqJY08dnnvp6yjrOjvHyRnIac.jpg

Ec2nEuHcfbkwWAbnfdcTHSDmnQhz8goTZGhf7dQj.jpg

卢俊舟《吴越春秋》苏州博物馆展览现场

  ▶ 审美是人的本能

  Hi艺术(以下简写为Hi):你曾说自己的第一个展览一定要在国内,第二个要在国外?

  卢俊舟(以下简写为卢):我希望是这样。我希望从我们的传统脉络和文化视野里探索东方笔墨精神所在,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让书法这门中国的传统艺术在世界艺术的当代格局中展现它未来的可能性。我想这也是我们这一代书法艺术家的使命。

  Hi:在你看来,这个理想遥远吗?

  卢:如果从传统意义上普遍认为的书法艺术价值判断来讲,我们今天最一流的书法家可能是远不如近代以前的,因为现在不具备那种实用基础和人文氛围。但是每个时代都有其不可取代的优越性,书法作为一门独立艺术,在当代语境下我们应该继承与开拓它的精神价值和艺术语言,因为纯粹的艺术语言对所有人都不会有障碍。

SVB7fsxeMQncqvV5RMgISPRqpjTPsT2IyaQ4Pj6p.jpg

卢俊舟 《闻折柳》 180×48cm 2016

  Hi:就你的创作来讲,是如何做到“不设障碍”的?

  卢:审美是人的本能,艺术归根结底是创造美。我们面对西方的古典艺术和我们的传统艺术,都可以从图式的构成和物质的结构以及艺术家所表达的精神内涵去解读。古人说,书法是无声的音乐,我希望我能在创作上体现我对汉字的结构空间感和书写的节奏韵律感的理解。尽管我书写的文本大多数是古典诗词,但我却希望大家能够忘了文本,忽略我作品中的李白或者王维,而是关注我的艺术语言。

  Hi: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造型表达吗?

  卢:一个成熟的艺术家一定有着自己理解的某种规律,从而形成自己审美观、风格等。我注重自觉和本能,在意动笔那一瞬间的感觉。我不希望出现某种程式化的东西,我觉得艺术的魅力在于它的不确定性。有人说,艺术作品让别人越难模仿越高级,我说,真正好的作品可能连自己都没法模仿。

  Hi:每一件都是孤品。

  卢:不然它就变成一个产品了。

u1oaEB0rQsi5gZlSSJa2G9wl1R2or2AAG6dgC4ft.jpg

卢俊舟 《云龙天马》 140×23cm×2 2012

  ▶ 有时觉得艺术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Hi:为什么担心它变成产品?你不会去考虑商业上的实现吗?

  卢:艺术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干净很纯粹的东西,一个精神家园,一种自我修行方式,我从来没有考虑取悦谁,也不希望任何外界的因素来干扰我的创作。在艺术上的思考、探索和创作给我带来了无限的快乐。你想啊,如果这一切都是为了钱,那多难受啊。自己快乐比什么都好。

  Hi:你现在算是职业艺术家吗?有没有其他的主业或者副业?

  卢:我也不知道,一切随缘吧。以前做过很多事情,当然大多数都是与艺术相关的。我希望自己是个自由人,只要是我感兴趣的事我都愿意去尝试。人家问我是干嘛的,我说不上来。有时候我觉得艺术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所以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把它当职业,这个社会少了某个艺术家一点关系都没有,但少了清洁工却不行。我想在现在这么开放的背景下,可以做更多的事。就目前阶段来说,我对艺术的创作有着非常大的想象空间和创作热情,今后我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会在艺术创作上。

mFGLmFccPhFsKzQefpApoSYjFzryCEedb9SfYXNa.jpg

卢俊舟在工作室,凝视着刚刚完成的作品

  ▶ 纯粹的艺术语言是人类共通的

  Hi:今年在苏博做的个展“平行”,你自己觉得满意吗?

  卢:撤展的那一瞬间,我突然发现自己很喜欢这个展览。实际上刚开始时心里非常不踏实,因为我从来没有做过展览,不知道效果到底会怎么样。两个多月的展期,让我感觉到,它确实把我这些年的思考和实践都展示出来了,而且整个展览与建筑空间的气质非常契合。我觉得一个展览本身就是一件作品,好多老师和朋友们都说:“展览的作品好像就应该在这里”。每天都有那么多观众来看展,排着队拍照,这很让我感动。

dmpYPPKBXsWfgjt6pfhppIpzG43DL7u2aPPzVcHF.jpg

卢俊舟 《梦》 直径216cm 2018

FhkfWF7cyowamK9pFWlNWa9tsFwqlOYvPGgPYXe0.jpg

卢俊舟《梦》苏州博物馆展览现场

  Hi:《梦》也是专门为这次展览做的作品。

  卢:《梦》是个意外,记得是7月19日下午,还真是午睡梦醒,好想写个大“梦”字,我下意识找了支大笔,在写《壁》写废掉的剩余大幅空白纸上写了个“梦”,因为是在室外,刚写完还没收笔,大雨来了……其实在动笔之前也想过,写完时来场雨就好了。写不好靠老天帮忙,说不定被雨淋出个意想不到的收获。

  看着“梦”在大雨中不断变化,到了我觉得特别好的效果时,我希望雨停,雨是不听我的,一直在下。当时我觉得完全毁掉了,但心里总是还有某种期待,直到隔一天的下午才干,纸和画面已被冲洗得支离破碎,我试了一下,居然还能揭。于是就花了好几个小时,慢慢地揭起来送裱。当裱画师托出来拍了照片发给我,我瞬间感动了……

RzDDclyqlry0VnVb2yjwt5ruMAGNjbE9VOz7ASGr.jpg

yrKXfpVY69B7nxBZWagX7iXQ6eidL29OXFNDVa3T.jpg

《梦》的创作现场,雨中及变干后的效果

  Hi:作为非科班出身的艺术家,你如何看待学院派训练?

  卢:通过学院专业训练的艺术家,都具备很强的能力,但是,我觉得艺术的最终成就与科班与否没有必然关系。当然专业技法是艺术创造的基础,而真正有成就的艺术家,是需要足够的人生阅历、精神阅历和想象力等等。

  Hi:你怎么界定自己作品的当代性或者说传统性?

  卢:我不大在意艺术上传统或当代、东方或西方这些界限问题,人类是存在各种文化差异,但是纯粹的艺术语言是人类共通的。所谓当代不应该是对传统的反叛,优秀的当代艺术,是离不开传统基因的。

rEaw46gvScLTBlRhFxSBc2yMTma8ygWOfr4bmB8g.jpg

​卢俊舟 《一杯无》 46×34cm 2018

作者:张朝贝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