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专稿】苍凉而丰富的髡残,对于当代有何意义?

pSpgW0tqV6eK1mspTaYRbIXCAVK1UTkMXYQVnujU.jpg

5lxH6Pv2nj87YvrNDt5MAxIdvhzCd5e16CNxEtUZ.jpg

直播回放:2019石溪(髡残)国际学术研讨会|髡残的绘画风格及作品鉴定

bHzJSErrJGzTJzcCRpdFur1ERGllKq4IrILadMOp.jpg

​直播回放:2019石溪(髡残)国际学术研讨会|髡残的绘画思想及当代意义

《报恩寺图》真伪之辨

日本京都泉屋博古馆收藏的《报恩寺图》一直被国内外学者认为是石溪的一件极重要的代表作。北京画院理论部主任吕晓与原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学艺部原部长西上实便就《报恩寺图》真伪展开了精彩辩论。

W3M4EvLaaIvaqW71FUkUcHHWRnlRb14uWM9RZszh.jpg

原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学艺部原部长西上实

西上实认为完成于1663年的《报恩寺图》是石溪的真迹无疑。首先,图中三方石溪的印章与上海博物馆收藏的石溪作品《仿大痴山水图》《山水图册》的印章完全一致;其次,《报恩寺图》的自跋虽比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入山图》简少,但内容合乎情理。其三,《报恩寺图》采用了王蒙的风格来表现,与实景有一定相似处,比如山门、琉璃塔和城墙的表现等。

LrVYjam4YTL9LcHin88MQv6gM7CxdkGC7Yv6ukhz.jpg

北京画院理论部主任吕晓

吕晓却持相反的观点。她认为,虽然《报恩寺图》从风格上非常像石溪,但画上的题跋与《入山图》相比,非常相似而稍略。她通过对比,认为《报恩寺图》因为删减造成语义不通,不合逻辑。而且题跋占据画面一半,构图压抑且书风与石溪典型书风不类。《报恩寺图》画在一座临江的山上,吕晓通过实地考察,发现报恩寺实际建在南京中华门外的平地上,该画与同时代中外画家笔下的报恩寺也有极大的差距。因此,她认为《报恩寺图》是一件极类石溪风格的赝品,而且还有好几件“双胞胎”。

aq8JUzAPCyXgvcCb15t8fMaBBmGxOvKF69tN4x76.jpg

中国美术馆副研究馆员邓锋

研究石溪作品的真伪一直是石溪研究中十分重要的内容。虽然石溪存世作品不多,但在有限的作品中真伪争议却不少。中国美术馆副研究馆员邓锋认为,“复本”情况为石溪山水作品真伪考辨的最显著问题。他以最新出版的《清画全集·第八卷·石溪》第一、二册为图像基础,汲取已有的研究和初步判断,指出编号25《黄山白嶽诗意图》(四轴)不仅在题识上为临仿而来,而且在图式上也是渊源有自,从它本稍加改动得来,可完全坐实为伪;再通过笔墨习性的仔细比较,认定此四轴及编号36《雾中锁峰图》均为大千作伪。

“黄山之行”时间之争

关于髡残的生平和艺术活动,学术界向来存在很多的疑问和争议。尤其是关于髡残“吴越行脚”和“黄山之行”的具体时间及时间长短,目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黄山之行对髡残的绘画艺术影响巨大,1660年至1663年间,这短短的的三年时间,形成了他的创作顶峰,传世之作总量近70件,基本占其传世作品数量之半,并且,其平生扛鼎之作也产生在这一时段。

jkyAZ7j8rEtvQhBlxprQ8UdMYmZcZYRAJu9tFmHE.jpg

《艺术当代》杂志原副主编漆澜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批评家陈传席将石溪离开南京出游的时间定为1658 年,《艺术当代》杂志原副主编漆澜认为是明显有误的:“因为石溪皈依觉浪道盛的时间在1658 年,并于同年奉命主持祖堂幽栖寺,在这种肩负重托、事务缠身的情况下行脚远游是根本不可能的。”

漆澜分析,石溪的出行有两次,第一次离开南京出行的时间在1659 年10 月之后,主要行脚吴越,于1660年2月回到南京。第二次出行时间在1660 年暮春或初夏,于1660 年6 月之前回到南京,主要是游新安、登黄山。根据现存的石溪作品及文献,可以确证石溪在1660 年8 月前从黄山返回南京的,这从他紧接此后所绘制的作品及题跋中可以得到证实,“从他黃山之行之后的作品中也可以发现。这些作品在物象形态、情景气氛及笔墨质感上隐约透露出徽州山水的地域特征,尤其是对元人图式的改造,更显现出与徽州画家一致的现场感倾向。”

丰富的髡残值得深入挖掘

在2019年11月底,2019石溪(髡残)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常德举行,国内外50多位专家、学者、艺术家汇聚一堂,见证《清画全集·石溪卷》在常德首发,髡残研究会成立授牌,参与2019石溪(髡残)国际学术研讨会,深入挖掘石溪艺术成就并对石溪学术研究进行了长远规划。那么,对于当代来说,研究髡残有何意义?

YHGOGw134HLrlo9gEt6Ro90petBEVkKAfvFc9ALl.jpg

湖南美术馆学术研究部周敏珏

湖南美术馆学术研究部周敏珏则从髡残云法探究其画学思想:“云烟是中国山水画中重要的审美意象,也是石溪画中重要的表现元素。石溪的云烟表现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运用勾云法偏多,间以留云法表达。二是诗画意象结合,‘’的母题与题识中的意象相互配合,寻求艺术审美与心灵表达的统一。云法的运用也反映出石溪的绘画思想。”

PXTkdQ0ldkxkAtQ7DlM8DMnmZ7QatXJwN9qPbzVs.jpg

中国美术馆研究员黄丹麾

中国美术馆研究员黄丹麾认为,髡残对艺术的悟性和想象都和禅宗有密切关系。髡残将坐禅与作画合二为一,坐禅是静,作画是动。一个是静思,一个是天游。他以佛家的至高精神切入绘画,从而能够自证自悟,达到“坐禅悟六法”的境界:“髨残的很多画,对佛是要放下的,所以他在出世与入世之间一直有一种矛盾的心理。诸位大家对他以禅参画的评价非常之高,这也从另一个层面证明了髡残的绘画充满了悟性,正所谓‘以禅悟画,由艺入道’是也。”

ONehe3N6BnQkCIZIKJTXSU5y95Be4goLh3FhMzpo.jpg

《书法导报》副主编姜寿田

《书法导报》副主编姜寿田认为,髡残的伟大就在于他在综合了元四家的山水笔墨和丘壑之外,又往前推进了一步。“髡残山水画的成就首先是建立在道德人格基础上,髡残虽然崇佛,但是在他的言论当中,表现的并不是纯粹的出世,而是一种出世的入世,因为内心还有家国情结,这种潜意识表现在思想观念当中。他用佛家之面表达真实的情怀,表明生命意识还没有泯灭,对宇宙大千还有牵挂,所以在山水画中表现出了强烈的精神性和冲突性,所以笔墨和丘壑之间才可以构成强烈张力。”这促使我思考的就是山水画、笔墨与丘壑的关系,以及我们现当代山水画的困境。

sAvrSdp07GQbw8xu439ZulWwpyyT5qtvCGSofjHq.jpg

文化学者刘墨

文化学者刘墨看来,苍凉且复杂的髨残值得深入挖掘:“尽管髡残始终在庙里面生活,但他复杂的程度不比石涛、八大山人、渐江弱,只是我们现在所挖掘的史料有限。髨残是一个非常丰富的人,是一个混合型的人。正因如此,他在人性和佛性里有一种更复杂的东西,所以他在画里的丰富性也优以渐江、八大山人、石涛。如果说渐江的审美特征是静,八大山人的审美是孤,石涛是热情,那髡残的画里可以看出苍凉,这种苍凉可能是他心境里抹不掉的东西。”

usCbfGhsaMYXM132n2jFo29TzBZoS9hk734bb7da.jpg

研讨会第三场由湖南美术馆策展部副主任李辉武精彩主持及点评

FanT01Vq84pfGh8dp5rHcgeNeN3iAgUErQirE8lK.jpg

常德髡残美术馆馆长李金彩汇报了髡残研究会的十年发展规划:拟举办“石溪”全国写意中国画作品展;召开石溪全国学术研讨会;出版石溪研究文献集;编纂出版常德美术史。

【部分髡残作品】

JqrQDNZG0uXuhBDRCexBkwihKC9FQGl8AMrcVdeO.jpg

层岩叠壑图

jFmgWO16nrg9Mmubxes1wk7KBBEIKDs3fm15CfU9.jpg

a2uAG4Ky71LQuebUW9immL0yBI254v2LyVh0iHDf.jpg

XnLUnTEHuyVqYJQXfxl1jQCqUZZ24AOAGqU4uGs3.jpg

yV9ZgKCTJ9Yq1wFrLkxGrxVTUwNoUkW0fO5X0wKu.jpg

XLK7gM5GBxxIBD0LataPZ3g5SVJeujowWrtxqBJG.jpg

abwo1cIOyEGDuivd4evua5DZoBiSEmdvjMlyqW6B.jpg

IqcWkkZ5OhaIFXcyk6ckd792kIvTcHtyr5ci0jX9.jpg

HqIQp9zBLb62ecA08xbj3QrsTtYIDJ0FMqJczKa2.jpg

Y8bd6nDl37FLAd9uFLWAZeWABe0MjIoOXEeKldhf.jpg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 fihedy

      学习学习
      01年前 0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