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光场回顾丨陈萧伊 x 芮兰馨:制造一些超越性时刻



光场讲堂

THE LIGHT TALK

“光场讲堂”,是成都当代影像馆面向公众进行影像艺术传播的重要平台,以影像为起点,我们将持续邀请包括艺术、设计、建筑、教育、文化、生活、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卓越专家、学者、艺术家等,在“光场“发生连接,分享他们各自与影像的故事,让思维的光聚焦于此。


“光场”,影像学中的定义是“光在每个方向通过每个点的光量”。而在影像艺术中,光是创作之源,是影像的灵魂,也是人与空间、实体、自然连接的纽带。

活动现场

7月26日,光场讲堂邀请到了青年艺术家陈萧伊分享她的创作经历和感受,同时也邀请到了学者芮兰馨展开了一场对话。对话从展览“争执/STREIT”创作中的“例外状态”出发,讨论了对于言说的怀疑、日常的失败,艺术生产是如何转化宏大而又微观的视角,又是如何链接自身与世界的关系,制造出处于寻常状态中的超越时刻,而这些时刻对创作者本身,又意味着什么等话题。


片段分享

活动现场

陈萧伊讲述了她从一开始艺术创作至今的思考与感受。这里我们摘录一些现场内容分享给大家:

“我原本从小就不觉得自己是一个和艺术有关的人,本科学的都是传播学或者新闻一类的,我觉得可能是更多更早年的时候对于现实或者真实的理解,包括对真正带有冲突现场的一些现象有很多观察,所以那个时候我开始思考怎么去看待很多事情,怎么去解读,或者我们怎么去转译。”(——陈萧伊)

Cold Mountain, koan, photogravure, 2014

Flow#1, Koan, photogravure, 2014

“在那个时候,新闻或者写作或许是一个对我而言更为有效的方式,是一个直接和现实的碰撞。但当我在通过图像去介入到这样的一种碰撞现实的方式当中的时候,发现它其实不是很适合我,因为现实可能拥有非常多的层面,从表层到内核一层一层的,然后有非常多的肌理,有非常多的褶皱,我们是没有办法从一个非常表面的图像看到真实。就像苏珊·桑塔格,虽然她写《论摄影》,但我觉得她一直在用非常反摄影的角度在表达,单一的照片从来不会为我们带来真相,如果你试图从中去找到真相,或者只是某种犬儒的状态。”(——陈萧伊)

Traces, Koan, photogravure,2014

Foam, Form – Phase II, 展览现场,成都当代影像馆,2020

“当我们看到特别好的景色,或者说被一些东西所震撼的时候,我们永远都是没有词语的,因为不知道应该怎么样去讲述。可能这样的反应才是特别直接的,一种未经思考的过程。

我们想象或者试图去解释很多东西,都是在用各种各样的词汇,试图去接近我们所描述的东西,但其实语言它永远都会有一些溢出的状态,可能是我们没有办法解释的。在像对于生或是死,还有一些生活中非常极端感受的时刻,我们都是没有办法去用语言进行完全的表达。 “(——陈萧伊)

Barren, An infinitesimal wink, photography, 2016

“其实语言对我们来说,就像骇客帝国中的矩阵一样的存在。当我们试图去思考一些事情的时候,想象不出有任何的词语可以去描述这个事件的话,我们就已经碰到了边界的警戒线,我们可能就无法再继续往下去思考这个事情,所以我会发现其实如果我们用非常理性的、有逻辑的状态去思考很多事情,我们永远都是有一个界限的,可能生而为人的界限也在这里。 “(——陈萧伊)


对谈分享

对谈现场 陈萧伊(左)  芮兰馨(右)

对谈环节精彩片段节选

芮(芮兰馨)

陈(陈萧伊)

芮:萧伊是在这次过年期间跟我说她在准备这个展览,然后我来看展览的时候是我才从武汉解封出来,那个期间我跟萧伊有非常多的对话,但很多时候是一种情绪上的无力,通常都是一句两句话,不知道怎么办,不知道能不能出来,不知道能不能活着。从武汉出来觉得很恍惚,我们再一次见面就是在她的这个展览,当时从明空间走到视频作品的暗空间的时候,我自己的情绪是比较汹涌的。

这个展览对我而言很像安慰剂,有哀悼,也有抚慰,二者混杂在一起。到现在为止,疫情也还没有结束,我们前段时间还在聊灾难真的会过去吗?灾难是一个事件吗?会有一个明确的从某年某月某日新闻报道开始,然后至某一天结束?但其实它是没有一个社会实效性的,因为很多时候会觉得这个灾难是伴随我们的记忆,很多人在灾难的中心就停下来了,但我们的记忆是跟随它们继续在走的,所以会有这种感觉。

陈:这次作品是在一个比较迅速的状态中把这个展览做完,我觉得这个过程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比较大的一个挑战,主要是时间比较紧张,不过也让我非常集中地思考了过去这些年来创作当中比较重要的一些部分。

可能平时看上去有很多时间的时候,自己反而没有办法那么集中注意力地去做这件事情。所以我会发现这一次展览当中,包括这种对物质的一些转移,宏大微小之间的这些转换,包括最早我从学新闻转向做艺术,其实也是一种尝试,从宏观的世界到一个微小自己世界。但我觉得它们相互之间不是一种完全撕裂的状态,不是完全割裂开的,就好像说艺术只是一个我关起门来做的一些关于自我的想象的事情,我其实一直不这么认为,我觉得它可能是用一种更为小的一些东西,但是我想要去指向一个更巨大的、宏观的一些事物,可能自己的力量也只有这一点而已。

更多时候是想到当前我们有很多力量,比如说工业的力量,所有的这些力量都在指向一种“进步、发展、巨大、机械......”这样的时刻,可能像这种更为私密的,更为亲近的、个人的这种做梦的能力,它又是另外一种能量。然后我们需要用很大的力气去抵抗一些东西,同时看看这种做梦的,带有创造性的想象,我们还能持续多久。

芮:我们当时在讨论这次对谈讲座名字的时候,其实想到“超越性”。这一点也是我这些年在你作品里面感觉的。“超越性”首先就是你刚刚提到的一种“反阐释”。因为艺术其实在很多创作里面都会提到反对阐释这件事情,但是我觉得你每一次展览给我的感觉是你会把那些痕迹抹得非常干净。

这个展览叫“争执”,但是你看上去是一个表面非常平静、非常干净、非常笃定的一种状态。不过我会有一种平静下那种破碎和汹涌在里面,然后你会把这些痕迹慢慢地擦干净,但是会让人去寻找这种感知上的痕迹。

陈:我记得你当时看完展览跟我说有一种灰烬感。我觉得是这样的,因为这次创作其实是一个非常直觉性的状态,包括我要在哪个空间的哪个位置去展示哪一件作品,我要用什么材料,它们间距多少,所有东西对我来说就是没有任何迟疑和修改的时间,就一瞬间就得全定下来。但当所有作品都完完全全展示出来之后,就会发现一种极其平滑,但你单个的去看,又能看出它颠倒的背后的那一层东西,算是创作最终它带给自身的确认。我觉得展览或者作品有一些它自己的生长的力量在当中,它也会让我看到一个完整的现场。它在我的想象当中存在着许久,但它真的变为一个现实的现场,而我又在场的那种状态可能是一个非常奇妙的感觉。每次我做完展览都会有比较特别的体验。

芮:你说每次做完展览都有一种很难受的感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可能是因为将感受放置在了作品中,自己处于一种中空的状态。

Dividing lines hidden on every moment, 展览现场,成都当代影像馆,2020

Dividing lines hidden on every moment, 展览现场,成都当代影像馆,2020

芮:展厅进门第一件作品是一个莫比乌斯环,上面是水跟冰的图像。我记得也是两三年前在你工作室,你跟我说你很喜欢去观察水凝结成冰,或是冰融化成水的这种变化。这是看似非常庸常的一种事物形态,由于我们的经验对它过于熟悉,这种流变会被我们的经验吞噬掉,也会存在于我们的凝视之外,但当你去凝视它时,它好像就成为了一种崇高之物。

陈:关于这件作品,是在变化当中的时间性的体验。好像是一种日复一日不断重复的,看起来我们没有什么变化,但好像又在这种状态当中发生了一些变化,而且可能很多时候我们都不再对一些庸常的日常的时间拥有一个时间节点的一个记忆,但是很多事情在慢慢发生变化。

我对于这种不太能够被记忆或者不太能够被量化,这种缝隙非常感兴趣,我觉得这种缝隙好像在这个作品当中也是一直有体现,包括我做作品来说,它可能也是给予到一种通道,一种像面纱一样的东西,我们隔着它去进行想象去试图去接近,但是它没有办法去穷尽,一个接近于总体无限的状态。

A brunch of fire:Mrs. Dalloway said she would buy the flowers herself,综合材料,2020

细节,A brunch of fire:Mrs. Dalloway said she would buy the flowers herself,综合材料,2020

芮:我很喜欢达洛维夫人的那束烧掉的花束,当我在展厅看完视频作品,然后一转头,看到烧尽的花束,我会有一种“咯噔”的感觉,你觉得一切都结束在这儿了,但是你又觉得好像有些话是没有说完的,它好像就是那种灰烬漂浮在了整个展厅里面,你没有办法去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包括说到花束的意向,我觉得也非常妙,因为花束它可能跟出生死亡、婚礼、战争、哀悼都有联系,然后它其实又是特别日常的物件。

陈:这些隐藏起来的不完全是主角一样的状态呈现的作品,反而可能是最为核心的一些东西在我的作品当中呈现。就像我们永远能够去表述的,包括现在我们去讲的一些东西,可能都是我们真正能够体验到的、极少能够去表达出来的东西;还有更多的是我们可能很难去表达,或者说在太过于零散的一些东西,但是它可能就沉积在了某个地方。

芮:你的创作也会给我那种感觉,真正要表达的是那些没有被说出来的东西,真正要说的它其实是没有办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

Simulacres 1: clouds dictionary & Simulacres 2: never catch the transient,展览现场,成都当代影像馆,2020

芮:想说一下云词典那件作品,看到它会觉点像教堂的拱门,有一种纪念碑的感觉。我们经验中的纪念碑,通常会书写惨烈的事件或伤痛,它需要依赖这种物质性的形态让人记住。

云词典的蓝色让我有一种站在夏天的一个大太阳下,可能你知道今天发生了一个巨大的灾难,但是你依然是被这种刺眼的阳光笼罩,有一种日光之下无新事的感觉。你的作品会让我会觉得有一种抚慰感,可能来源于你并不是用新闻或纪实的手法去书写哀痛,而是展示它的背面。

截帧,Living on fragile ice, breathing only,4 mins 53 sec,single channel video,2020

Living on fragile ice, breathing only, 展览现场,成都当代影像馆,2020

芮:“以我们的锁链,黑底不能把我们提升到它的红色风暴中......“,保罗·策兰的诗句,用的大红色的文字,我当时感受比较深的是它会透过光影穿过自己身上,那个时候,你会觉得那些纷飞的词语真实击打在了自己的身上,特别是我刚从所谓的灾难的漩涡中心(疫情中心)出来的时候,我整个人站在那是有一种震惊感的。

陈:这是一个关于词语的作品(Living on fragile ice, breathing only),当时收集了很多的一些关于对话的词语,然后找到的一些高频词,做了这个视频,其实我觉得也是在非常强的负面信息的冲击下,每天都在不停的接受外面的信息,但其实我们又生活在一个洞穴实践当中的状态,我们社会实践消失了,我们每个人每天所能够真正接触外部的只有一些新闻或者信息,就在今年春天的时候,我在那个时刻感受到的更多可能是一种失语的状态,就是我完全没有办法去了解到所有真相或者所有事物应该怎么样去理解,怎么样重新去定义它们。

「争执」展览现场,成都当代影像馆,2020

陈:我时常会在读到一些简单的,不管是诗歌还是一些文本的时候,对我来说它是有图像的,然后它也是有一种氛围在当中的。很多时候我觉得它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想象力的启发,所以我发现这次作品文本性的东西也是比较多,但我觉得他做的也是一种类似于相互有索引的状态。不是说一定是我在表现它当中的某一个东西,但是可能我觉得本身文字的力量它是一种相互对照的一种关系。

芮:这些年我觉得不管是图像,还是这次展览上,我觉得是可以看到你的作品的一些转向的地方,但是关于悬置的这种动作,我觉得一直都在。

陈:这个悬置是从最早的作品应该就有,我觉得对于悬置来说,是因为有一种对于真实的不确定性。或者说自己本身做这个东西出来也是很困惑的,我并不是真的非常确定。这可能就像我们从小学、初中、高中接受的语文的教育,要求我们必须要总结出一个中心思想,我发现我是非常去规避这一点的,我会有一些关于作品的背景的东西,但是我很难去说我这个要表达什么,如果是非常精炼的去说我作品有关于什么,关于这种很微妙的感知,我觉得这种微妙的感知它其实也是很晦涩的很不明的,它同时会让人很难以介入。

对于很多人看的东西来说,就觉得不知道是什么就会走掉。就好比我们一旦进入到一个漆黑的房间,第一个反应不会说我在那个房间等一下,看看窗户是不是会有光透进来,而是第一个想着要去找灯的开关。

芮:似乎每个人都想看清楚眼前的是什么,或者是我们的现实是什么样的。你前段时间也问我,觉得现在回忆起在武汉的那段时间,是怎样的感觉,我似乎没有办法回应那个问题,我只是觉得我没有办法说我们真的就已经解脱了,或者说我们从现实意义的灾难中胜利了,我觉得很多东西实际上是没有办法可以用语言的逻辑去阐释它的。

现场观众互动

现场观众互动


关于嘉宾


陈萧伊

(b.1992)生于中国四川,于2014年获得伦敦艺术大学纯艺术摄影硕士学位,目前工作生活于成都。她的作品基于摄影并不局限在具体的媒介当中,通过生产图像的方式,关注于生命体的微妙感知,并不断挑战既定的逻辑、感知与想象来探讨存在本身的问题。她的作品曾获得中国第七届三影堂摄影奖大奖,入选福布斯2017“30 UNDER 30(Art)”亚洲榜单,并参与诸多国内外展览。

芮兰馨

写作者,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博士后,研究关注社会景观影像与记忆书写。



- END -

正在展出

成都当代影像馆

CHENGDU

CONTEMPORARY

IMAGE MUSEUM

成都当代影像馆于2019年4月27日正式开馆,坐落于成都北三环内、府河河畔,位于国内首个以摄影为主题的公园——府河摄影公园的核心位置。摄影公园占地面积150亩,影像馆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拥有6个专业展厅、1个学术报告厅、1个专业影像图书馆以及多个公共教育空间。作为专注于当代摄影及影像艺术的文化机构,成都当代影像馆与全球著名的影像艺术机构紧密合作,致力于高品质的影像艺术展览、有深度和高度的学术研究以及公众视觉修养、审美教育的传播和普及。致力成为观测中国影像状态,促进国内、国际交流与对话,推动艺术与学术生产的专业影像美术馆。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