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关于北宋汝窑的真相(后世烧制不出来的时代工艺)

 

汝窑何德何能居五大名窑之首?

为什么会这么讲?因为汝窑被列为“五大名窑”之首,是宋瓷中最为人瞩目的瓷器之一。文献中对汝窑的评价非常高,人们普遍认为汝窑具有供奉御用的官窑性质。

宋代著名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谈及汝窑:「故都时,定器不入禁中,惟用汝器,以定窑器有芒。」因为陆游是南北宋交替时期的人,因此他提及的「故都时」讲的就是北宋时期。「定器不入禁中,惟用汝器,以定窑器有芒」讲的就是因为定窑采用覆烧工艺,所以在口沿部有一圈不能上釉,称之为“芒”或“芒口”。我们知道,如果瓷器的口沿没有上釉,作为食具使用时就不够干净卫生,粘上污迹不容易清洗。因此陆游在文中记载,北宋定窑已不再用于供御,而皇家宫廷只用汝窑器物,就是因为定窑有芒口。这里既然说“禁中”所用,也就是说皇家宫廷在使用,这显然表明有一部分汝窑器物确实是供御的。

▲曲阳涧磁岭定窑出土 北宋 白釉「尚食局」铭龙纹碗(口沿为芒口)

南宋晚期的叶置在其《垣斋笔衡》一书中也有提及:「本朝以定州白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内容还是《老学庵笔记》中类似的说法。因为定窑有芒,所以就用汝窑的青瓷代替定窑以供御用。但也指出在很多地方,河北省的唐州、邓州、耀州等地都有青瓷的烧造。最后一个关键词是“汝窑为魁”,表明当时宋代文人在评价北方青瓷的时候,已经将汝窑列为第一。可见,当时的人们对汝窑已经相当珍视,评价极高,至少在南宋时期就已经是这样了。

▲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 汝窑天青釉带御题诗碗

明代以后,文人开始对瓷器有更多的记载和鉴赏。在这些关于清玩或者清赏的文献中,经常会把宋代的许多窑口汇聚在一起加以点评和记录。在这些记载中,汝窑历来名列前茅,通常是“柴、汝、官、哥”,居于第二。如果去掉不属于宋窑的柴窑,那汝窑就是宋窑中当之无愧的第一。明代晚期,宋代名窑的说法已经逐渐形成,汝窑一直位列名窑前茅。宋代五大名窑的概念在20世纪最终成形,通常也以汝窑为魁首。

由于汝窑生产时间只有短短二十余年,再加之北宋末年,宋金战争中女真人掠走徽、钦二宗,汴京宫中所藏器物大部分都遭毁坏。当时说起来非常滑稽。宋朝禁军将器物从宫中各个库房搬到军营,女真人就在军营拉走一千牛车的器物,拉到了今天的燕京和大同。因此汝窑在南宋初年就显得十分珍贵。南宋文献说“近尤难得”,这个说法应该属实。南宋初年的宰相张浚,曾将其收藏的二十余件汝窑献给高宗皇帝。因为高宗自身非常喜欢汝窑,所以很高兴。还有一个记载,在南宋初年的时候,高宗曾在晚上邀请范成大进宫,拿出他珍藏的汝窑茶具,和范成大一道鉴赏。可见汝窑在当时受珍视之程度。

▲大英博物馆藏 北宋 汝窑洗

明清以来,汝窑更是成为宫廷珍视的收藏品。现存汝窑传世品大多为原来清宫所藏。据孙新民先生统计,北京、台北故宫的藏品,以及世界各大博物馆的藏品,包括一些民间藏品,总数只有 67 件,不足 70 件。早些年,故宫博物院举办了一场汝窑大展,故宫专家吕成龙先生又做了一次统计,大展中又增加了一定数量,达到90多件,不到100件。传世的汝窑数量之少,极其珍贵,这也是汝窑在收藏界如此受重视的根本原因。

▲上海博物馆藏 北宋 汝窑洗

汝釉天青面面观

我们对汝窑特征的认识,主要是通过馆藏传世汝瓷开始的。汝窑釉色多为天青色或天蓝色,釉质非常光洁温润、淡雅匀净,堪称天水共一色。最近几年,故宫博物院对收藏的部分汝窑进行了科技分析,结果表明汝窑的釉为一种结晶分相釉,其特点为呈天青色或天蓝色,同时具有失透性,故而遮盖底下的胎色。

▲英国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藏 北宋 汝窑盏托

汝窑采用了一种创新的施釉工艺,即厚釉工艺。先将坯体入窑烧制,即在较高温度使其结化,然后再施上一层相对凝厚的釉,或多次施釉,使器物表面的釉层变得特别凝厚。这种施釉工艺是北宋后期的一项创新。到了南宋时期被南宋官窑所继承,后来龙泉窑也采用了这种工艺,龙泉窑后来能够产生出非常漂亮的青瓷,主要也是赖于这种厚釉工艺。我们今天看到的汝窑釉面层虽然较厚,但与后来南宋官窑、龙泉窑烧制的厚釉青瓷还是稍显稀薄。

▲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出土 北宋 素胎菱口洗

▲龙泉大窑遗址出土 南宋 薄胎厚釉青瓷片

目前传世的汝窑都是不带装饰的,故有“汝窑无装饰”之说。但釉面多有细碎繁密的开片纹。由于汝窑采用的是厚釉工艺,釉层较厚,所以这些开片往往呈倾斜状,在开片的深处和浅处,颜色略有不同,与鱼鳞的外观非常相似。因此,这种开片也被称为“鱼鳞开片”,形成一种自然的美感。

▲河南宝丰清凉寺窑址出土 北宋 汝窑梅瓶盖

▲河南宝丰清凉寺窑址出土 北宋 汝窑长颈折沿瓶

根据科学技术分析,我们知道汝窑是一种结晶分相釉。何为分相釉?即在烧成的釉中,在连续的玻璃釉中有许多不连续的小气泡。这种小气泡肉眼无法观察得到,但它能折射出可见光。虽然也是属于青瓷的范畴,但其呈现出的颜色是一种天青色,这是分相釉所独有的。后来南宋的钧窑瓷器也是分相釉,因此我们可见正烧的钧窑瓷器也是天青色釉。

▲北京市海淀区金山金墓出土 北宋 钧窑玉壶春瓶

这里有个问题。分相釉的烧成要求有一个特定的烧成曲线。什么时候需要升温,什么时候需要快烧,什么时候需要慢烧,什么时候需要开始封窑,让窑炉里面出现还原气氛,使瓷器呈现出一种天青色的颜色。另外,分相釉要求窑温不能过高,烧制时最好略低于瓷器正烧的温度,稍微生烧一点,这样才能达到分相釉的颜色最美的效果。

▲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出土 北宋 汝窑折沿盆

因此,汝窑的瓷器大多是轻微生烧,也就是说,汝窑的釉没有完全玻璃化。在长期传世过程中,玻璃就特别容易老化,因此从笔者个人的观点来看,现存很多珍贵汝窑瓷器的釉色并不好看,与当时的烧成的颜色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若你手上有珍品瓷器困于出手,想找正规平台参加拍卖,有缘者可与笔者联络,壹叁泗,壹零柒零零,壹捌壹不成交无任何前期费用现代藏家之所以这么珍视汝窑,其中很多人并不是真的觉得的颜色很美,而是因为汝窑一直以来就特别稀有、特别珍贵。

而笔者见过最美的汝窑,是现今在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收藏的一件水仙盆。因为这件器物一直装在锦盒内,很少暴露在空气和阳光下,所以玻璃老化没有太严重,比较接近于当时烧成的颜色。但是像北京、台北两故宫中保存的一些汝窑,釉色真没有太漂亮,因为它们的釉已经老化很严重,失去了当年的那种美。

▲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 汝窑盘

▲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 北宋 汝窑水仙盆

品评汝窑「香灰胎」

汝窑的胎质在当时的宋瓷中是比较细密的,呈浅灰褐色。鉴定专家通常称汝窑胎为“香灰胎”。但正如笔者之前所说,汝窑生产于河南汝州。事实上,河南中西部地区的原料质量并不高,汝窑在生产过程中,并没有太大优势。与其他宋瓷相比,甚至与磁州窑相比,汝窑的胎体相对较厚,胎色也较深。虽然汝窑的原材料本质上并不是很好,但每件汝窑制作都非常规整,在生产中贯彻着精工细作制造的观念。我们在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看到的水仙盆,足底的边做得一丝不苟,非常笔直,所以给人的感觉相当精致。

综上所述,汝窑的器物充满了高雅之美。这种以釉色纯净而闻名于世的雅器,在北宋时期受到文人士大夫阶层的热捧,因此受到了以审美著称的徽宗皇帝的青睐和喜爱。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 手机用户3242218

      汝窑就是釉质釉色做不到,说到底就是釉的配方失传了。其它特点无关紧要,胎土成分也不是一层不变的。
      01年前 0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