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良(1895——1977)
天赐才能与机遇对于世人都是平等的,在于是否把才能用到合适的地方,在于人们是否把握住了机会。潘玉良原名陈秀清,14岁之前就被舅舅卖到了安徽芜湖的怡春院,在青楼女子中面貌长相属于中等偏下,有存世的照片以及自画像为据。如此平常青楼女子能够打动芜湖海关监督,并且使潘赞化能为其赎身纳为妾,这一定是上天在没赐给她美丽容颜的同时,另一只慷慨之手赐给了潘玉良精湛的琵琶演奏技术、诗词应对良好的悟性、以及后来在绘画艺术方面表达出来的颜色敏感、形体造型观察力,有赖于皇天所赐有创造力的双手,潘玉良成为了走出中国的世界级的画家。
1994年推出的《画魂》由黄蜀芹导演,巩俐主演,把在国内外美术界、收藏界早已闻名遐迩的潘玉良引入了普通百姓的视线。潘玉良名列“民国六大新女性画家”之一(其余五位是方君璧、关紫兰、蔡威廉、邱堤、孙多慈), 潘玉良在嫁给潘赞化之后,通过自学文化知识以及师从洪野学习美术,得以脱离原先的文盲状态,以后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跟随王济远、朱屺瞻学习绘画,后又入法国里昂中法大学、巴黎国立美术学院、意大利罗马国立美术学院学习,潘玉良的油画、雕塑当时在欧洲已经能够有订单,这已属相当不容易。1929年回国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主任、次年兼任新华艺专、中央大学教授,此时潘玉良已经国内外都有影响,在欧洲人们提到中国的油画经常会说起徐悲鸿和潘玉良。
潘玉良的彩墨作品采取的是中西结合的路子,提倡“同古人中求我,非一从古人而忘我之”,并在线描表现手段的基础上,追求中国民间美术诸如蜡染肌理效果、民间玩偶造型夸张形象,中间穿插以油画技法中的点彩技法应用,多以女性题材为主,少量的静物作品,并且在画材上,有些丙烯颜料和油画棒的使用,达到了单独国画颜料难以表达的效果,这方面也可以弥补潘玉良的笔墨不足,所以她在处理艺术方面极具智慧。纵观中国美术史其作品前无古人,横向比较当时中国画坛,潘玉良的彩墨作品与其他人没有雷同,独创了一种对中国美术史起到丰富画种的表现形式,对美术史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东、西两汉营妓和家妓都是合法的,从南北朝的刘邈诗句“倡妾不胜愁,结束下青楼。逐伴西蚕路,相携东陌头”(《万山见采桑人》),开始有了青楼称谓,而到了唐朝这是一个开放、自由、自信的王朝,并且从皇帝李世民或者李隆基到平民诗人李白、白居易、杜牧、刘禹锡等,无不是积极参与者,当年名妓如张好好、薛涛、郑举举、永新等等都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并有杜牧手书《张好好诗》传世成为国宝。宋代的徽宗夜会李师师,写进名著《水浒传》,开启招安梁山好汉的序幕。及到了民国,很多名人也是此中常客,如康有为欠青楼女子钱遭追索被人们茶余饭后谈笑,并有民国四大公子之一张伯驹迎娶潘素,伉俪共成为文博界、书画界有突出贡献的人物。王公将相、诗人墨客、贩夫走卒在青楼女子中一定是找到了依赖,可能是能歌善舞、琴棋书画的才能,也许是内心真诚、平等的交流,或者是把青楼文化作为统治阶级的手段或者诗歌文化的一种承载工具,总之,青楼文化不仅仅是金钱交易,一定有吸引人们乐此不疲的原因。
潘玉良的油画作品已经是千万级板块;在个人总体行情的拉动下,潘玉良的彩墨作品低于每平方尺20万元已经很难寻觅得到,但就其在中国近代美术史的地位来说,能够用百八十万拥有其原作也是很有收藏成就感的。
作者:画家的朋友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