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现场|“一带一路”青春使者弘扬丝路精神:“中外青年艺术家甘肃对话”活动纪实

2022-09-13 11:17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da63e7d9d54596c1f374689a2fe0ab0b.jpg

中外艺术家于莫高窟九层塔前合影 摄影:马博瀚

在中国文化史上,敦煌是多种文化碰撞与融汇的交叉点,中国、印度、希腊等文化曾在这里相遇。敦煌不仅孕育了伟大灿烂的佛教石窟艺术经典,作为古代中国与西域边境重要的贸易集散中心,也见证了历史上东西方文明的互通和交流。

2022年8月29日至9月2日,由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甘肃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办,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美术家协会承办,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敦煌艺术”传承基地、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敦煌画派”理论研究与创作中心、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艺术中国协办的“‘一带一路’百校结好艺术展写生采风——中外青年艺术家甘肃对话”活动在敦煌举行。

来自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乌克兰、新加坡、巴拿马、中国9个国家的18位青年艺术家齐聚敦煌,进行了为期5天的艺术采风与研学对话之旅。


Day1  启动仪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fada2aa0c222e74c971cf05684fb3b9b.jpg

启动仪式现场 摄影:马博瀚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54b7895fd8c982ee9dae32befff78d48.jpg

中共敦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贺生荣讲话 摄影:马博瀚

8月29日晚,本次活动在敦煌天润大酒店会议室举行启动仪式。中共敦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贺生荣表示,敦煌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无数中外艺术家心目中的圣地。历史上,许多杰出的艺术家和历史文化名人都曾与敦煌结下不解之缘。这是敦煌开放、包容、融汇不同文明的胸襟与文化精神的感召。今天,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艺术家齐聚敦煌,希望艺术家们不仅能领略敦煌美丽的大漠风光,也能充分感知敦煌开放包容、美美与共的精神气质,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够增进各国艺术家对敦煌艺术的理解,并将这份精神传递向世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1eabe11dee60364114aaed04f628fce9.jpg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王玉芳在启动仪式上讲话  摄影:马博瀚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王玉芳表示,希望借由“‘一带一路’百校结好艺术展写生采风——中外青年艺术家甘肃对话”活动,充分发挥甘肃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通道和节点性作用,为中外艺术家搭建彼此交流、沟通、学习的桥梁与平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327b0b870f3cd4a775d23b1291908df4.jpg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艺术中国主任刘鹏飞在启动仪式上讲话 摄影:马博瀚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艺术中国主任刘鹏飞在讲话中表示,希望各国艺术家们深度感受敦煌这座四大文明的交汇之地,深入感受甘肃文化,以艺术家独特的眼光和视角,借由艺术作品留下对敦煌的宝贵体验,通过对话加深对彼此文化的理解和交流,在互鉴中取长补短,为展示和传播敦煌之美做出努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07ffdffe48e5960009588962b482392e.jpg

美籍华裔艺术家倪纳纳代表各国艺术家发言  摄影:马博瀚

美籍华裔艺术家倪纳纳(Chichina Yang Ni)代表各国艺术家发言,她表示,参与此次活动的许多国外艺术家是第一次来敦煌,但在此前他们都听说过许多关于这里的传奇故事,艺术家们将以手中的画笔,描绘各自眼中的敦煌之美。

在为期5天的时间里,18位青年艺术家亲访了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佛爷庙湾魏晋墓、敦煌-阳关旧址、西千佛洞、敦煌博物馆等地。他们不仅惊叹于莫高窟奇迹般的佛教艺术遗存,历经千年而不朽。驼队、驿站、沙漠和戈壁,也彷佛将昔日丝绸之路上来往熙攘的商贸盛景拉回眼前。中外艺术家们感受并体验着这片土地上富有浓郁历史文化遗存和余韵自然与文化景观,以各自手中的画笔,将今天敦煌的各种美好形象定格在自己的作品中。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f95bd0606231bed4bd16c4e810ef04d1.jpg

莫高窟九层塔  摄影:刘鹏飞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cc6279155b83924179d11aaa4176d64c.jpg

莫高窟景观  摄影:刘鹏飞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7bcac24b00a175d8ee4609892ec6cd29.jpg

敦煌月牙泉 摄影:刘鹏飞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191be9460d9a3ff9ad2842ef55e1c667.jpg

敦煌月牙泉 摄影:刘鹏飞

Day2  探访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

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文化遗址,敦煌莫高窟融合了古代印度、波斯、阿富汗等地的艺术元素,是丝路精神开放包容的文化象征。8月30日,“中外青年艺术家甘肃对话”写生采风之行的第一站便来到这里。

公元366年,高僧乐僔在敦煌三危山上开凿了莫高窟的第一个洞窟,经过持续千年的营造,莫高窟成为世界上现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佛教石窟艺术群,保留有大量营造于魏晋、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朝代的佛造像与经变壁画。由于敦煌所处的河西地区气候干燥,现存莫高窟内的石窟艺术、佛造像和经变壁画基本保存完好。洞窟通常由建筑形制、彩塑和壁画共同构成。正壁一般开坛塑像,窟顶和四壁绘满壁画,梦幻般地展现了佛国世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23f232c43ee25e9fd5b67d8e3f87a9ca.jpg

莫高窟宕泉河景观,古代时莫高窟坐西向东依山傍水,绿洲林木葱郁  摄影:刘鹏飞

对第一次到访敦煌的中外艺术家来说,如此文明遐迩的石窟艺术此前大多只停留在书本和想象中,如今却近在眼前,令人感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129fe425abe8ce0ea4d3e2d4614e71fc.jpg

美籍华裔艺术家倪纳纳 摄影:马博瀚

美籍华裔艺术家倪纳纳告诉艺术中国记者:“一直想看石窟艺术,想来莫高窟参观学习前人留下的艺术遗存,包括西北的大沙漠。在来之前,其实对敦煌有许多想象,但是当我站在石窟里,看到千年前那些工匠塑造的佛像的脸,他们在墙壁上留下的每一根线条,包括置身西北,这里的大自然给人的那种苍茫、雄壮的感受,还是远超我的想象,非常震撼。”她还说:“这次同行的艺术家来自许多国家,会让人联想到古代丝绸之路时期,各国之间在这里也有许多友好往来。当下的世界充满动荡,此刻站在敦煌,真的体会到世界和平,不同国家命运与共的重要性和意义。我想用画笔,表达这份心情,也希望多感受这里的风土人情。”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22a23a87c492a46c86bad0a570590c22.jpg

中国油画家林金福(右)在莫高窟景区创作 摄影:刘鹏飞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10f8756112455088ef6f107de735a0cb.jpg

中国油画家林金福在写生 摄影:岳锋

中国油画家林金福此次是第二次来敦煌,他告诉艺术中国记者:“第一次来敦煌还是大学二年级的时候,那时我刚从清华美院的雕塑系转到油画系,对绘画也是一知半解,第一次来这里考察采风更多的是走马观花。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感受与前相比大不一样。一来,从事绘画创作已经十余年,经过时间的积淀,对文化、对佛教艺术和知识有了更多积累和体会。再看这些雕塑的时候,每个洞窟、每个朝代留下的壁画,无论从形象、造型还是色彩上,我可以很清晰地感觉到它们的分量。莫高窟带给我一种很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越认真地去观察一些细节,这种感受便越深刻。”对于同行的国外艺术家,林金福表示,“很好奇他们对中国西北地区的地域文化,包括丝绸之路的感受与我们有什么不同,也很希望代表中国艺术家,与他们进行更多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f7c89cfb24b9f433b1de931435cc2aee.jpg

 巴拿马艺术家黄莎莉在西千佛洞前创作 摄影:刘鹏飞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853c5d6d826a9f4d79b64bdbdb4f7ec9.jpg

巴拿马艺术家黄莎莉在莫高窟前创作 摄影:刘鹏飞

来自巴拿马的艺术家黄莎莉(Sally Huang Wong)在莫高窟的一处牌楼前画了她此行的第一件写生作品,她在分享其创作灵感时说:“这处牌楼属于莫高窟的一处地标性景点,这个场景不像九层塔有那么多人都描绘过,所以选择了这一场景入画。这次的写生采风活动对我来说是一个与其他国家艺术家互相学习的过程,每位艺术家的艺术感觉和观察视角都不一样,我很期待在艺术上与他们有更深入的交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2a94ad95c3827af647ad50d71ff39fe4.jpg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岳锋在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写生 摄影:刘鹏飞

敦煌艺术为何在世界上享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对此,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岳锋在接受采访时说:“敦煌艺术是一个中西文化交融荟萃的杰出典范。今天,当我们走进莫高窟,可以看到很多敦煌与外域文化交融影响的痕迹。比如在莫高窟壁画里,可以找到从波斯传来的连珠纹,雕塑上可以看到从印度传来的‘曹衣出水’等艺术样式和风格,这些也间接影响了中原地区艺术的一些画法。本身佛教艺术是从印度传来的外域文化艺术,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是,敦煌本地也有很深厚的汉文化影响的痕迹。比如魏晋墓,它比敦煌莫高窟的艺术还要早100年或者200年,所以敦煌在敦煌艺术、佛教艺术产生之前,并不是一片文化上的荒漠,它本身就有很深厚的受中国儒家和道家文化影响的艺术存在,所以当它再接受来自西域各地的文化影响的时候,慢慢融合便产生出一种新的韵味和样式,使其在今天看起来是那么迷人和生动。”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岳锋和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王玉芳在西千佛洞前写生 摄影:刘鹏飞

岳锋进一步补充:“敦煌艺术在当代要继续向前发展,仍然离不开中西文化交融荟萃这样一个核心精神。此次中外艺术家甘肃对话让中外艺术家,特别是富有创造力的青年艺术家聚集在一起,互相交流,除了在艺术技巧和技术层面,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上的相融,这也是敦煌艺术的核心精神。”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38118db9f0aa48797c140e0ed23997bd.jpg

俄罗斯艺术家安娜佩列佩利钦·安娜斯塔西娅在莫高窟宕泉河前创作 摄影:刘鹏飞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cc726fd8ee1f830037d69ef10ac0ab9a.jpg

俄罗斯艺术家安娜佩列佩利钦·安娜斯塔西娅在阳关景区创作 摄影:刘鹏飞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10a2e9e9d2b2037aa8a705f939020b2d.jpg

俄罗斯艺术家安娜佩列佩利钦·安娜斯塔西娅在创作 摄影:刘鹏飞

俄罗斯艺术家安娜佩列佩利钦·安娜斯塔西娅(Perepelitcyna Anastasiia)说:“我觉得莫高窟里的壁画颜色特别漂亮。这里的戈壁风景颜色虽然浅淡,但是颜色给人的感觉很温暖,很漂亮。在俄罗斯的时候,我看过一些有关敦煌壁画的画册和书籍,但那些书籍里选择的壁画色彩大多非常鲜艳,可是这次来,我却看到了很多淡淡、浅浅、富有韵味和层次的线条与色彩,与我此前的认知有一些差别,我希望把我眼里看到的敦煌真实的风景和美画出来,带回俄罗斯分享给那里的公众和其他艺术家。”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1d84487fc6153d5776b54f83e952e03a.jpg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王玉芳在鸣沙山写生 摄影:刘鹏飞

Day3  魏晋墓、阳关旧址写生

8月31日上午,艺术家集体参观佛爷庙湾魏晋墓、阳关博物馆,下午艺术家在敦煌-阳关旧址采风写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6c03fbe17daf240ad377c1b034d1d29c.jpg

艺术家参观佛爷庙湾魏晋嘉峪关墓 摄影:刘鹏飞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871724bb3ccf07aad08521a53daa3a03.jpg

艺术家参观阳关博物馆 摄影:刘鹏飞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525bd67bf3432c57ed1d93840f0710a8.jpg

阳关烽燧旧址 摄影:刘鹏飞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8b6776d52fcc2d6635504256d46b5d88.jpg

阳关旧址 摄影:刘鹏飞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送元二使安西》。8月31日,艺术家一行来到诗人笔下的阳关烽燧旧址采风写生。

据当地人介绍,阳关周边尽管都是戈壁滩和沙漠,绿洲里面的水资源却非常丰富,里面有大大小小类似湖泊一样的水源,这些水源都来自于雪山。在遥远天边戈壁滩的尽头,就是阿尔金山。阿尔金山与祁连山相连,而以当金山为界点分开。古代时期3500米以上终年积雪。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e4ce0f5861c55d73d7920541ed031ebd.jpg

中外艺术家在阳关景区凉亭集体写生 摄影:刘鹏飞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d5b668acf6992e55f0423b84efb516db.jpg

中国油画学会理事、油画家熊礼斌在阳关旧址前创作 摄影:刘鹏飞

由于阳关周边地势偏高,这里便留下了许多古代的烽燧遗址,周边丰富的烽燧遗址大小有20多个。中国油画学会理事、油画家熊礼斌便在此留下了一幅描绘阳关烽燧遗址的水彩画。他在采访中说:“我是研究西方油画艺术的,这次来到敦煌,来到荟萃中西艺术元素和影响的瑰宝之地,回到民族文化的深处,触发了我很多的思考。参观过莫高窟之后,我发现西方的传统绘画和咱们敦煌的壁画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妙,这也印证了中西艺术之间需要交流,文明之间需要互鉴。作为中国艺术家,还是要回到我们传统文化的根脉里去寻觅艺术的营养和启发。就像此刻,我站在阳关古城的烽火台前,仿佛可以看到古代的将士先辈们为了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固守边陲的景象,令人肃然起敬,我带着一种敬仰的心情希望将它留到我的画面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7ba184c55c5677c7909f8c61df5757e0.jpg

来自中国香港的年轻艺术家张海童在阳关旧址前写生 摄影:刘鹏飞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a3b534e563d3f65f3ca80310d1141406.jpg

来自中国香港的年轻艺术家张海童 摄影:马博瀚

来自中国香港的年轻艺术家张海童说:“这次来敦煌,深刻感受到在古代,敦煌作为我们国家对外商贸和文化的集散中心,所承载的中西方文化、商贸交流的重要使命。它汇聚了五湖四海的人,通过往来的客群和文化的交流碰撞,产生出如此璀璨的文化,比如莫高窟,给我们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遗产。今天站在这片土地上,我们也正在做与前人相似的事情,我们也在寻求与世界的对话,期待了解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地域的文化,当然,我们也期待世界了解中国。这次的对话活动,对我的艺术和思想有很大触动,我也希望未来能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将中国的艺术、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传播向世界。”


Day4  西千佛洞采风、交流分享

9月1日上午,中外艺术家集体参观了敦煌博物馆、西千佛洞。距离敦煌市区约35公里处,西千佛洞因位于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之西而得名,它开凿于党河河岸的悬崖峭壁上,这里也是敦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383815a8bd41ab762ba0e99c45b6bfb4.jpg

中外艺术家参观敦煌博物馆 摄影:刘鹏飞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a443934d927208b6e1f0f35a60f854d7.jpg

中外艺术家参观敦煌博物馆 摄影:刘鹏飞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070d2bf8e570e2751c3940e98fa9456b.jpg

中外艺术家参观西千佛洞 摄影:刘鹏飞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a4249718a3604fccf2939b744995d6f4.jpg

中外艺术家参观西千佛洞 摄影:刘鹏飞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7fbc7b8ece00717ff19612c5c2ce7a54.jpg

艺术家在西千佛洞景区写生 摄影:刘鹏飞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d0c286a76ba855038d04942dd5967c95.jpg

艺术家在党河岸边写生 摄影:刘鹏飞

9月1日下午,艺术家在西千佛洞景区和党河沿岸写生创作。傍晚时分,中外艺术家在西千佛洞前举行了写生活动交流分享会。艺术家们带着近几天的写生创作,分享了他们的感想和体会。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b86b720852bf28fe6ed1747e44eb91f3.jpg

写生活动交流分享会 摄影:刘鹏飞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5b65600b8488504cf71291d9a0847d1b.jpg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美术教育系主任白建涛在鸣沙山写生 摄影:刘鹏飞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483c4cf51cca2a194d6551d4a4a4fff0.jpg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美术教育系主任白建涛在鸣沙山写生 摄影:刘鹏飞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美术教育系主任白建涛说:“参与此次中外艺术家甘肃对话活动的过程中,面对西方艺术的参照和敦煌艺术的传统,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油画创作的艺术家,我们不得不问自己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如何看待西方的油画传统,又如何回看以敦煌艺术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艺术,中国传统艺术和西方油画本体的碰撞,在当代如何产生我们中国自己的新的绘画艺术?我来过敦煌多次,不同年龄阶段来看敦煌感受是不同的。刚开始可能是听别人说好,自己感觉不到,慢慢通过认识的加深,逐渐会有感觉。我看到此次同行的日本年轻朋友画了三危山,另外敦煌境内还有一座祁连山的支脉雪山。事实上,在中国古代,比如宋代山水、元代山水中大多描绘的是南方的山水,这也给我们今天的中国画家提出了一个挑战,如何通过描绘西部山水表现出中国精神。”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59558cdc25566eca9511750ab05cfc2c.jpg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绘画系副主任李敦在莫高窟前写生 摄影:刘鹏飞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绘画系副主任李敦在写生活动交流分享会上说:“此次活动,能与这么多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年轻艺术家一起,共同领略敦煌的文化,对我是一次很好的学习和提升交流的机会。敦煌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是甘肃的名片,也是中国的一张名片。在此次写生采风的过程中,中国艺术家与外国艺术家一道,互相交流探讨,彼此分享对各国艺术的认知,同时把自己对敦煌的感受诉诸于画面,使我们得以看到如此丰富多样的艺术表达。今天在西千佛洞,我运用水彩技法和水彩画的绘画语言,希望表现西千佛洞漫长历史带给我的感受,通过艺术语言表达我对它的一种审美体会。”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4583201b8d05e169279420083d3f4582.jpg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薛艳丽(左)和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办公室主任、博士研究生王海强在莫高窟前写生 摄影:刘鹏飞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薛艳丽长期从事敦煌学专业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她在写生活动交流分享会上说:“我对敦煌艺术的研究主要在理论研究方向,这次与国内知名艺术家和外国艺术家一起亲临敦煌、莫高窟等地参观、学习、采风,收获很大,与艺术家们的交流对我的工作也很有启发。如何将敦煌艺术的技法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寻找学术发展的突破口,可能是接下来一段时间我要思考和进行的研究尝试。”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59d121ec362009729059bf55b6e38594.jpg

韩国籍艺术家安钟赫在党河岸边写生 摄影:刘鹏飞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1fd61a59c768f2465bd84ba1f6a0f7c8.jpg

韩国籍艺术家安钟赫在阳关遗址写生  摄影:岳锋

来自韩国,现就读中国美术学院的韩国籍艺术家安钟赫(An Jonghyeok)在他的作品里留下了西千佛洞前党河河岸峭壁的身影。他说:“我很喜欢敦煌的沙漠景观,这里的树木和植物与中国其他地域相比有自己的特点。在莫高窟的洞窟里,那里的建筑空间安排也非常有特色,这种空间样式在韩国是找不到的。我选择画党河沿岸的风光,首先因为这里非常漂亮,无论从构图上还是空间的打开度上都非常适合入画。我希望用写生和不那么具象的艺术表现风格来表达这里的山崖和风景给我带来的感受。”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f71cebabb8a9f2cfa638032a85905ab1.jpg

日本艺术家山仲可文在阳关景区写生 摄影:岳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8d4d7aa7a8d6add6bc644f1f72043554.jpg

日本艺术家山仲可文在党河岸边写生 摄影:刘鹏飞

日本艺术家山仲可文现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他在接受采访时说:“能参加这次中外青年艺术家甘肃对话活动非常开心。在飞机上,我就看到了大片的沙漠,觉得非常壮观。来到敦煌,在莫高窟和一望无际的大漠里,在古人的艺术和大自然面前感觉自己很渺小,中国西北一带的地域风貌很容易让人体会到自然的伟大。”

山仲可文继续说道:“站在今天再回看丝绸之路,感觉古代的人们能从一个个微小的个体,慢慢汇聚,以集体的形式相互帮助互通有无,慢慢走出一条丝绸之路,真的很了不起。艺术上,我非常喜欢敦煌壁画中飞天的形象。日本也是佛教大国,敦煌又是佛教艺术从印度引入中国的一个起点,后来日本又来向中国学习,学成后带回日本形成了日本的佛教艺术体系。我希望借用‘飞天’这一形象表达我对这种文化之间互相影响、互相融汇的感受。”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209/c87181eaba7a2435aae434de87745662.png

中国艺术家骆骁在写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670552be4701b773c81b19867896dbf8.jpg

中国艺术家骆骁在党河岸边写生 摄影:刘鹏飞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28529dbb518351508949bc30535e0130.jpg

中国艺术家骆骁在莫高窟九层塔前写生 摄影:刘鹏飞

现就读乌克兰国立美术学院与建筑学院艺术史论系博士研究生的青年艺术家骆骁说:“西方艺术在第一时间通常会给人带来很强烈的视觉冲击,西方的油画艺术也常常被归在艺术科学的范畴里,对所要描绘的对象态度非常严谨,讲究空间、结构、光影等,我们中国的艺术则更多有一种写意的精神在里边,但什么是意?以敦煌艺术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来讲,它更强调线条或寥寥数笔后所营造出的一种韵味。它包含了中国人的文化、哲学以及中国人的思想。从乌克兰留学回来之后,重新看待敦煌艺术,加深了我对中国艺术这一层的体会。作为国家公派留学生,当时出国留学的目的也是为了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和理解。此次活动得以邀请这么多外国留学生和艺术家前来,了解中国的艺术和文化,这为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和中外青年艺术家、学者之间相互学习、彼此理解搭建了一座美好的友谊之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a7a4f70f25dc747c4c111d60939613aa.jpg

中国艺术家熊礼斌在写生活动交流分享会上发言 摄影:刘鹏飞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1aa77461fd3f7a96d7227badae54c4bf.jpg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王玉芳在写生活动交流分享会上讲话 摄影:刘鹏飞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836a87c417f33c5967caebf999527ddc.jpg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王玉芳 摄影:马博瀚

谈及此次活动的初衷和意义,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王玉芳表示:“作为第三届‘一带一路’百校结好艺术展的一个分项活动,本次活动首先是为贯彻甘肃省响应和推进国家‘一带一路’文化倡议而设立的。其次,作为高校艺术学科发展来说,我们希望有更多国际层面的学术探讨和艺术交流,这对我们自身的学科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近些年,国家一直在大力推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甘肃省作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主要省份之一,有着非常丰厚多元的文化资源,我们希望以这种艺术交流和艺术对话的形式,能够更好地让全世界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了解甘肃丰厚的艺术资源和多元的历史传统。再过一段时间,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即将开幕,此次活动在当下的举办也具有特殊的意义,对于进一步传承和弘扬敦煌艺术,传承中华文明的美育精神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5b8ffad79c954dbba8875b137a896a6f.jpg

中外艺术家交流 摄影:刘鹏飞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1324d7240c0170c40fa65675f8573de8.jpg

中国艺术家林金福与周有福交流 摄影:刘鹏飞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38f829752903cbf725a43e4e95d3958b.jpg

中外艺术家在莫高窟景区合影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441aeade876af874854c121e2840afad.jpg

中外艺术家在敦煌阳关旧址合影 摄影:马博瀚

“‘一带一路’百校结好艺术展写生采风——中外青年艺术家甘肃对话”活动旨在通过艺术的语言,邀请来自不同国家的艺术家走进敦煌,透过艺术家的眼光和视角,捕捉和表现敦煌积淀千年的艺术之美。艺术家们在 5天的采风之旅中,深度感知、记录、描绘敦煌的文化和自然景观,亲述他们对敦煌文化的感知体会,对标同一时期艺术家所在国文明、艺术发展的共性和个性;以艺术这一全人类共通的语言交流,实现中外艺术家的沟通和对话,加深对彼此文化的理解;借由艺术作品,展现中国开放、包容、和谐的国家文化形象,以文化交流促进旅游发展,以旅游深化对外宣传,提升敦煌艺术和旅游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