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雅昌专稿 | “山河行茫”宋雨桂的山水精神与生命状态

“山河行茫”宋雨桂的乡水与山水画集

“山河行茫”宋雨桂的乡水与山水画集

8

浙江美术馆

已结束 2.9万+

2023年6月24日,“山河行茫—宋雨桂的乡水与山水画集”在浙江美术馆启幕,策展人刘潇,此次展出100多幅原作。正值杭州西湖荷花盛放的时节。暗合了宋雨桂从小跟随母亲绘制山东老家门前的荷花的记忆。宋雨桂1940年出生于山东省临邑县, 原名“宋玉贵”,自幼随母习画。家乡有着一个大大的荷塘,幼年印象中如梦境的荷花,是他生前喜爱的创作题材。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6/6b6d8a3dd8e28b10b013ae1a7d9490ad.png

艺术家 宋雨桂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6/f77b52c74d2d5fc9c5c323fbec51c50a.png

展览开幕式嘉宾合影

|大“山河”观的空间营造

“中国水墨传统中有‘山水’不同于‘山河’的观念。‘山河’往往都出现在国家意识或民族意识特别强的情境下。”在策展人刘潇看来,“山河行茫”的主题指向宋雨桂创作视角在于中国山河大地的博大,“茫”同样意指水势的浩大,也贴合了他所创作大山大河的气象万千。

展览的空间营造,以显示不同时期系列作品的特点、气息、气势,国家叙事的“山河”观念展览现场,与观众之间的对话特点,也是此次展览的新和之前展览的不同之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6/db3133e1e4f88efd044ca6f00a65cb2a.jpg

乡水篇四十一 1992年 59.6x83.1cm 

从每个展厅的不同呈现进入艺术家的世界:

4号展厅,作为展示山水长卷,是观展路线上的第一个厅。主体以艺术家写生的黄山、海南、桂林、钱塘四地为线索。墙上是传统中国画不会涉及的海面,以及东北长白山。展柜中的山水长卷,观众以登临俯身观看的方式,直面打开的作品,木制的展柜没有遮蔽,方便观赏全貌。长卷上方配有每件作品的跋文,与作品之间形成更直接的互动体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6/8bab08f79f9c4d415f10e16b5bc319d6.png

展览现场

从宋雨桂对中国山水绘画的追索开始,黄山、海南、桂林、钱塘等,长卷上方配有每件作品的跋文,不加盖玻璃,观看时如同亲手展卷。

此展厅整体光线趋于清晨由暗夜逐渐转亮的深蓝,营造了雨后初霁的氛围人们需要登临展台上,可以俯身看到山水长卷的全貌,可以阅读作品上的题跋。

“宋雨桂作品中的题跋内容非常日常生活化,又包含对创作的理解和画论的理解。”观众可以从题跋文字的阐述,来理解艺术家的创作。也可以看到艺术家深厚的文学修养与厚实的文化积淀。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6/cd30a8c0a7da6c2ce9906f62a93f2006.jpg

《新富春山居图》 66*6600cm 2011年 中央文史馆藏

主笔 宋雨桂 江明贤 王明明

助手 刘震力 黄洪涛 王广涛

因大量长卷都在展柜内的缘故,进入天亮初霁般深蓝色展厅,墙面上最主要的作品为1988年创作的巨幅创作《长江明珠图》(14.1米长,2.85米高)与1997年创作的《长白八月》(3.5米长,1.42米高)。由中央文史研究馆委托其创作并收藏的《新富春山居图》(66米从长,0.66米宽)由11米的屏幕长卷徐徐展开。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6/8929b06915bca471f1128d49a1d584a5.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6/32a2099ee5613fc756cbe855c9f82451.png

展览现场

5号展厅,主要展出了大量的作品,观众被作品包围。就像艺术家,以他的双眼作为取景框,捕捉他心里与乡愁,变换的四季,如梦幻的童年,以及祖国的山河湖海。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6/d8bf9d2fadc30290206ef3f1286a987d.png

展览现场

6号展厅,是《黄河雄姿》展厅,首先经过一个通道,观众将穿过一条由作品小稿、友谈作品视频的暗通道后,会进入非常高的展厅里边,直面这个黄河水从天上落下来的场景,直面这件作品的二次创作(图像与影像)。暗色的空间与绘画的雄浑辉映,一如观众能走入黄河的深处,泼泊的笔触,悬落在观众面前。

|生命绝响的二次创作

此次展览的6号展厅,面积为468平米的展厅,首次只展示一件作品。就是“山河行茫”宋雨桂个展中的《黄河雄姿》。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6/9f69371f8d75517b7d4e0b0d47b8fd17.jpg

《黄河雄姿》宋雨桂 王宏 480*680cm 2016年 国家博物馆藏

浙江美术馆最具高阔感的6号展厅,面积为468平米的展厅,首次只展示一件作品,就是“山河行茫”宋雨桂个展中的《黄河雄姿》。

这件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的艺术家生命绝响的鸿篇巨制,虽然不能在浙江美术馆展出原作,但也通过策展团队的“二次创作”方式,提供了图像呈现的当代方式。

在体悟中国山水丰富的笔墨变化,与国家意识的大背景下,创作了一批非常雄奇壮阔的作品,确实与传统文人画产生巨大差异。

作品并不是我们熟悉的那些黄河的景象,但把黄河的自然感以及文化印记都表现了出来。中国艺术家的写生经验的历程,怎么去上山下乡,怎么去面对大众,怎么去面对大自然。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6/afc23c3fd6c6b10cea7ddc6875ca257a.jpg

展览现场

“我们取了5件手稿和《黄河雄姿》原作的影像为基础,进行了二次创作。也为观众带来以当代的视觉体验。”策展人刘潇面对这样一件中国画的大作品时,希望当代影像的方式为观众带来更立体的感知方式。并与当代美术馆的展示机制产生对话的关系。

《黄河雄姿》可谓艺术家宋雨桂用生命谱写的中国当代山水画的经典巨作!《黄河雄姿》从“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百余幅送选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中标作品之一。在此之后的时间里,宋雨桂和助手王宏用了4年多时间,历经采风、写生和创作,期间主题画稿曾修改6次之多。在前期工作完备正式动笔创作的时候,距离展览仅剩两个多月了,在此后的两个多月里,在画室中每日伴着《黄河大合唱》的旋律进行创作。尤其作品完成的最后两个月期间,宋雨桂刚在北京经历了一场大手术。术后体重锐减了18斤,便忘情的投入创作状态。宋雨桂感慨黄河难画,难在画出气魄,画出民族精神,画出每个人无法言说的心中黄河,画出的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文化印记。

|生命状态的三个切面

策展人刘潇从宋雨桂的生命历程与创作间关系的“三个切面”展开介绍:

第一个切面宋雨桂4岁的时候随父母逃荒到了吉林省三源浦镇,跟着大人种地、砍柴、放马、讨饭,农闲的时候就跟母亲学画画。母亲对于宋雨桂而言,不仅仅是给了他生命,更将艺术的血液注入到他的灵魂深处,让他这个艺术的歌者能够带着母爱的博大去吟唱。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6/98ac72c224928ed60db5dbc2cda4814f.png

长白八月 1997年 142.5×352cm

策展人刘潇说:“‘乡水篇’作为他的代表作,延续了10多年的系列创作,茫行在山东的乡郊,东北的密林,他所寻找的都是与他的生命历程亲密的个人化的山水。”最具艺术家个人敏感觉知的创作“乡水篇”则纳入在大多跋文中谈及的“法度”议题下。墨色华滋沉厚,用笔在变化中见精微致广大;画面整体饱满,节奏随情景而变化;引西方绘画的光影、造型、结构入水墨,于写实间重意境。

上世纪50年代的国画家,普遍会有“上山下乡”体验生活和写生、采风,创作现实主义的作品,有着摄影和绘画的双重经验。这一时期的中国画家,创作中国画的经验与摄影术发明前的中国画家有着非常不同的视觉经验。以照相机的摄影镜头“取景”,观察祖国的大山、大河,画具有革命英雄主义的情怀,国家叙事的大作品,也是这一时期中国画家集体形成了 “取景框”意识。因此,在当代的美术馆展览机制中,中国画的装裱方式也是构成当代视觉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传统的卷轴到框画,以及从文人书房到美术馆公共空间的展陈,同样作为中国画载体的演变。早已被艺术家接受的"画框",实际也是摄影的"取景框"。“取景框”意识也是这一代艺术家的社会主义式写生经验,包含着个人情感的宣泄、国家与艺术家的新关系。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6/29b09998813d9ce9a448408516637eea.jpg

乡水篇二十一 1991年 67.7x80.3cm

第二个切面,是他于中国画传统的对话。2000年之后的创作的一系列山水长卷,是宋雨桂“山水重建”创作理念的呈现。他经常提及如何理解古代的山水作品,这一系列创作的渊源要追溯到2000年之前。“1971年的时候,他曾希望在辽宁办一个历代绘画大展,与中国传统的对话是由来已久。”他在中国大江南北的游历中,在广西画漓江,海南画天涯海角,安徽画黄山,入川画长江三峡,江浙画富春江.....把现代中国的行旅经验与传统山水创作相互转化,把中国传统山水文化中不曾入画的风景图像,融入“山水重建”创作理念。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6/362e87bd922a01c5eb3378a23ef9a7be.jpg

乡水篇二十五 1991 63.7x94.8cm

宋雨桂曾有言:“不画古人画过的画,不画同代人画过的画,不重复自己画过的画。”自唐代画家张璪明确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画论,阐明了绘画在自然与人之间的转化关系。宋雨桂是自然的学习者,平等的看待自然景观、物象,传统中国画叙事系统皆可以拿来融会于个人的创作语言之中。

“宋雨桂如何看待传统中国画?那些经由历史洗练过的标准与规范,不是专用来打破的,而是用来对话的。”作为现代中国人、北方艺术家这两重身份,宋雨桂对历史传承与现代艺术经验的寄托,尤为清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6/cc519af3e8457c9fb0c50a50cd8ea7b0.jpg

乡水篇三十八 1992年 60.2x82.8cm

第三个切面,早期他在鲁迅美术学院学习版画,并非是学院中国画专业的学习背景。但版画专业的学习,也是学院机制的系统学习背景。尤其很多优秀的当代艺术家都是版画专业,有媒介意识,而转化能力又非常强。同样,宋雨桂是在版画和水墨之间转化。鲁迅美术学院作为从延安走来的学校,有非常丰繁的文化印记。国家叙事也在他面对长江、黄河这样带有群体历史印记、经验的主题面前,融入他的山水语言。

“他画黄河、长江的宏大叙事,是这个展览当代性策展机制的角度,对艺术家生命历程和创作的呈现视角。”比如《黄河雄姿》、《新富春山居图》等大型山水绘画在氛围的营造、布局所具备的宏大气势。

|山水绘画的当代策展机制

对于美术馆、博物馆的展览机制来说,策展人刘潇介绍并不是中国自有的空间经验。20世纪初20世纪中叶,其实艺术家们就已经开始为公共空间在创作了,那么为公共空间在创作,作品在公共空间展出,也就是意味着它中国艺术的原本的展示经验和欣赏的赏玩的体验的环境已经变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6/041c74b1d038fde7dc03ef04acb0edc9.png

展览现场

由文人书房约三两好友慢慢展看卷轴的传统观看经验,向完全展示在公共空间的转变。在当代的展览空间中,艺术作品是如何与空间,与观众对话?

展览的空间营造,以显示不同时期系列作品的特点、气息、气势,国家叙事的“山河”观念展览现场,与观众之间的对话特点,也是此次展览的新和之前展览的不同之处。

每个不同的地理区域的文化生态的不同,也形成了每位艺术家身处不同文化生态的差异。在中国整体的经验、场景和历史进程的中,退到不同的环境里,会得到对艺术家不同的理解角度。

策展人刘潇说:“从如何理解现在艺术家的新和展览的新,这些新都是在领域和领域之间,界别和界别之间,代际和代际之间的交谈经验里边发生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6/4e7d5b0c22e2dc3cbfce6dca2deea248.png

展览现场

在展览中也有部分手稿文献的呈现方式,解读艺术家与自然形态的山水之间如何对话,最终超越手稿,完成艺术家的创造性表现。

此次展览的特别之处,也在于从手稿、文献的角度呈现艺术家作品与工作状态、方法之间的关系。“一类是展出了10幅左右,在宋雨桂艺术馆仓库里,有待整理的画稿和未完成作品,也都是艺术家本人所珍惜的。包括《黄河雄姿》的几件手稿,而原作完全超越了手稿的局限。策展人刘潇有感道:“他怕被自然形态的黄河形象给摄入进去。因此直接在高6.8米,宽4.75米的宣纸上动手画。”才呈现出黄河雷霆万钧、飞流直下、奔腾倾泻的飞瀑气势,也才具备了黄河排山倒海、汹涌澎湃、怒吼咆哮的壮丽场景,才再现了每个中国人心中的黄河。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6/e0e7744c0631948556851c3f6e97ecc4.png

展览开幕式现场

呈现艺术家脱离小稿的最终创作,从一个“方案”开始,到再创作,是符合现代的艺术创作机制的。比如报“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方案,要有一个小稿。“但古人的创作经验里,绘画行为有方案的存在吗?其实不太存在。”宋雨桂面对大创作时,他处在方案和最后的创作之间,尽量避免自己陷入小稿方案程式中,而是直接把自己的精力归到最终载体的那张纸上。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6/3bcd6c307d555318266315bfbcec5f64.png

展览研讨会现场

编后语】

宋雨桂作为生活在北方的艺术家,当面对江南的烟雨迷蒙的山色,黄山、富春江、长江、九华山、漓江等等,带着他北方特有的气质,复归北方上水的张力。同样,在浸润过江南的山水经验、视角和笔墨的感受后,面对东北的山水时,也转化出不同于以往北方苍茫凛冽,而在豪迈中见苍润。这些都离不开艺术家先验的直觉与创作的冲动。每件作品都带着艺术家对艺术、生活的态度,也都是艺术家生命意志的表达。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6/5b5eac389fd787bbc642b8bd07c5b30f.jpg


作者:裴刚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