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4年2月,《北京电视》周刊上刊登艺术家申少君的作品和评论,以下为部分期刊内容:
莫道终身作鱼蠹 尔来书外有功夫
——申少君老师的绘画、书与博古
秦金根
申先生的人物画非常重视线描。线描是中国传统人物画的基本功夫之一,从顾恺之到吴道子无不精擅,而到李公麟更以白描著称。在永乐宫《朝元图》的壁画中,线描技艺更达到了巅峰。在西方绘画中,对线的运用在“立体派”等人的作品中亦有表现,并受到中国书法的影响。申先生对传统中西方绘画名作皆深研其法,并下大功夫临摹学习。我曾见过他的一组线描画,结构上明显受到“立体主义”的影响,解构与组构在画中熟练运用,而其手段皆用线描。其线炭笔勾勒,细劲挺拔,准确周至,尤其是曲线,韧劲似屈铁,富于弹性。他还曾用线描模仿过宋《文苑图》和明《驴背吟诗图》等。故其对线条的驾驭能力极强,凡人物造型描绘、画面结构组织、山形等物体轮廓勾勒等常常施以线描,其线形式感丰富,粗细得宜,层次分明,笔到意尽。其线有时延伸扩展为块面,与线条形成对比,产生变化。又运用墨色变化,水、墨、色相参,形成浓淡枯涩,幻化出层次。然而,线在申先生手上已不仅是技法和手段,而是内化了功力、情感和韵味,故其线富于生命力,并呈现出奇崛生动的气韵,与其他元素一起,共同构成了个性鲜明的视觉语言。
申先生对线的出色运用和把握直接与其重视并擅长书法有关。在传统意识中,中国画和书法是不分家的;在文人画中,书法直是中国画的重要组成元素。书法的笔画性天然地有益于中国画对线的品质的要求,所以中国画家都重视书法修养,申先生亦不例外。
申先生的书法启蒙概与他人无异,皆从唐楷入手,于欧、柳用功,打下基本功。而其日后对书法艺术的追求则远超他人,究其原因,概其取法乎上,遁绝媚俗。申先生好博古,而玉书是其重要的藏品。这类玉书皆以《论语》、《战国策》、《孙子兵法》等为内容,文字则是古文字的范畴。这类玉书书法或为未脱符号化的象形文字,或为春秋时期的大篆,或为战国时期大篆向小篆的过渡文字,或为六国文字。这些文字笔画未形,纯以曲线,加之深刻玉石中,故线形拙朴生动,天真烂漫,趣味横生,绝不类隶变之后书法线条之逐渐规范化。申先生经常夜深起而把玩,玉之冰清润泽与文字之自然天真常常令其不能自已,此时必提笔临摹,以至于达旦,非神疲力尽而不罢笔。
申先生的绘画用墨多变,显然亦受到书法墨色变化的影响。在其绘画中,其用墨大胆,浓墨、宿墨、焦墨、枯墨、淡墨有之,以水破墨有之,以色破墨亦有之。此种特征在《漓江渔人》组画中最为突出,其《漓江渔人(八)》在用墨上极尽经营,淡墨勾画人物的主要轮廓,再侧锋用笔,大面积使用淡墨,以块面的形式刻画身躯和衣纹,接着破之以浓墨,形成多变的层次,再经营空间,大胆留白,左实右虚,面部虚而身躯实,从而用墨色变化和空间经营的方法刻画出人物的光影效果。《漓江渔人(二)》则以浓墨粗笔勾勒人物的轮廓,而在刻画面部时,浓重的墨块与粗重的勾线都压迫着空白,使之少之又少,然而正是那极少的空白透出鲜亮,使人物在沉重的神情中露出乐观与自信。而最近所作墨梅则深具书法韵味,笔苍墨润,纯从篆书中来,意拙韵深,孤芳独赏。
申先生亦创作书法作品。稍前其书作颇有画意,结构变形、支离,笔画夸张,时有拙趣。以此,他区别于纯书家,超脱法度,破除束缚,所寓者唯自然天趣而已。最近少字数书法作品,如《阴阳和》、《贯通》等,宿墨晕痕,中锋流走,侧锋取妍,画意篆趣,得其所收藏玉书书法独多。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