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迎面岩画壁立,山壁高处悬挂着一条弯曲的路,恰似一条天河,通向远古。近景则是一位现代仫佬族少女的头像,若有所思……
迷离的夜色中,一抹山梁,—轮圆月,4个仫佬族妹子,正同对面山上的小伙子对歌……
这两幅分别以《梦萦花山》和《歌催月圆》为题的工笔画以及其它几十幅作品,俨然把你带进了山清水秀的广西,带上了民风淳朴的仫佬山。这是11月下旬在中国美术馆观看潘常欢画展时所得到的感受。
潘常欢,这位34岁的高个子青年,不仅有英俊、刚毅的面庞,更有坚韧、刚强的性格。出身于一个世代农民之家的他,尽管生活一直清苦,但强烈的族意识、神圣的民族责任感,始终牵系着他的心。27岁上他从中央民族学院美术系毕业前夕,便为家乡父老献上了第一个画展。
正是出于这种对家乡的挚情、对民族的深爱,他笔下的仫佬族,广西的山、水、人、物,明净轻快、清新淡雅、线条简洁而构图富于诗意。
也正是由于强烈的个性,他不满足于工笔画再现地描绘对象,而是尝试把现代派的表现技法与之结合起来,探索出一条适度夸张和变形、以外轮廓为其造型基本方法的风格。他也不满足于仅在宣纸上做文章,而是尝试在“的确良”、木板等材料上作工笔画,并巧妙地利用其色调、纹络,使内容和技巧达到和谐统一。潘常欢是仫佬族人民的骄傲!
(原载《中国文化报》1992年12月9日,作者徐有芳系本报记者)
作者:徐有芳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