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书画家李中原
李老师于1959年出生在湖南澧县,其父在当地是位才华横溢的手工艺人。青山绿水地给养,父辈基因的遗传,赋予了其独有的艺术灵性。在他没有上学之前,父亲常与画匠合作制作“花木床”。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瞥见画匠绘在“花木床’’的玻璃镜上的画,一下子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从此他就拜画匠为师,开始他漫长而另人回味的艺术之旅。当然,这段“镜花缘”只是李老师与艺术“第一次亲密接触”,而画匠也仅仅是他的启蒙老师。严格意义上的指导老师应该是他1979年考上常德师范学院时遇到的余绍德先生。1983年,李中原考入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主攻书法、中国画,师事著名书画家颜家龙、曾晓浒诸先生。名师点化,艺事精进。大学期间,先后在《书法》、《书法报》等权威专业报刊发表书法作品20余件,并于97年4月大学毕业前夕,与加拿大著名女画家玛格丽特·贝利举办作品联展,震撼三湘四水。正因为这些优异成绩而被选拔到国防科技大学任教,一教便是八年。
作为学者型艺术家,李老师有着扎实的艺术功底和深厚的理论修养。这使得他对艺术语言的理解和形式美的把握有自己的独创性。在艺术性上,他只有追求两个字:“情”与“趣”,情,即情感的表达,趣,即趣味的营造。他认为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凭借艺术的手段来表情达意的产物。失去“情’’与“趣’’的作品,犹如行尸走肉,绝无风采神韵可言。 在谈及被人称为“既有汉碑《张迁》的方劲,又有《石门》刻石的圆润,也有清人陈曼生的洒脱’’的得意之作——伫立在罗湖桥头的香港回归纪念碑的碑名和碑文,李老师脸上充满自豪的微笑。为了这次碑文的书写,他整整花了近五个小时,用了七张四尺整宣,一气呵成,一次成功。这在现代书法史上也算是一个创举。
教育家李中原
李老师自高中毕业就和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求学时从常德师范到湖南师范大学,毕业后从国防科技大学到深圳大学,他都没有离开过“师范”和“教学’’o李老师从小学一直教到大学,时间在变,地点在变,不变的是一颗教书育人的心。在教育上李老师强调要把立品、立德、立志放在首位。作为班辅导员,他在与学生相处时除了谈艺术外,更多是谈如何为人处事。他强调“为人须实在,立志须高远”,要有“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在他的带动下,班上有三个同学报考研究生,其中有一个已经被华南师范大学正式录取,填补了艺术系建系以来无人考取研究生的空白。在艺术教育上,李老师经常鼓励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在生活中创造艺术,要创造生活的艺术。为人师表的他尽管非常忙,不能去远行,也常忙里偷闲在深圳附近写生创作。他的南山、蛇口系列作品就是这样创作出来的。
发明家李中原
李老师在艺术理论,艺术教育方面的建树,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勇于开拓,大胆改革,提出“隶书是学书入门最佳书体”的学论观点,向传统从楷入门的观点挑战,并取得显著实践效果;二是黄金分割美学法则广泛存在于汉字各种字体(书体)内外结构的多种比例关系中的重大科研成果,解决了千百年来人们研习书法的盲从性。而根据这一研究成果研制的“黄金分割习字格习字纸”、“汉字结构分析器”、“书用界格器”、“黄金分割习字格学生生字教学卡”等获国家五项专利。书坛泰头启功、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李铎、王学仲等,以及国家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均给予高度评价。
近年来,李老师先后著有《隶书概论》、 <楷书入门》、《书用汉字字辩》、《李中原黄金分割字法标准帖系列》等;先后在《中国书法》、《书法通讯》、《书画艺术》、《书法导报》、《书法报》、《深大学报》等学术报刊发表文章30余篇;其关于黄金分割学法则广泛存在于汉字各种字体(书体)内外结构的多种比例关系中的重大科研成果。对于其艺术成就,著名书画大师孙其峰教授曾高度评价说: “中原同学:我接到你的书,并且从书中见到你的隶书,知道你不仅在理论上取得很好成就,而且书法也非常有水平,我再一次感到书法界,不仅是后继有人,而且是后来居上,这使我久久兴奋不已。”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