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5-04 16:12
当下,移动媒体客户端的影响力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人。微信朋友圈内的艺术品微拍自去年兴起,因快捷方便而受到买家的欢迎。画廊、艺术机构利用微信公众账号、朋友圈、微信圈、微店等微信附加工具进行推广和营销,他们不断组建新群,创立起新的拍卖模式。在国内以北京、上海、杭州、河北、广东、山东等地居多,这一拍卖模式也影响着大众的收藏方式。
拍价平民化,“捡漏”心理成常态
微信拍卖主要集中于熟人的小圈子,它以一种模仿传统拍卖竞价的方式流行于朋友圈内。有关资料显示,2014年底已有6万多个微信群体,保守估测有3千余家微拍,时至今日数量在不断增加。微信拍卖过程中,竞价者在公共平台上可以留言,竞拍人写清价格;有的拍卖平台在预展期间还可议价成交;有无底价上拍也有封顶式拍卖等多种运作模式。
在济南从事书画行业多年的方先生说:“目前,微拍没有一个特别规范的形式,每个微信群都有一个侧重点,由群主聚集起一批艺术机构和藏家,微拍虽然有着很大的灵活性和机动性,但也跟着艺术市场大环境走。很多拍场集中于晚上八点到十点,在这样一个空闲时间,大家从繁忙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在朋友圈中带着‘捡漏’的心理去淘宝。”当微信这种快捷的社交手段成为拍卖的一种形式时,艺术品在流通性上确有增大,但上拍作品的价格相对较低。上海弘盛拍卖“阿特姐夫”艺术品微信拍卖的主要委托人之一,华氏画廊艺术总监华雨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介绍,关注微信拍卖的人是瞬间出价加价的,对重要的高价位作品是有一定限制的。
微拍定位大众文化品牌,在微拍热潮中,多个群体想要从市场中分一杯羹。活跃于艺术品市场的收藏家、策展人董洪亮说:“微拍的门槛低,价格也偏低,以5万元左右的作品为主,万元左右的作品成交最多,因具结算快捷,税点低,省去了传统拍卖的很多中间环节,吸引着众多普通收藏者的目光。”
价格透明,主打现当代艺术品
在熟人圈子里,新人难融入,虽然有一个辐射群体,兴趣关注点跨度有限,导致了拍品价格的透明化。北京宣和文化CEO、唯图艺术空间创办人冯建阁介绍:“去年各种微信群体的微拍涌现出来,但是今年价格拍不上,价格的透明让艺术家,藏家都有点无所适从,透明化的价格抹掉了艺术机构的中间差价,现在不太好做,但对现当代艺术品限制相对少一点。在竞价的人群中,三四十岁的年轻人占据主流,他们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对现当代艺术品的接受能力强,但有一定的盲从心理,限制了艺术品选择的门类。”
在董洪亮看来“熟货”价格透明,而“生货”在熟人圈内又难出现,从而不利于微拍的长久发展。具有丰富国际拍场经验的他还谈道:“在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微拍已成常态化,他们与网站、媒体宣传、拍卖、俱乐部、沙龙等形式并行,但中国相对单一,做微拍就只针对微拍,就目前的形势来讲,微拍的生命力相对不足。”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尽管微拍有着惊人的传播速度和叠加效应,使藏家能够随时关注拍卖讯息,买卖家之间的互动交流等诸多传统拍卖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这种颠覆传统的拍卖模式,仅靠图片和注解无法让藏家观测到拍品的真伪度,也限制了其长远发展。
小圈子难以撼动传统拍卖
在专业人士看来,微拍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拍卖,因为它缺少严格的程序和完善的后续服务,没有正式的公告、预展、审核、注册拍卖师等拍卖的基本要素,缺少法律及制度的制约,在监管方面相对薄弱。浙江六通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季维辛讲:“微拍是各大拍卖一个补充,目前无法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在微信群及客户端中的图片有没有被美化过,处理过,这个很难保证,在真假上,难以仅凭图片辨别。当然在微信圈子中皆为朋友圈,或者是朋友的朋友,小东西是无所谓的,在真假上也不会太较真,但是对高端艺术品就有限制,人在花高价买东西的时候总是谨慎的。”
季维辛做了一个比喻:家用电器都是有型号的,不管是在京东、苏宁,还是国美等大商场中,只需要商品的型号,都可以看到实物。但是艺术品不一样,艺术品是千差万别的,通过微信传输的信息,只能片面地展示艺术品的一面,无法让藏家看到实物,从而无法客观公正地去评析一件艺术品,也这是微拍发展的一个瓶颈,致使其无法走向高端。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胡敬爱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