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1983年,自画像,木板油画,40 x 30 cm
相关联接:
编者按:口述历史学,又称“口碑史学”,20世纪60年代后发展迅速,以现代化手段(录音、录像)等向提供历史见证的有关人员进行口头访问,80年代后主张研究“普通人的历史”。
2009年8月,《艺术财经》杂志一行人等前后四次前往北京何各庄拜访艺术家张晓刚 (雅昌指数13↓) ,完成了一次庞大的采访,录音、录像采访时间超过12小时,录音材料经整理后,得到文字资料8万余字。在采访过程中,基本实现了“以其本人对自己过去历史的口述来完成专题”的主旨,采访者只向张晓刚提供回忆方向和结构,因此可以说,这是一个张晓刚自己完成的“张晓刚专题”。
受版面限制,此处仅呈现张晓刚全部口述的2万余字,均为谈话原始内容,除错误矫正外,几乎不做删改,并相应制作了视频资料随刊附送。在张晓刚的推荐下,我们还采访了曾见证他生活、创作的艺术家、批评家、画廊主持、策展人和收藏家。
这个原生态的专题究竟是什么?一个普通人的历史?一个艺术家的历史?主观的个人回忆?个体对历史的真实反映?本刊希望每位读者得出自己的结论,同时,祝你寻找愉快——找到自己好奇的、关心的、想知道的……至于本刊,我们认为,抛开那些人尽皆知的东西不说,我们的采访已经把张晓刚掏空到极致了。
张晓刚工作室
标题: 张 晓 刚 说 张 晓 刚
我十八岁独立以后,好像跟家庭的关系就不是精神交流的关系,就是血缘的关系,正常血缘关系的一种家庭氛围。 >>>详情
1992年,于四川美术学院,张晓刚、叶永青、何森、赵能智
标题: 众说 张 晓 刚
栗宪庭、吕澎、毛旭辉、叶永青、张颂仁、冷林、翁菱、程昕东、凯伦、张皓铭、刘兰说张晓刚 >>>详情
标题: 张 晓 刚 勘探背面
我并不确定自己明白“社会责任”这四个字的含义。艺术家能改变什么?艺术和社会永远是暧昧关系,艺术是社会里最模糊、最边缘,也是最另类的......>>>详情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