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画语——贾海泉创作随笔

  不去逃离。我欣赏,我喜欢中国传统文人笔下的白云青松,高山流水,三五茅舍,一二行人的笔墨;更喜欢自然中丽日春树,云霭如烟,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一个原生态的自然景观。但是古人笔下的山水。人与自然混沌相处的和谐共存的时代已不复存在,人类对物质精神诸多方面的欲念,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然而,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以破坏、践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假如把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环境比做一泓清澈的“湖”,那么我不想看到受污染的湖水处处透视着现代人对环境的侵害,高大冰冷的水泥建筑一步步向湖岸逼近,酸腥异味弥漫这湖边花卉青草散发出的芳香,湖四周绿茵丛林,蜿蜒的湖面在五颜六色城市垃圾的映照下,显得那样的微弱,纤细,无助,面目全非……“白山黑水”,黑灰色的烟雾在扩张、蔓延、真正的生命在走向死亡。我更不愿看到美好自然的空间被污染、被分割,与人们心理空间被挤压,人类美好情感、尊严气节的失却,物质的、精神的生命被威胁、在消亡,人类文明被“异化”的矛盾日益增长……生活在这块土地上,面对显示人生的尖锐矛盾,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现实,使自我精神从逃离中,从自我的回避中面对它、正视它,自我精神不再去古人的小桥流水虚拟景致中寻找寄托,不再在笔和线孰是孰非中纠缠不休。洒脱些,真实的表露自我情怀、自我心态、自我感受,诉说自己内心的真实。要活出一个自我,就要活出一点责任,一些关爱,去做一个画家能做应该做的事情。这可谓是我的一种生活体验和要去艺术表达的动机。

  创作思考。画,首先是画。它是一个艺术家单一的精神状态和艺术感觉的载体及表述,它虽曾担负过一个时期的历史使命,革命的工具。但最终因负载不了太多的思想内容和社会学涵义,起不到那么大的作用也逐渐恢复到自我面目上——色、线、点、面。

  画,也只能使人产生出对历史文化及现实等所包含的“深刻问题”所引发触动式的联想,并提供出某种能引起共鸣的信息,仅此而已。我所能做的是使其面目更要清晰、单纯。理念、思想等一些东西要放在画的后面,如果不被人留意那就太好了。因为他们留意了画本身。

  创作感悟。我认为:无论何种艺术样式的创作,那都应该是一段“有意味的过程”。“有意味的”表现或再现的过程是最重要的,而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是它所要达到的目的。

  画家只有用最适合自己的语言方式,才能在艺术中更充分地表现内心的真实。太多的想法,太多的技巧,太多的理论,太多的意义承载,反而容易失去作为一个艺术家最善于表达的东西。那么画家本身也应当单纯、洁身像居士,去打坐,去喝茶、看书,去感悟人生,去感悟艺术,不做布道者,不做救世主,也就是说不去做和艺术没有任何关系的事情。否则,画就不会单纯,真实的情感就很难自然的流露,艺术的质量也就不会高到哪里去,我是这样想。

  我对当下艺术创作的认识:回到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并突起——中国画家要在吸纳借鉴、融化中消解和扬弃表面的因素,从而使自己的艺术显现出纯粹与精深。

  回到自我情感的驻落与真实——自我心灵状态的真实呈现(并非狭隘的个人主义),找到一种与天地万物相通的精神。

  回到绘画视觉艺术本体——使水墨语言的价值上升到文化的价值。

  作画做人。我用绘画作品表现被“异化”、被“吞噬”、被“分割”、被“挤压”的观念,自我首先需要一种平实、自然、安静的心境,只有不被异化、不被吞噬,你所讲出的话语才不带被异化的“腔”。

  传统与创新的关系。一位艺术家讲的好:“面对传统应该是吸收,而不是去继承。只有立足自我本体,以‘吸收’的姿态面对过去、面对他人,才有可能创造真正属于今天的灿烂。”我的水墨系列作品创作,“借用”、“转换”传统语言符号,去打破“焦点”、打破“三远”,去运用传统绘画元素、传统美学规律,去表述一种生存体验和生存状态,进行了画面大胆的既对比有和谐试验性的尝试。我之所以热衷于这样、是在脱开传统已知、已有的标准认可的模式,表达自我真实及自我表现的创造力。

  对生命过程、艺术创造的态度。一个画家,应该有自己的世界观,有自己热爱的和不喜欢的东西,有自己一贯的坚持,最后变成自己的一个绘画世界,在创造这个绘画世界的过程中,永远有两个工作要做,一个是找到你看待世界的方法,沉下心来画下去,另一个就是找到自己的绘画方法,在这方法里有所创新,有所贡献。

  我信奉苏格拉底,我的知就在于无知——我知道自己要做的是什么。但是这不能证明我做的有多好。

  视生命、艺术为过程,而非目的。“不管我们的照明灯能把光线投射到多远,照明圈外依然死死围挡着黑暗。我们四周都是未知事物的深渊黑洞,但我们应为此而感到心安理得。因为我们注定要做的事情,就是使微不足道的已知领域再扩大一点范围。我们都是求索之人,求知欲牵着我们的神魂,就让我们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地移动我们自己的提灯吧。随着一小片一小片的面目被认识清楚,人们最终也许能将整体画面的某个局部拼制出来。”——这是一个法国科学家的言论,这是昆虫学家法布尔的顿悟。在此就让这个“言论”、“顿悟”成为我生命旅程和艺术创作过程的代述吧。

作者:贾海泉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