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高登科:荒诞感与生命意识的重构

2016-04-11 14:18

  20世纪80年代以来,“荒诞感”一直是中国当代艺术表达的重要命题。从早期的星星画会批判现实的作品,到厦门达达的前卫艺术,再到玩世现实主义的泼皮幽默,甚至是侯冠滨对大众文化进行反讽的雕塑作品,中国当代艺术对于“荒诞”的表达一直是社会文化的一种表征,同时,艺术家们也在不断尝试表达“荒诞”的新的陈述方式和言说内容。但是,长久以来,“荒诞”不是成为夸张离奇的哗众之举,就是沦落为极端放大的个人化工具,很难在公共意义上于现实生活的平凡之处挖掘出更深刻的荒诞根源。刘文杰绘画作品的价值,正在于此。他通过对现实生活场景的刻画以及公共事件形象的抽离,表现了现代生活秩序中潜藏着的深刻荒诞。

  2012_刘文杰/2013年/布面绘画/150-120cm

  刘文杰作品所传达出来的荒诞,不是有意为之。他的作品风格近乎冷抽象,画面本身以及各个元素之间没有叙事性,他是在对都市青年生活情境的发掘之中,将现代生活的荒诞披露出来。在刘文杰看来,青年人的生活、青年人所关注东西的是现实世界中最真实、最有生命力的部分。他试图通过对都市青年现实生活情境的抽离和重构,将普遍意义上的社会病征和精神困顿表达出来。作为一位艺术家,同时作为一个年轻人,他对青年人生活情境的把握是既准确而又深植于潜意识的。刘文杰有着深刻的学院背景,一直享受的是中国和法国最好的艺术教育资源,他能够跳出学院的藩篱,在扎实的基本功的前提下,感知生活病理,思考社会现实,这一点非常可贵,同时,对于当今学院派的年轻艺术家也非常具有启示意义。

  刘文杰的作品在对现实的真切关怀之中,勾勒出“存在”意义上的精神物象的荒诞感。首先,这些“精神物象”具有直接的现实指涉。刘文杰作品中的图像来源于现实世界真实的事件和场景。在这个媒体充斥的时代,图像泛滥,世界面貌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图景化的存在。刘文杰通过各种渠道,包括互联网以及自己拍摄,获取灾难、可怖事件、青年生活等真实场景的图片,将现实物象融于自己的作品中。其次,之所以把刘文杰作品中的图像称之为“精神物象”,是因为刘文杰对于这些图片的借用不是再现性的,而是在潜意识中对其做了一种精神性的抽离,图像的性质接近于德勒兹(Deleuze法国后现代哲学家)所定义的“形象”的概念,既不是具象的直接陈述,也不是抽象的理念表达,而是直接诉诸于神经系统,对大脑进行物象传达。再者,画面的笔触富有动感,形象的描绘简洁有力,色彩有时候会溢出轮廓,但是在丰富的色彩背后,我们能够在画面中读解出一种静穆和沉思。还有,每一件作品中,都由很多不同“感觉”指向的画面元素构成,其中大多是当代青年所熟知的事件、场景或形象,比如布偶、快餐文化、恐怖事件等,但这些元素并不是为了用共同经历取悦观者,相反,作者对这些元素的取用是非常谨慎的,在熟知的场景中营造出一种陌生感,避免具象性和叙事性。刘文杰试图构建一幅全球青年人都有共鸣的图景,而且这幅图景不是符号的堆积,而是他巧妙安排的具有主题性的场景。通过这幅具有“现象学”意义的场景,刘文杰描绘的是当代青年人精神暗流中的河床,而不是随风波动的水面。

  看不见我/刘文杰/2013年/布面绘画/200-150cm

  都市青年的生活情境是刘文杰作品的主要内容,但是对于这些内容的把握,他不是被表面的社会秩序所蒙蔽,也不是简单地被青年生活的热闹场面所吸引,而是作为一个观察者和思想者去反思现代社会的病症。青年生活具有率真性和前卫性,更接近社会的真实状态。刘文杰的作品涉及私密空间的角落陈设、青年群体的集体出场以及公共事件对年轻人造成的精神困扰,画面中,玩偶可能比人大,生命可能被倒挂,或静穆,或沉思,或暴力,或色情,但是画面总在有意无意的暴露出现实生活的荒诞以及青年精神世界的无可依归。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中国,世界范围内的都市青年生活都有着同样的困境,这种困境与现代都市的兴起有着根源性的关联。现代都市起源于19世纪的巴黎,奥斯曼侯爵的改造对巴黎进行了一次创造性破坏,在把巴黎改造成现代都市的同时,也在城市空间、文化沟通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埋下了隐患,后来的国际性大都市都以巴黎城为范本,因此构成了都市文明的共同病征。刘文杰正是抓住了深埋于都市生活中的病征,对现代文明进行了一种精神性的追问,他通过自己的作品,描绘出“同一化”的都市生活的病态和荒诞。刘文杰的作品建立在对文明反思的基础之上,有着非常深厚的人文关怀。虽然作品中流露出现代生活的荒诞和不合逻辑,但是刘文杰并没有把作品的精神指向停留在追问和反诘之上。他的画面大多是偏冷的,用一种理性精神还原精神物象,关怀存在的方式和价值。为了不让对荒诞的勾勒变成控诉,刘文杰在作品中善意的预留出一些缺失,这些缺失让画面变得更容易接近,也吸引观者去思考他在画面中预设的一些问题。但是,这些缺失绝不会影响画面的主题性,每一件作品刘文杰都在画面和标题中传达自己的理念,这些主题性的理念一方面能更准确的表达刘文杰的文化关怀,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他驾驭作品的能力。

  刘文杰的作品始终建立在生活的某种公共性和普适性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已经使得当代艺术的创作主题和艺术语言发生转变,借用科科·福斯科(Coco Fusco 美国艺术家)的话:全球化改变了艺术世界的面貌,也改变了种族与文化差异性的处理方式,使得艺术按照共同的世界主义模式发展演变。因此,当代艺术将普适主义作为重要的价值观。刘文杰正是通过对现实生活共性的发掘,作品才具有了普适价值。中国当代艺术太多靠彰显文化差异而谋求个人利益的作品,刘文杰则站在了国际化的舞台上,在现实问题的追问中,与国际艺术界展开了一场平等地位的深度对话。

  米老鼠的影子/刘文杰/2014年/布面绘画/200-130cm

  世界/刘文杰/2013年/布面绘画/200-250cm

  一个意外/刘文杰/2013年/布面绘画/150-200cm

来源:艺术中国-观点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