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7-05-19 11:25
1983年作《钟馗》
青年时期意气风发的关良
在画家里,有一个人,一辈子痴迷看戏、上台演戏,终日画戏,他就是关良。
画家关良,是从小泡在戏院长大的资深票友,粤剧、京剧,只要是戏都能看得如痴如醉,光看还不算,还要学,还要演,还要画。他的戏画,好玩儿极了,仿佛将一干生旦净末丑的大戏台搬到了纸上,由他按下戏台暂停键。似乎再按一下,演员们还会继续唱念做打。
爱戏的人很容易交朋友,聊两句戏,就熟了。关良也有这样的好朋友,除了著名武生盖叫天,还有一个远在美国的华侨票友黄青新。
有人说美国也有京剧票友?
不但有,还多着呢。梅兰芳上美国演戏,难道全是洋人看吗?离开家乡的华侨,往往更加离不开传统这口,那是他们心上的一口提着的气儿。
画画和戏曲,生长在灵魂里的两根藤
1900年,关良出生在广东番禺的乡下。当时老百姓连写封信都要花钱找测字先生,唯一的文化生活,就是看戏。关良小时候家里清苦,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坐在爸爸肩头,去乐善戏院看戏。
渐渐地,关良开始知道大闹天宫的是孙悟空,倒拔垂杨柳的是鲁智深,耍青龙刀的是关云长……看戏、画戏曲小人儿的爱好,也一直伴随他长大
1917年,17岁的关良在“实业救国”的呼声中,跟随二哥赴日学化学。关良不喜欢理科,每天补课补到脸发绿。唯一放松的时刻,就是晚上二哥做饭时,他能闲一会儿,把玩着从南京带来的大量洋画片,随手涂两张人物画。所谓“洋片”,就是香烟盒子里的小画片,上面用彩色线描画着中国戏曲和小说人物,这些洋片,是关良小时候父亲给他的,是他童年最珍贵的宝贝。
关良的涂鸦,让二哥学画的好友许敦谷看到了,觉得他很有潜力,便介绍关良进入了日本川端研究所学习油画。从此,那个随手画小人儿的化学学渣关良,竟走上了画家的道路。但此时的他对西画的认识是:“远看西洋画,近看鬼打架!”
后来关良转学到东京的“太平洋画会”。印象派、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野兽派、表现派、构成派等西方现代派艺术,让他目眩神迷。
慢慢地,他发现自己能看懂了。
在西方艺术家中,高更、梵高以及马蒂斯的艺术风格对关良影响很大,回国后关良在学校教授的,也是油画。油画和他喜欢的戏曲,似乎是两个不搭界的事情。
但命运很好玩。抗战时期,关良囊中羞涩,竟买不起油画画材,于是改画中国水墨画。
长期接受西方艺术体系的教育,关良总沉浸在立体、透视、光影中。但当毛笔沾上宣纸,这熟悉又陌生的感觉,让关良觉得,一切都应该有所改变。
他开始尝试画自己一直以来最喜欢的中国戏曲人物。
他喜欢看戏、听戏,而当别人沉浸在戏曲中时,他不忘拿着本子画舞台人物速写,他用西方的办法记录传统戏曲演员的唱念做打,去解构人物动作、情绪、舞美设计。
回家后,他用传统的毛笔、宣纸、国画颜料,从速写中提炼出自己所理解的戏曲人物形象。那一个个有些变形、夸张、类似孩童拙笔勾勒出的小小的人物,竟让关良痴迷到一画就是近60年。
画里的,都是活角儿
关良痴迷京剧,和京剧名家李万春关系非常好,他爱看《大闹天宫》,也爱画。
1981年,《大闹天宫》开演前,李万春特意给关良送票,还说:“今晚兄弟给关先生保驾看戏,散场负责送回家。我要为二位翻一个‘虎跳’!百分之一千平安无事!”
可见人要是有一项能够全身心投入的爱好,真是能活到老,玩到老,永远都是一颗赤子之心。
来源:凤凰艺术-艺术家 作者:罗立火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