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7-11-02 19:33
库艺术(以下简称库):早先在北京的画廊里看到过您的作品,发现您早期也做一些装置作品,相信您对现成品这个概念一定是非常熟悉的。我发现您是一个更偏向于观念的艺术家,所以摄影对您来说只是媒材的不同而已,那么在转换这种媒材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不同和联系呢?
翁奋(以下简称翁):其实媒材的转换对我来说不是障碍,也不是方法,它仅仅是一种手段。其实更重要是作品的意义,它的概念对我来说是更加重要的。所以媒材对我来说仅仅是表达这种概念的一种手段。在不同的阶段,我会按照作品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媒材,或者直接用一种现成品,这能够使我把想要表达的意思准确单纯地直接表达出来,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库:我们知道以前在工业革命的时候,像欧洲的艺术家迪卡比亚和杜尚,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工业化中色情化和机械化对人的改变,其实我们到现在还是处在类似的一种的状态中,而且现在中国又面临着一种城市化和全球化的改变。您的摄影作品里面表现出了城市化对人的深刻影响,您为什么会把焦点放在这里?
翁:首先第一点我的整个成长过程处于中国发生变化的关键时刻,在20多岁大学毕业的时候我被分配回海南岛,当时正是改革开放时期,我居住的海口市刚好是中国都市化非常突出的地方。这其实也是处在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大背景下的,作品里面表达的是海南岛本身的变迁,但是我作为一个海南人会更加直接感受到它发生的变化,对我来说城市的变化是从身心到视觉上都能够直接感悟到,我内心的变化也是由环境的物理性变化所直接影响的,所以在我的作品里面很希望建立起人的心灵和物理环境变化所产生的关系。这个时候其实也是我们最富有乌托邦幻想的时候。
库:我发现您的作品中对于城市化的展现方式与其他人不一样,这种喜悦或者哀伤,或者说其他的情绪,总是会很微妙地呈现出来,您是怎样去把握这种状态的呢?
翁:我在广美读书的时候,觉得有一广州话谚语挺有意思,叫做“画公仔不要画出场”,我觉得很有道理,像我们说话的时候,会把说出来的意思变得微妙,更单纯简单一点,但是又会是直白的简单方式,这才会让它更加开放。我经常会站在自己创作之外去思考我的作品,我不希望作品呈现的感觉像是一个艺术作品,更希望让它像生活里面的一些场景。
库:这很像禅宗的方式,是直接面对生活,让人从平凡的生活中间得到深刻的认知,这种认知方式本身也代表着一种自由,这种内在的自由是否是因为你曾经对中国文化进行研究所得来的?
翁:其实我们这一代是非常幸运的,我们在接受中国传统教育的同时,也接受了西方的文化艺术,这使得我可以把有趣的中西方思想非常容易地融合在一起。其实传统文化确实对我有很深刻的影响,包括你提到的这种思想还有“无”与“有”之间的关系,其实这就是图像里面非常深厚的一些特性,同时也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思想。
库:您的作品里面的小女孩是您邻居的女儿,但是觉得她其实更像是您心象中的一个存在,也是大众的一种心理感受的结合,所以说她是一种实体的同时也是一个虚幻的精神结合体,而这种方式是如何对作品产生影响的?
翁:其实有的时候选择角色会对作品的形成有很重要的帮助,最初的时候我没有去选择一个女学生的角色,但是我在拍摄的过程中逐步思考这个问题,如何才能达到我想要的那种人和物体之间微妙和亲切的关系,以及这种若即若离的状态。我忽然发现一个青春少女的那种心理状态与我们达成了一种成熟关系,这也使得我发现身份的选择在这个作品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库:对,就是说一个小女孩影射了整个文化,每一个人都好像被塑造成一个这样的小女孩。这样说来,您也在表现城市化对人心灵塑造时悲剧的一面。
翁:对,其实我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并没有采取非常强烈的视觉效果,因为我喜欢绵里藏针的方式,它是在逐步地前进和被阻挡中发生的。所以就像你刚才说的小女孩,其实她是主动地在向往,同时又被某种无形的力量引导的,她在一种混合的交织中发生着变化,这很像改革开放中整个中国人的心态。
库:现在是一个读图时代,假如我们把文化称作一种催眠,图像应该是现代社会最好的催眠药,那么除此以外您觉得艺术摄影在这个社会中会发挥怎样的社会作用呢?
翁:首先我觉得影像的功能已经成为一种娱乐功能,或者说是享受的功能,人们会把这种影像功能变成一种生活的介绍,因此影像不仅仅是一个艺术的概念,还可以成为一个消费的概念。但是艺术家的影像与普通消费影像的区别就在于他的影像有意义。首先艺术家的影像在于他是非常清楚的自我表述,影像的功能不在于自我享受,而是在于由此带来的一种新生意义,这个意义和别人连同和社会发生了某种关系,所以这样会在无形中形成一种思考,人们会通过对影像的接触进而了解它背后的很多东西,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对影像的享受上。所以,这个是艺术影像和普通影像的区别。
库:那就是说读图时代的商品图像其实是一种魔术,魔术可以让复杂的事物变得简单,但事物的外表只是一种欺骗,艺术的影像相对来说是一种认知科学,让我们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分析得更为清晰,更为微妙,您是否认同这种看法?
翁:就我个人来说,影像的真实性是模棱两可的,因为我们不是在用真实去创造真实,而是在借用真实去制造某种虚拟的图像,或者是用虚拟图像和真实之间的关系告诉人们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所以在此时我们并没有把影像的注意力放在一个瞬间的真实上,这一点完全颠覆了早期影像对真实的概念。所以说这种影像的意义不在于影像本身的真实,而在于影像背后所表现的思想。
库:虽然看上去您的装置和您的影像文化是不搭调的,但是我觉得还是有很多相同点,像您的垒卵计划,非常大的一个计划。蛋造成的危险,以及它造成的这种宏大,给人的感觉就是影射了现代城市的变化给人带来的感觉。
翁:其实从表面来看,形式有很大的改变,但其实有一个非常根本的东西,就是以小观大的方式,也可以说是以大观小的方式,概括地说就是一种乌托邦的代替品。这种心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整个中国的现代化现实里和我们发生着关系。其实整个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就是一个最大的对乌托邦幻想的追求,这种追求其实发生了很多根本性的变化,可以说是物理的或者是心理的,所以这些东西是非常有趣的。
库:中国在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后慢慢又走向一种复苏,然后像上海世博这些比较大型的展览可能又在重新塑造某种新的乌托邦,那么您觉得这种新的乌托邦将会由哪几种方式塑造出来呢?
翁:其实在新的乌托邦中经历一种都市化的高速发展以后,会走向一种经济方面的发展,但是今后的问题其实就在于人和现实、人和人之间发生的关系。因为城市化的发展带来诸多问题,例如我最近做的新作品《拆了旅行社》,这其实就是我家乡海南岛的一块地,那个地方要做一个中国最大的卫星发射基地,这使得土地变得非常值钱,许多房地产商就开始从那里获得土地做开发项目。但是要知道我们的祖祖辈辈已经在那里居住了800年,而我们马上会面临到搬迁、拆迁这样的事情,同时很多环境也会面临被破坏的命运,所以这个过程让我也在一直思考这些问题。
库:那么您来说说这个作品的概况。
翁:这个旅行社叫“拆了旅行社”(由翁奋,马杰,黄学斌和陆运章共同创立),它是一个非盈利性的机构,但同时也是一个艺术作品和一个新的艺术概念。它需要通过一些旅行的方式,邀请访问者到这里来和这里的环境发生关系,到这里品尝她的食物、享受她的阳光、在这里面散步,通过这种方式来去体验这个地区的特有感觉,使这个作品成为真正意义上可以去思考问题的作品。
库:一般的旅行社会寻找一些景点,然后让这些人去欣赏和游览,那么你们的旅行社也是按照这样的模式去运作的吗?
翁:我们旅行社的景点是自然存在的,而且还有一个离村庄不远的小山,这些都是自然的保护区。所以我想在这些被改变之前,让人们真正去感受一下它是怎样的,所以这种景点不是我们建立起来的,而是把它介绍给公众,让公众和他发生关系,让公众在这个景点里面去享受或者去思考。
我们在2008年的时候就已经邀请了一些学生到那个地方去旅行,然后在今年3月13日又组织了一些旅行之友,让他们参与其中,然后又在一个地区建立步行者天堂,并命名它叫“自由领地”。每个观景点都做了一些木头的板凳,板凳是由访问者和旅行社共同建立的。在5月份的时候又有福建“海峡卫视”的一个栏目小组来做第二次的大型访客,他们在那里立了一个凳子,让后面的人去感受,同样带着这个问题不断去进行思考。那么我希望“拆了旅行社”最终能够把人们集中在一起去真正讨论问题,也希望可以通过它建立起一个国际性的关于乡村传统与现代化以及全球化问题的对话或会议平台。
库:我们暂且称他为一种艺术行为,我们现在提供的是全球化问题,提供的是城市化对以前原生态环境和历史记忆的破坏所造成的问题。这种作品在整个艺术活动里面有很多东西是可以改变的,比如说您艺术家的身份,在这个作品里面既是一个导游又是一个旅行社的社长,又是一个论坛的倡导者,而且也是一个领导大家去注目问题的策展人,艺术家的身份在您的作品里面已经完全分化了,就是说您在这个过程里面需要学习很多种职能的操作方式。那么对于您的作品来说这是一种可行的方式吗?对于其他的艺术家来说它会是一种潮流吗?
翁:不能说是一种潮流,但这是一种新关系,一直以来我们都在艺术以内进行探讨,那么跳到艺术以外去进行工作可行吗?既然艺术的思想是开放的,有了开放性才有了很多可能性,那么在艺术之外他不也有一种可能性吗?所以我不敢说他可能是一种潮流,但是我觉得对我来说是一种新的、有趣的东西。而且我特别喜欢一种方式,能够使我在艺术之内和之外去共同讨论问题,这样我的领域可以变得更加宽泛。对此,我也是充满期待的。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李旭辉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