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东晋越窑青釉褐色点彩洗

2018-03-21 21:04

  

  该器高3.5厘米,口径10.5厘米,底径7.5厘米。青釉,厚底露胎,壁腹斜直,薄唇,外侧壁腹上部刻划有二道直线匝纹,于口唇处着四组对称褐色斑点。口沿外缘做工规整,宽为0.5厘米细边,与器物壁腹的上部二道匝线构成上下呼应,使其显得既稳重简约又轻巧大方。外底为平底(图2),露胎,其上有明显轮制旋纹,并有清晰自然的朱红色扁圆形泥点托珠垫烧痕。器的内底亦有四颗扁圆形托珠垫隔痕迹,表明该器物是采用泥点托珠垫隔,大小器物叠装工艺烧制。此洗造型厚重朴实,简约大方,胎釉结合紧窑,釉色青绿可爱,唯唇口处一组褐斑点彩的左侧有一半粒黄豆大小的新鲜磕口,露出坚硬细致、浅灰色的胎骨。

  自西晋始,越窑青瓷产品器型出现了厚实稳重的发展趋势。为了避免由此产生的器物厚重粗笨的缺点,在制作工艺处理上,窑工有意将碗、碟、洗等器物的口沿做薄,使之在人们的视觉上形成既厚重又简约轻巧的美感。如:有意将洗之唇做成弧形内凹,使其外缘呈规整窄细边。越窑青瓷胎骨细致坚硬,呈浅灰色,俗称香灰胎。其釉色青黄,胎釉结合好,一般没有剥釉现象出现。至东晋初年,越窑青瓷的装饰风格仍保持西晋风貌,纹饰以弦纹为主,西晋后期出现的褐色点彩,此时已成为普遍现象。东晋初年,越窑青瓷的褐色点彩装饰,一般均出现在人们视线容易触及的器物口唇、肩背之上,成对称分布。这一独特的装饰风格,已成为今天人们对越窑系青瓷产品断代的重要依据之一。

  综上所述,细品这只青釉褐色点彩洗,从其器型、胎骨、釉色、制作工艺、装烧手法、点彩装饰等诸方面特征而言,当属东晋越窑(越窑系)的产品无疑。此外,该洗的器型,笔者查遍所能接触到的专家论著及各大收藏网站,均未见有同类器物著录,由此可见其珍贵稀有的程度。笔者从某一瓷器的典型器型产生、发展与传承角度出发作一大胆推测:此洗可能是现在我们尚能见到的常出现于宋元并延续至明清时期的那种广口、折沿、圆腹、平底洗的鼻祖原型。果如此,则这只东晋褐色点彩洗就更显得弥足珍贵且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了。故不揣粗陋作以上分析,并就此恳请专家指教。

来源:雅昌艺术网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