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作品名称:《功夫深处独心知》
尺寸:120x240cm
创作年代:2017年
材料:宣纸/水墨
内容:解读自己的作品如同母亲评价自己的孩子,从十月怀胎之苦到一朝分娩之快,感受万般,难以言表。孩子长大成人走向社会犹如作品完成面对观众,母亲与艺术家此时就该退到幕后,子女和作品即任由世人评说了。
不过谈及作品是如何完成的?论及个人的创作理念问题,我还是有话要说的,我觉得中国书法发展至今,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复古、明尚态、清尚势,有关书法创作的各种审美理念延续至今,那么在全球化的艺术语境下应该尚什么?无疑是值得我们这一代书法家最应思考的问题,我觉得在书法审美日趋纯粹化、独立化的今天,是不是应该尚“文字造型”才符合书法艺术发展的大势。我说的文字造型包括两部分,一是在汉字造型基础上的再造型,前提是在不消解汉字可读性的基础上探寻汉字可塑造型的极限,二是塑造汉字意象的造型,拓展汉字文辞涵义在视觉上的抽象表现。
半个多世纪前,欧美艺术家已经对东方书法中,关于黑白玄幻的空间与书写节律等视觉“营养”有所借鉴,以致在美国形成抽象表现主义的新流派,并将世界艺术中心由法国移到了美国,这一现实完全改变了世界视觉艺术创作的格局,不可不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书法,在实践理念上理应是开放的,因之她对同是人类文化遗产的西方视觉造型艺术的学习与吸收,在现时显得颇为必要。吴冠中曾说:“中西绘画在高处相逢。”同理,一切中西艺术创作,在高处皆可相逢,古老的书法艺术欲获得透网之鳞,实现一个时代的审美新潮流,此当是一条可行的路径。在中西艺术理念交融的高处,尽管书法表面上的形式美有益推进了欧美抽象艺术流派的大发展,但更奥妙的文字“意象”与人类心象契合的视觉空间,有如丰富的宝藏,可谓取之不尽,永远有待我辈去不断探寻与解密。
如果说以上我的观点能够成立的话,那么在这种观点的统辖下,我的书法创作有三部分组成。一、传统样式的书法,二、现代书法,三、来自汉字书写的艺术(包括书写中的水墨艺术与行为艺术)。传统书法的佳境在人书俱老时,个人生命过程中的书法皆是人生旅途中个人思想的片断,不会有比生命晚期的认知再有光芒与厚度了,所以我的传统书法需要盖棺定论才真实合理。故我的传统书法创作,其成就有待后人定论。第三种书法创作类型,是自1984年起为自己规定的几个“十年”计划的第四个十年中的设想与目标,即试图在现代书法基础上做更具国际化的艺术实验,具象书写、抽象书写,书写行为与水墨等,此旨在探寻汉字多维书写的空间生成及视觉关系与关联等。
现代书法的“现代”不是时间上的概念,而是现代主义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在书法创作中的体现。
此《功夫深处独自知》是我的现代书法新作,试看作品:承上启下汉字结构的变化,无一不是经过数次设计(高度理性的建构)而定稿,作为創作准备的“蓝本”我很重视,因为作品中丰富的对比关系不可能在书写瞬间处理好,极度变化的汉字排序,在由慢及快,左冲右突中的铺设与断续;再由快及慢,至收尾的书写节奏中将观者带入一段由笔触连动生发的情绪感应中。选取七字竖行的章法构图以规避传统书法行多宜生的重复之感,尽量让每一个字与每个字的局部统攝于一个大整体中,作品整体的抑扬顿挫、起伏跌宕,节奏感呈现,都是“苦吟”的结果。自作品上部分至作品中段高潮部分整体左移,妙在“处”字将要收尾时的左右交叉“射墨”,此位置接近画面的中心,线型交织密集,颇类老将用兵,巧设战阵,接下来拉长的“独”字起笔像一根导火索,引势而下,紧接着在“有”字几个回环中,速度加快至“心”字收局时,又在不同方向弹打出几点。结尾“知”字左部“矢”部悬置于“口”字左上方,独自托起整体,予人感觉如同一人身处险绝处,右下方的“口”部则仿佛一巨石托起已处险地之人,造险破险,无过如此,此乃通篇定神之笔,曾经的风云际会到头来,一切归于平淡归于真淳!
2018年3月邵岩于北京
作者:邵岩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