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电影人要做艺术的‘恒星’”

2018-05-01 02:05

  “邀请艺术名家与市民面对面交流,在普及艺术、提升市民素养等方面都将发挥比较重要的作用,我很欣赏合肥这样的做法。”近日,著名影视演员、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副院长王劲松做客“大湖之约——艺术名家大讲堂”时为合肥点赞。讲座中,王劲松还以《电影表演概述》为题,与合肥观众畅谈了他对电影和电影人的认知和看法。

  对表演,他有很高的要求

  王劲松参演的影视代表作有《孙武》《赵氏孤儿》《不是不想嫁》《天下第二》《第三军团》等,由于出演的角色大都为配角,所以有些观众并不熟悉他。对此,王劲松笑称:“红花需要绿叶配,希望通过自己的表演去衬托主角的形象,从而体现这个配角的最大价值。”

  除了演员,王劲松还是中国电影表演学会副会长、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副院长等,他的很大一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教学上,所以有人曾说他是“半个演艺圈”演员的老师。对于演员的表演,他有着很高的要求,“以一部电影来说,摄制组几乎所有劳动成果都集中体现在演员身上,演员们承担着一部电影多元化的使命,因此演员的创作直接反映了电影的质量,从这个角度说,演员必须要竭尽全力将摄制组各部门的创作最大限度地呈现给观众。”

  谈到近年来以《演员的诞生》为代表的表演类综艺节目的火爆现象,王劲松认为:“这类节目的出现其实是在释放一种信号,就是观众对于演员的演技、基本功的水准有了更高的要求。”

  做演员,他说路有很多条

  “电影人要耐得住寂寞。”王劲松说,一般情况下,如果演员想要专心去塑造一个人物形象,是不会同时跑几个剧组、演几个角色的。因为角色不同会造成信息互相干扰,这对于演员塑造人物极为不利。“如果没有特别高超的演技,如果不能瞬间投入又瞬间抽离,轧戏其实是一件烦恼又痛苦的事。”

  王劲松说,中国电影凝聚了中国电影人的智慧与创造,见证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为此,电影人要端正三观,将“德艺双馨”由思想变为行动,不做娱乐的“流星”,要做艺术的“恒星”。

  前段时间,王劲松参与了北京电影学院的招生工作。他透露,今年有9700多人报考北京电影学院的表演专业,但最终仅有50多人被录取。“表演创作是一条非常艰巨的道路,需要足够的毅力和勇气去探索、去坚持。” 王劲松和观众们交流时说。面对台下诸多高校艺术院系的学生,他说,不一定非要都考上名牌专业院校才有机会成为一个演员,大家还可以利用微电影、手机视频等各种方式积极地展现自己的表演成果,也有机会走上演员的道路。 ·本报记者 方偲·

来源:雅昌艺术网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