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8-06-29 14:48
我刚刚开始跑考古的时候,是有些惶恐的。这或许是因为神秘,也或许是因为敬仰。神秘带着些许担忧,是因为我生怕讲不好那些看上去专业晦涩,内在却闪闪发光令人感动的考古故事。敬仰中也夹着些决心,不仅仅因为我是个记者,而是作为芸芸众生中的一分子,我深知这将是一趟寻找人类本源的旅途——是的,这个时代的人们已经不再习惯于思考有关诞生、生存的问题,但考古人,仍在坚守。
这周考古人最关注的应该就是重新开馆的良渚博物院。要论起良渚文化,或许谁也不会比浙江省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斌来得了解。“大约在距今4300年的时候,一场特大的洪水席卷了中国的东南部地区,这场洪水不知持续了多久,以至于在今天杭州余杭一带,普遍留下了1米多厚的沉积层,当时人们耕种的田地以及许多小河与湿地,都被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淹没了,这层厚厚的泥沙也使这里4000年以前的文明销声匿迹。”
虽然良渚文化被泯灭了4000多年,但它终究在考古人的努力下一点点露出全貌。到如今再次探寻过去,我们自然会发现不少有趣的痕迹——比如南宋官窑和龙泉窑烧造的一种方形圆口青瓷瓶,四面有类似坤卦的装饰,人们曾对古人的设计创意深感钦佩。直到20世纪80年代,我们才弄明白,这种瓷瓶的造型原来就是源于对4000多年前良渚文化玉琮的模仿。“这不就是古人的文创产品么!”刘斌的语气里带着点笑意。
“又比如乾隆皇帝喜好古物,所以清宫里搜集了大量的古玉,其中就有良渚文化的玉琮、玉璜等玉器。乾隆皇帝还常常为新获得的玉器赋诗作文,从其刻在玉器上的诗文内容来看,玉琮当时被认作是古代扛夫抬举辇车或乐鼓时用的‘扛头’。”
曾有人说搞考古的都有些高冷,往往不解风情。但又或许他们只是把所有的感情都用在了别处。就像刘斌说的,作为一个考古人是辛苦的,因为他们要不断往返于时间的两端,同时活在古代和当代。“但我们也是幸运和幸福的,因为我们的心常常可以在不同的时空。当一扇扇门被打开,当我们穿越在时间隧道,渐渐熟知一片片远古天空,我们会越来越感觉到生命的充实与久远。于是也渐渐明白一个道理:一切的学识与经历,真正的意义都在于拓展了我们生命的内在宽度。”
考古人,或许就是这样一群虔诚的“时空穿梭者”。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