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中国的女性主义艺术与女艺术家

2019-03-12 09:37

编者按:作为20世纪后期以来中国艺术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忽略的女性主义艺术,其具有突破性价值和意义的实践成果已经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化的一部分。近日,西安美术学院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佟玉洁撰写的《中国女性主义艺术》已正式出版。此书以当代艺术中的女性主义艺术与历史文献并行的学术研究作为方法论,采取图像志的方式,着重梳理了近30年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发展及其特征。值此“三八”国际妇女节之际,《中国文化报·美术文化周刊》采访了该书作者,访谈内容涉及性别建构、女性主义艺术在当下的发展状态、面临的问题等,辅以部分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家的代表作品,作品有的个性鲜明地表达作为性别的欲望或者立场,有的把反思女性在历史与现代社会的遭遇作为创作对象。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和读者一起更深入了解中国艺术史中的女性问题,走近中国的当代艺术。


美术文化周刊:您能谈一谈撰写《中国女性主义艺术》这本书的初衷吗?书中,您将女性主义艺术与历史文献放在一个语境里进行分析和探讨是出于一种怎样的考量?

佟玉洁:我是21世纪初进入到艺术学院艺术研究所做艺术批评的。刚进到这个行业里,我发现女批评家很少。更惊奇的是,在各种展览中,我发现女艺术家参展的机会也很少。在不断接触的各种历史与现代的信息中,我逐渐意识到,女艺术家被边缘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在20世纪中期的欧美,有一个叫“游击队女孩”的女性主义小组,这些人就曾经质疑世界艺术史中的女性艺术家,认为她们不仅是被消费的对象,同时也是被边缘的对象。女性想要上美术学院,几乎会被拒之门外。作为女权运动的一部分,反对男性中心的女性主义艺术开始萌发。在我进研究所的同时,我开始关注中国艺术史中的女性问题,并且打算写一本关于中国女艺术家创作状态的书。目的只有一个,即在学术上反思关于女性权力的社会意义,同时,在美术史上建构女性权力的文化意义。

将女性主义艺术与历史文献放在一个语境里进行分析和探讨,是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每个人既是当代的人,也是历史的人。因为,作为当代人绕不开的是个人身上携带着历史的文化基因密码,所以,你没有办法将自己历史的文化基因进行筛除,也没有必要将自己的文化基因属性进行伦理的切割。这种历史人的意识,会让你重新回到历史的原点,反思当代人的历史文化成因。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后,在做学术研究时,就必须考虑作为当代人的文化艺术中的历史因素。今天当代人的艺术图像的生产以及艺术行为的发生,也是文化历史的另一种阐释。重要的是通过当代艺术的历史意识,让我们的艺术更具有当代性的文化批评特征。

美术文化周刊:在当下的社会生活中,也常常会有人谈论女性艺术,对于女性艺术这个说法您怎么看?

佟玉洁:我们的艺术批评通常认为,女性艺术代表着女性意识、女性视角、女性方式和女性经验……是一个生物性的认定与表达,那么为什么不是人性意识、人性视角、人性方式和人性的经验呢?如果从人性复杂的角度来看,性别是一个不确定的因素。所以,一个简单的性别化的价值判断既不符合人性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也不符合性别身份本身的建构性与开放性。我想说的是,生物性的性别认定带有明显的性别歧视因素,当谈到女性艺术几个字时,实际上已经在为女性艺术贴标签了。而女性艺术身份的标签化恰恰来自男女性别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当我们称自己是女性艺术时,似乎又掉进了一个性别歧视的怪圈。如果女性艺术是一种学理化的标签,那么这个标签的学术体系又是什么?如果仅仅从生物性的性别定义女性艺术的学术命题,那就是生物性的性别意识先行论。我们艺术批评的思维常常赋予女性艺术生物性性别的想象,不仅是在学术定位上考虑生物性的性别与艺术的关系,同时在展览上也多半将动植物的雌雄想象赋予女性艺术的主题。并且,当代的艺术批评很少反思我们遭遇的“女性艺术”称谓的尴尬,并一意孤行地推行既定的生物性别命题女性艺术。那么女性艺术是一种文化身份吗?既然性别身份的建构性特征决定了它的不确定性,那么文化身份就一定是生物性别的结果吗?如果把女性艺术当作一种文化身份,那么女性艺术的学理化是很难建立的。

美术文化周刊:在您看来,女性艺术与女性主义艺术有哪些方面不同?女性艺术家的性别和身份会多大程度影响一个艺术家的创作?这个认知对我们看待艺术创作本体来说重要吗?

佟玉洁:女性艺术与女性主义艺术表面看起来均涉及性别属性问题,实际上二者差异很大。前者强调女性气质,有着女性生物性别的认同感,满足一般性审美艺术的生产;后者拒绝女性气质及女性生物性别身份的认同感,只是将女性问题作为一个主体性的政治发声系统的理念,其中就包括了反对男性中心主义,反思女性历史与现代社会所遭遇问题的文化质疑性艺术生产的性别政治,以及强调去性别化的身体快乐性艺术生产的酷儿政治。

事实上,女性主义艺术不是一个性别身份的艺术,而是一个与艺术史有关的学术命题,女艺术家的创作可以涉及,男艺术家的创作也可涉及,和自身的性别属性没有固定关系。举个例子,青年艺术家周圣崴是一个男性,但是他的作品《女他》是来自他母亲的遭遇。女性主义艺术创作与性别身份的不确定性,反而为女性主义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美术文化周刊:您认为近几年中国女性主义艺术发展特点是怎样的?有什么新的变化趋势?中国女性主义艺术所面临的真正问题是什么?

佟玉洁:目前,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生产,主要集中在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上,例如周圣崴的动画《女他》,这是一部强调男女权力平等的作品;又如李婷婷等人的《叠罗汉》行为艺术,对女性职场的遭遇、就业性别歧视等问题进行了批判……反对性别歧视的艺术作品,逐渐成为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主流和发展趋势。由本土发展起来的中国女性主义艺术,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尽管如此,中国女性主义艺术仍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说,美术界大部分人不承认中国有女性主义艺术。与此同时,难有艺术画廊愿意为中国女性主义艺术提供展场,很少人愿意研究中国女性主义艺术。期待包括媒体在内的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具有人文价值的中国女性主义艺术。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