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9年11月1日,7号空间·广东美术馆青年艺术家学术提名展 第十回“造园·遗墟——周巍艺术项目”在广东美术馆开幕,展览由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担任总策划,艺术家推介人皮道坚担任学术主持,姜俊担任策展人。广东美术馆在这次项目中尝试展现动态的“过程性”作品,这些作品将在展出过程中不断地变化、成型,并在展览结束时最终完成。
本次展览选取“造园和遗留”作为意向,将园林的建造比喻为城市的建造,并聚焦作为城市记忆的遗留物,使得城市的更新处于建造和遗留之间。城市的在地性是本次展览重点考量的维度,一个虚拟的园林正对应着广州这座城市的发展。城市的记忆,城市的不断更新,它们作为隐喻体现在文献中、视频中、被埋入油泥的物品中……这个人工园林折射着姿态万千的广州日常,它让观众再次审视这座熟悉的城市,重新发掘那些视而不见的周遭,对我与这个家园的关系再次进行提问——我们能为它做些什么,它如何才能变得更宜人,城市和人的和谐共处将如何实现?
展览分为文献区和体验区两个部分,二者分别对应艺术家个人的城市记忆档案库和艺术家对城市更新过程的模仿,因此在展览中观众将会看到已经完成的档案展示和正在施工的体验区,这一体验区将在展览的尾声最终完成。
本次展览总策划、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致辞
本次展览策展人姜俊致辞
艺术家周巍讲话
艺术家在展览开始前向周边的朋友和熟人们募集了各种遗留物。这些物品被分门别类制作成档案和文献,并追溯每个物品背后的故事。这一批物品的文献和图片将会在入口的白立方空间中展示,而他们的实物将会被安置在体验区的景观之中。确切地说,这些物品是通过雕塑高点连接的塑造方法,被埋入体验区的白色油泥之中,最后共同形成一片白色的“山水园林”。被埋入白色油泥的物品都会以文献的方式被观众们在文献区内阅读到。它是对于城市记忆的象征。
文献区是一个固定的空间,即静态部分。相反形成对比的是体验区,它则是一个过程性的营造空间,即动态部分。体验区又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白色的油泥山水,这一部分在展览开展时由10位工作人员参与现场制作,他们将收集来的物品埋入白色的山水油泥之中。另一个部分是影像,影像如同园林中的窗户被安置在墙面,其中一块3米长的屏幕播放着事先在广州拍摄的城市全景图。视频共12个场景反复循环,试图包罗万象地囊括广州城市的方方面面。另一块屏幕选择了12位艺术家熟悉的亲朋好友,为他们制作视频肖像,在12分钟里顺次更替播放。最后一块屏幕分别播放着12件遗留物对应的场景。这一部分在开展前已完成,使得观众可以在体验区一边观看视频,一边观看工作人员的施工。它隐喻着城市日常的变迁,每一个生活在这一城市的人和每一件日常的物。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文献区有一块屏幕,它会实时播放体验区施工的影像。
此次展览是广东美术馆首次以动态呈现的方式进行展览探索,希望能够给观众带来别样的体验和思考。
本次展览展出至2019年11月29日。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