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翁同龢《致荫堂函》,34岁所书,有明显的苏东坡风格

昆仑堂美术馆于2005年征集到《咸同名臣信札》一册,含信札13通34页,诗笺1页。写信人有彭蕴章、曾国荃、毕道远、翁同龢等。每页尺寸不一。所涉内容多为咸丰、同治年间的一些重要人物、重大事件,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其中毕道远2通8页、崇恩1通4页、周士键1通5页、翁同龢2通6页的收信人均为“荫堂”。

翁同龢(1830-1904),他既是内阁重臣,又以善书名世,时人认为其书法为干、嘉以后第一人。

翁同龢书迹广布海内外,已经出版的书作、信札和研究文章都比较多,但寻常所见多为光绪以后所书,早年资料相对较少。其五世孙、移居美国的翁万戈保存有翁同龢28岁至74岁的日记手迹,他概括翁同龢平生书法演变的轨迹云:“他幼年多承父亲翁心存大学士的教导,写字颇近明初沈度的馆阁体;在他的过程中,饱受传统的陶冶及训练;临摹晋唐各大家,而其基础为唐欧阳询及颜真卿。尤其是颜,其风骨气势,对他的书体形成有最重要的影响。

同时,宋代苏轼、米芾的笔法,在他的行、草书中常常流露。实际上,到了他中状元的时候(一八五六年,二十六岁),他已经奠定了自己的风格。”此二通《致荫堂函》为翁同龢34岁所书,小字楷行书,有明显的苏东坡风格,代表了翁氏早年的书法面貌,值得重视。

青年时代的翁同龢,经常去琉璃厂寻访法书名帖,与很多书法、金石名家交往。“曩在京师谈金石者,道州何蝯叟、太原温琴舫、仁和张松坪、独山莫子偲、吴县潘伯寅、顺德李仲约、华亭沈均初、会嵇赵撝叔数君者,皆重碑而不喜帖。”翁同龢的书法吸收了他那个时代书学研究的新成果,碑帖兼收,对隶书也有研习,但其总体风格,还是来自颜真卿一派。颜真卿其书、其人,不但合乎他的审美理想,也合乎他的政治理想。(顾工)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