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自元代文人画以来,中国山水画一直沿袭着以墨为主的绘画理念,元四家如此,明四家如此,清四家也如此。山水画虽有青绿、绛色,但不占主流,即是有点色彩,也只是花青、赭色而已,色彩的起伏不大,基本属于单色山水。中国画以墨为主,墨分五色,五色之墨变化千万,包罗万象,但无论墨色的千变万化,山水画中缺少色彩的变化是不争的事实,宋以前的中国画并不全是以墨为主,唐代李思训的山水是青绿重彩,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施色明丽,五代的《丹枫呦鹿图》枫叶层层积染,色分深浅六类,丰富多彩。元明清三代在笔墨上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绘画,在色彩上却逊色于前朝,中国山水画之色彩直到近代才有所改观,吾师范保文先生始终致力于中国山水画色彩的研究和创作,五十年如一日,登山临水,写山真骨,以其秀丽的色彩和清逸的山水画风闻名于画坛,为我国画史色彩之改良笔耕不止,增添了新的篇章。
翻开中国画史,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其伟大的画家,他们都以各自的个性展现其非凡的才华,但一千多年的山水画史似曾相识的作品又何其多,千年时光的跨越断不了文脉相承,画风相近又似乎在说勇于创新者甚少,从元代王蒙、黄公望到清代王原祁、王翬,几百年的时光,山水画的变化无多矣。黄宾虹是水墨山水大师,可其山水之色彩寥寥无几;李可染在水墨光感效应上成绩卓越,其山水之色彩同样屈指可数,二位大师的作品笔墨功夫惊人,但从色彩学上看两者大同小异,只不过在细节上变化不同,往前推一步和石溪、龚贤相比,其跨度并不十分明显,中国山水画,其实就是水墨山水。笔腾墨舞,水墨晕章无疑是我国山水画最重要的艺术形式,然而,尽管水墨画成果丰硕,却不应该忽略山水画在色彩方面的创新,以一概之,缺乏对事物的客观认识,而“以墨当彩”的绘画理论则抹杀了色彩的创造性和人们与生俱来的色彩感觉,并使众多的画家走向水墨的独木桥。谢赫在“六法”中提出“随类赋彩”、宗炳在《山水画序》中说“以色貌色”,大千世界色彩斑斓。“山有四时之色,风雨晦明,变更不一,非着色无以像其貌。水墨虽妙,只写得山水精神,本质难于辨别。四时山色,随时变现呈露,着色正为此也”。(唐岱《绘事发微》)古人并没有排斥色彩,元明清三代在色彩上确实做得不够。二十世纪初以徐悲鸿先生为主的绘画改良派极力提倡现实主义画风,并将西画写实画风和色彩学引入中国画坛,在美术教育中实施中西结合教育模式,给古老的水墨画注入了新的生命。吾师生于风景宜人的江南宜兴,和徐悲鸿先生同乡,又学于其门下,徐先生未竟之事吾师完成,吾师山水画作水墨淋漓,设色清丽高雅,爽心悦目,填补了中国山水画欠色之空白,使水墨山水增色添彩,唯一的青绿山水也有了许多姐妹篇章。古人做到的吾师做到,古人没有做到的吾师做到,绘画是讲感觉的,讲天才的,并不是每一个画家能做到的。
中国山水画是南方人玩的,尤其是江南人,数数多少画家在江南就足以证明。宜兴是福地,人杰地灵,连泥都能变成神奇之紫砂,太湖碧波,烟波飘渺,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仙洞流泉,云雾茶山,皆天然之图画。一方水土育一方人,先生得江南山水之灵气,是天赐福音,故先生山水画水韵极佳,是家乡秀丽景色在童年记忆的灵应。
先生气宇轩昂,体魄魁伟,自有一番堂堂之正气。先生个性豁达,率真通脱,绘画一挥而就,直抒胸中之逸气,余请教何以快之,先生曰:常习之,皆胸中之事已自成章。先生坚信自己的绘画感觉,笔墨丹青融为一体,一一写其真,一一写其神。先生常说:“多画速写。”此是经验之谈也是先生山水画之法宝。
先生治学严谨,好师古,北宋山水皆一一习之,余看过多幅先生之临本,幅幅维肖,下笔痛快,临古不拟古,古为我用,极具个性。故宫之画不易看到,做学生时能看到原作也是凤毛麟角,上课多习印刷品,1985年南京山西路军人俱乐部有日本二玄印社水印中国名画作品展,举办方是台湾某馆,先生带我们观之,并凝视着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久久徘徊,最终以高价购得,转眼20年,往事在目,1994年余回母校深造,重新摹之,倍感亲切。1985年南昌黄秋园画展在清凉山举展,先生带我们观之,并作详细的讲解,黄秋园取法石涛,勾勒点皴笔笔精到,经营位置皆用满幅,其界画也十分工细,先生谆谆以教,余知黄秋园宗法之源,先生欲以学校收藏黄秋园一幅作品,黄秋园之子不舍割爱,颇为遗憾。先生嘱咐同学多看几遍,自当有益,余等从之,黄秋园笔法墨法今日忆之犹如眼前,印象之深全赖先生教诲,黄秋园,山水之高手也。
先生作画,行云流水,可先生之速写罗以成筐。师古不忘师造化,先生好游山水,对山川胜景流连忘返,画山水速写无数,四季湖光水色,层峦叠嶂,目识心记,速写成册。南去云南西双版纳,画参天榕树、竹排竹楼;北上林海雪原,画北国风光,雪山天池;黄山、华山、峨眉山;太湖、西湖、洞庭湖;巴山蜀水,漓江石林,大江南北山水胜景皆在画中。余有幸随先生上黄山写生,十日内雨雾锁山,十步内对面不偶,山风过后,云雾散去,排云亭仙境顿现,云海翻滚,群峰毕露,先生久候此景,同学们欢声雀跃,拍照不已,景色瞬间变化,速写难以成画,而先生下笔迅速,虽云雾再至,速写已成,余在先生侧,惊先生之神笔。始信峰,光明顶,飞来石如排云亭一样,云雾变化多端,景色难以猜测,先生体宽,为画胜景,不惜登高劳累,与少年同步,其心愉悦,一切皆不在话下。先生说宗炳病榻尚能卧游,而我胜其多矣,刘海粟十上黄山多用轿夫,我尚年轻,黄山是中国山水之山,自当多看。游历山川使先生山川在胸,全山在胸,四方山水有异,四季山水有别,先生一年内有三月在外云游,其情撒山河,乐山水之神奇,泼梨花之丹青。先生是想象丰富之人,见山水之胜景,浮想联翩,迁想妙得,山有环抱起伏之势,如跳如坐,如俯仰,如挂脚;水有浪涛潆洄之态,如绮如云,如奔如怒。“问山水何性情之有,不知山性即止而情态则面面生动,水性虽流而情状则浪浪具情。”故先生笔下之山水无一雷同之格式,信手拈来,笔笔成章,速写之功力使其下笔如有神助,笔法灵动,笔墨酣畅,画面华润多滋,水韵变化丰富,设色清新淡雅,轻松自然,尤其在不同山色的变化中,能用笔墨和色彩再现山水之神韵,打破了古人单一的墨色变化,如其作品《黄果树大瀑布》、《紫金山麓》、《婺源山村》等等。
先生在师造化上不遗余力,于是大自然给了先生绘画之神力,使其画作神奇而飘逸,并深得人民的钟爱。今逢盛世,画坛多喜,先生心境愉悦,绘画热情不减,佳作倍出,此是社会之福祉,画坛之佳音。江山代代有英才,画史又添新篇章,先生之画改变了水墨山水无色彩之现象,承继古人,后启来者,为山水画的百家争鸣,群星争辉作了一个极好的表率,先生用50年艺术生涯书写了一个永恒的话题:“写山真骨”,用美丽的画卷抒写出祖国的大好河山。
2005年稿。
作者:顾平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