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专稿 | 磁州窑国际陶艺双年展:推动陶瓷艺术创新发展 聚焦自媒体时代艺术批评与传播

2024-09-30 15:22

2024年9月20日,“磁·引力—2024中国(峰峰)磁州窑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 在峰峰矿区开幕。本次展览分为“流变”、“融合”与“重构”三大主题板块,开启磁州窑走向世界的开端。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9/0b05fe3875bd4efec96dbfa75fd4e857.jpg

双年展助力磁州窑新发展 焕发新活力

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荣誉主席、著名美术批评家贾方舟讲到:“这次双年展办得非常好,参展的艺术家大多是当代国内外非常著名的陶艺家和雕塑家,所以能够代表当今中国甚至国际陶艺的水准。”

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湖北美术馆馆长、磁州窑双年展总策展人冀少峰表示:“陶瓷家家都在用,是从人民当中来的一种艺术,双年展赓续了传统文脉,又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磁州窑是我们看得到摸得着的传统文化代表,俗话说‘南有景德,北有彭城’,相信这次双年展会助力磁州窑实现新发展,焕发新活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9/c61621cdd0e7df943df6b408cfaa5986.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9/12d988d7e3682b5cd39fb0188619681e.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9/2f3118abbc26de5d54ea4d68b43cbf19.jpg

展览现场

总策展人之一赵立春谈到,磁州窑双年展在策划之初就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相较于景德镇陶瓷双年展而言,景德镇的展览更注重陶瓷艺术本身,而磁州窑双年展则承担着弘扬磁州窑文化、提升其在社会上的认知度和普及率的重要任务。磁州窑虽然在陶瓷界内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大众对其的了解并不深入,尤其在邯郸本土,认知度更是有限。因此,双年展的举办不仅要推广磁州窑,还要梳理和启发当地艺术家和公众对磁州窑的深度思考,从而促进磁州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此外,双年展邀请了众多艺术家、美术评论家、作家等,包括陶瓷圈外的人士,目的是将磁州窑介绍给更广泛的领域,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思考磁州窑在当代的定位和发展。磁州窑历史悠久,一直在不断创新和适应市场,我们需要探索的是,什么样的磁州窑才能代表当代,以及如何使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焕发新的活力。双年展的举办旨在激发公众对磁州窑的思考,认识到它不仅拥有辉煌的历史,还有无限的未来可能性,鼓励人们思考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创新发展磁州窑,使其在当代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

磁州窑是我国古代最大的瓷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自北朝创烧,历经隋唐,到宋、金、元时期达到鼎盛,经明清至今,磁州窑历千年不衰,是我国历史上烧制时间延续最久的窑口之一,2006年磁州窑烧制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磁州窑文化在继承千年窑火精髓的基础上破圈发展,艺术家们通过创作,将磁州窑的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巧妙融合,打造出既具有传统韵味又充满现代气息的陶瓷艺术作品,不仅为国内外陶瓷艺术家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也为陶瓷爱好者提供了难得的学习与鉴赏机会。

展览“流变”板块不仅汇集了中国各地传统窑口的陶艺大师,更通过他们的作品展现了陶瓷艺术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观众可以欣赏到石湾陶艺的细腻与生动,定窑瓷器的素雅与高洁,钧窑釉色的瑰丽与变幻,宜兴紫砂的古朴与厚重,景德镇瓷器的精美与繁复,以及磁州窑的粗犷与豪放。这些作品不仅承载着各自窑口的工艺特色,更体现了不同地域文化的交融与碰撞。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9/2f6c9b2c68c966dc611bc9d6abed4619.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9/93e7431ef6bbcce360d49ca0743f720b.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9/ddb339b3f751d85a51924db206729fb0.jpg

展览现场

“融合”板块则是一场国际陶艺的盛会,各国艺术家带来了他们独特的视角和创作手法。美国陶艺家的作品以其自由奔放的风格和现代设计理念引人注目,韩国陶艺家则展示了传统与现代结合的细腻之美,挪威艺术家则以简约的线条和自然的色彩展现了北欧的风情。其他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们也带来了各自国家的文化元素和创新理念,使得这一板块成为了一场多元文化的交流盛宴。

“重构”板块则聚焦于国内陶艺家和当代艺术家的创新探索。这些艺术家们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大胆尝试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观念,将陶瓷艺术推向了新的境界。观众可以看到以现代审美重新诠释的传统元素,也可以感受到将陶瓷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的跨界创作。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时代精神。

本次展览共邀请了国内外的陶艺家170位,展出作品2000余件。不仅为观众提供了视觉上的盛宴,更是一场文化的深度对话,提升了磁州窑艺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促进了中国陶瓷文化的全球传播,为全球文化艺术的交流与合作构筑了桥梁。

第16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关注自媒体与当代艺术批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9/4aacf9e2f798992a351e177637bac47e.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9/199eec0b86c6477466958772b5f06fd9.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9/e1a6852595487c7ecdbdd2bc92770854.jpg

“2024·第16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现场

本届双年展还举办了丰富的平行活动,分为2个单元7个分会场。其中第二单元“2024·第16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吸引了重要关注。

本届主题为“自媒体与当代艺术批评”,分3个会场分别围绕“自省:自媒体时代当代艺术批评的现状与问题”“审视:自媒体时代当代艺术批评与网络批评的边界与关系”“思辨:自媒体时代当代艺术批评的价值支点及其意义”展开小组讨论。

批评家王志亮、尹丹、范晓楠作为代表,进行精彩的阐述、批评与总结。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9/a22b58fb7c42dd70ea9f555c139693ce.jpg

在“审视:自媒体时代当代艺术批评与网络批评的边界与关系”部分,尹丹总结道,当前的当代艺术批评网络环境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态势。一方面,与80年代批评与艺术的良性互动关系相比,现在这种关系已不复存在。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茧房效应导致AI算法和数据成为决策者,引发担忧。传统艺术批评面临传播困境,自媒体时代的流量和娱乐化信息方式对年轻学生更具吸引力,专业批评圈需要建立更有效的话语方式。同时,自媒体批评环境的自由度并不乐观,存在专业水准低下的问题,发言者不认真,批评质量参差不齐。然而,也有积极的一面,一些自媒体批评能够抓住敏感话题的缝隙,对当代绘画有见地的判断,展现了自媒体批评的潜力和价值。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9/ff70f00b61b7111f7b50a3b19fbf0bb4.jpg

“自媒体时代当代艺术批评的现状与问题”部分,王志亮总结道,在年会的第一小组讨论中,我们围绕“自媒体时代当代艺术批评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我们一致认为自媒体时代对艺术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需要保持高度自觉和反思。我们讨论了自媒体与传统媒体时代的艺术批评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认为尽管媒介变化,艺术批评的本质和学术性并未改变。同时,我们也探讨了自媒体时代艺术批评的特征和问题,如传播方式的变革、受众群体的扩大以及批评的民主化结构,但也指出了自媒体批评中存在的问题,如自恋式表达、言语失控和浅层化表述。贾方舟提出,适应自媒体时代需要批评家具备接受批评、自我批评的能力,并认识到批评本身也是一种能力。我们讨论了如何利用自媒体联盟进行批评实践,并强调了民间立场的重要性。尽管在某些自媒体批评的必要性和专业批评家是否应投入自媒体批评实践等问题上存在分歧,我们对当代艺术批评持有乐观态度,认为自媒体时代激活了批评。讨论揭示了学院派批评与业余批评之间的对立,但我们也认识到个体差异和选择的重要性。我们的讨论将继续,以寻求艺术批评的未来发展。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9/4331220ae1fe39bb9da243bf47dcd00c.jpg

“自媒体时代当代艺术批评的价值支点及其意义”部分,范晓楠总结道,批评家的价值支点与自媒体的价值支点不同,新媒体时代是后真相时代,运营新媒体就是在博得流量,获得持续的爆点,内容输出浅薄且具有商业逻辑。但在当代艺术批评相对缺乏的情况下,他们的批评实践,和他们发出的声音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批评的缺席问题。当代艺术批评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几个方面:首先,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关于当代艺术批评的学科规范、伦理范式和运行机制。其次,在中国大的文化和传统的历史背景中,缺乏批评文化,缺乏求真、求实的精神,不能把事情本身和人事关系分开。其三,现代性转型,启蒙精神还没有真正展开。自媒体批评,自媒体时代的批评,实质是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博弈。欧美的后现代的大众文化理论已经论述的很详实。这个时代,需要精英。我们是学院高学历的教授,我们做的事情,就是精英做的事情。我们需要对人类未来的历史提供永久价值。自媒体痛快,提供情绪价值。但像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是整体转变一个民族的思想,是长远的政治。今天的媒体是当下政治。我们要做的是内涵品质,被后面的历史沉淀下来的东西,认清时代,明确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专业的高深的学术研究观点和思想也可以通过网络媒体传播。自媒体也只是媒体的一种形式而已,看似很自由,但也要经受平台的筛选和审查。我们要警惕的是,电脑在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大脑结构。我们在讨论自媒体时代的价值支点,其实质在讨论科技时代的人文价值,人文的传统在自媒体时代怎么去做的问题。

通过批评家们的讨论可以看到的是,尽管自媒体时代的艺术批评面临传播困境和专业水准参差不齐的问题,但也存在积极的一面,如对敏感话题的探讨和有见地的判断。他们强调了在自媒体时代,艺术批评需要保持高度自觉和反思,建立更有效的话语方式,并认识到批评本身也是一种能力。讨论还指出,当代艺术批评需要形成成熟的学科规范、伦理范式和运行机制,同时警惕科技时代对人文价值的影响。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