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据记载榆林最早是一个小村庄,名曰“榆林庄”,明朝时为了防止北方蒙古部落的骚扰逐将陕北的防务由绥德迁至榆林,不久又设榆林卫指挥司,榆林遂成为长城脚下的军事要塞。所谓老城当地人称为“一街”,现在已开发成了旅游景点,街两边店铺林立,人来人往。
榆林老城沧桑,所谓一街就是一条鼓楼林立的步行街,号称六楼骑街,其中居然有座中西结合的鼓楼,大概是清末民初的时候建的吧,别有一番味道。南门尽头有座宝塔名曰凌霄塔在城门外立着,城北还有个镇北台,这“南塔北台”“六楼骑街”即是榆林历史文化的象征。但更有味道的画意却藏在民居里,民居应该都是民国和解放初期的建筑,老城的格局基本上被原样保留着,走在城中砖和石头铺地的小街上,你会不由自主地感觉自己已是个市井中人,回到了北京的胡同自家的院。整个感觉有回到七十年代的恍惚,高大的土城墙下大片高低错落的民居,条条细小铺着灰砖的巷子蜿蜒着伸向下面的步行街。人们从巷口向上走,最高处矗立着一个民国时留下的炮楼,炮楼形状方正大约十几米高,顶端四面有通透的窗,这是老城的制高点。从这里上了土城墙远眺榆林老城,远处也是高楼林立了,一个高速发展的城市近在眼前,脚下即是一排排窑洞状的民居,民居的中间夹杂着一所中学,空旷的操场上有些学生正随着喇叭声做广播体操,四周挺高的墙上还拉着铁丝网。
沿着城墙边走不多远就是戴兴寺,根长就在这寺外高墙边坐下,准备画画,他凝视着着厚重而斑驳的高墙,看他那意思好像捕捉到了什么。他这次特意带了几本八开康颂纸的水彩本,画具有水彩、墨、木炭条、定画液等,以前看他画速写从没看过这么多家伙事儿,这种混合技法据他讲是从段正渠老师那里学的,他现在正上着首师大美术学院的高研班,正式的名称也很有意思,“表现性油画高级研究班”,根长讲,他看中的就是这个“表现性”,这不同于一般院校的班,不是画什么而是怎么画,如何创造,如何表现艺术中的个性,是这里的中心精神。其实他骨子里确实有某种力量暗合了这种表现性,比如说写生这个行为是他历来就重视也最为提倡的一种创作方式,他在2008年“描绘五色土”写生活动时就提出“现实的浪漫”就应是很符合当代精神的一种表现方式,而且从他这两年的画中已经明确的看到和感受到了他追求中的执着和坚韧。木炭、水和着色彩在纸上被他有序的控制,线的游走不再是物象的外表,色的堆积晕染完全是主观思绪的外在形式,砖墙的沧桑作为画中的重要元素被保留,以及不远处的炮楼、民居窑洞,都在他捕捉的意象中,这种跃然纸上的意象,就是他所说的现实的浪漫抑或表现性的东西。我们对照他的画作寻找相应的景色时发现是徒劳的,有些“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自由境界。
根长这是第二次写生到老城了,前一次是纸上写生,记得那次回来看他的纸上作品,就感觉很有味道,说是速写其实已经脱离了速写习作的概念。一般我们认为速写只是创作素材的搜集手段,创作积累的过程,虽生动但不成作品不完整。那次大量的速写有很多都可以称之为作品的,我看了很激动,认为这是一个突破。这次与根长一起来到老城感受了老城的风貌和底蕴,并亲历了他创作的全过程,除了画画儿的快乐,我感受最深的还是“纠结”这两个字,追其根源就是观念的转变过程带来的痛苦,我们经常在一起“说画”,纠结是他常用的词之一,对于这种心理状态画画的人并不陌生,在画画过程中我认为这是虔诚所致的必然,是从质疑到释然开悟的过程。宗教和绘画有时是非常接近的,你要追求那种精神永恒与自然合一的状态,你不纠结谁纠结呢!
他几年前策划“描绘五色土”写生活动时就曾说过他要拼弃一些东西,那些早期大一统的“正规美术教育”里面确实有些阻碍了个性的发展,当代美术正在多元化个性化发展,表现形式单一化不符合时代要求,也不符合画家个体本性。所以他提出“浪漫的现实主义”这个概念是非常积极有意的,当年“描绘五色土油画写生展”的社会效应中也得到了验证。当他加入段正渠的高研班时这种纠结的原因被找到并明确了,他因此释然急切的要实现他的理想,历练终于蜕变,蜕变出放弃包袱毅然决然的画者。
在老城的街巷里,他一早出来一画就到天黑,看他的表情就知道今天画高兴了,知道今天又有泡馍吃了,出来写生他对生活要求很低,有碗面就行了,有时就啃凉馍喝凉水。待晚上回到旅馆继续我们“说画”程序,有时爽朗的笑声整个楼道都听得见,有时见他眉头紧皱,表示并不满意一些画的表现,有时点颗烟看着自己的画安静的思索,半天不说话,谁都知道他平时非常诙谐风趣,而此时他却很严肃,他说是丢了魂儿,正找呢。其实我知道此时他正“纠结”呢!
第二天我们大部队去了麻黄梁,他却带了自己的“魂儿”又回到了老城昨天画的那个地方蹲守,那天风大,去麻黄梁的人们无果而归下午就回旅店歇息,我赶紧跑去找他,老远看他抱着速写本,坐在矮墙上,风忽悠着他有些坐不稳,极认真的画着。就这样他此次收获了一大本纸上作品,二三十张油画。回到北京他的工作室墙上挂着整理后的作品,许多朋友都大加赞誉,他却喜忧参半的表示还有太多需要改进,但毕竟是一个阶段的体验的结果,快乐与痛苦并存,值得珍惜。我认为这个阶段是特别值得的,明确了的东西,就是向上走的台阶,根长勇于放下身边的仕途和金钱的诱惑,毅然决然的奔向理想,这在当下的社会大环境中却有些“反潮流”,他这么做必然发现了似乎是真理的东西,虽然前面还有荆棘,但路是越走越宽越走越亮。在老城霞光璀璨的背影中,执拗的他依然背着画具,目光中透出倔犟、睿智的火花。他还是我少年时就认识的他,他在画中继续游走,色彩继续堆积晕染,笔触时而坚实时而飞扬,似用手中的画笔去点燃浪漫的火花。
作者:西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