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水墨文心 味之无穷

  近日得睹学明君近作,眼前豁然一亮,新作较之以往,颇有不同,越发恬淡平和,趣味无穷,不是小情调,不是玩笔墨,而是越来越“直指本心”越来越“从容淡定”。

  有几点让人眼前一亮。首先谈技法层面,其笔墨近些年来越发恣肆,简约自然,不再计较一招一式的得失。笔情墨趣并非中国绘画的终极追求,但笔墨是中国绘画区别于西方的独特语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笔精墨妙才更好的“畅神达意”。这一点还体现在他的色彩研究上,其用色饱和而不艳丽,沉着而不晦涩,尤其大面积的铺染,确有独到之处。再有画面的架构形式也越发考究,如《小庭观鱼》《开门见喜》等作品,画面黑白灰的分割的很具匠心,几个团块节奏巧妙,落笔处空白处都精心收拾,决不草草收场。而《雨戏图》《轻舟荡月》等作品则大开大阖,造险破险,可谓奇思佳构。

  近年来,李学明先生在题材主旨的思索上,也自然的发生着变化,从前几年颇受市场欢迎的民国仕女到他一直擅长的童子,再到今天童子、老者、书生等各类人物信手拈来,可见,近年来他笔下人物已不再是表现对象,而是为我所用的语言,是“写心”的“符号”。过去他画童子感觉多是童年回忆,似乎有淡淡的乡愁,而今画童子不论读书、观鱼皆为心象。他画了多幅《礼佛图》,更有一幅直题“众生皆德相”,可见画面人物不再是形象塑造了,而是与观者沟通心灵。

  艺术是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的认识与感受的体现,绘画是表达的结果,《文心雕龙》有云“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身边一事一物让学明君画着画着就有了“道”有了“理”,有了“文外之重旨”,可谓“使观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这于学明先生可以说是他生命个体对生命存在的终极意义的价值认同的视觉体现,可喜可贺。

  欣闻李学明先生作品集近日付梓,遂记录几点感受,随意生发,权做观感。

2011年11月15

作者:樊磊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