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王彦萍的艺术特色

  我比较赞同郎绍君先生在他的书面发言中对王彦萍艺术创作的剖析。下面我接着郎先生的发言来说:首先要亮明两个观点:一、王彦萍的这些作品既不能归入“新文人画”,也不能简单地归入“新水墨”,确切一点说应归入“现代新彩墨画”,有一部份还可以归入“观念性彩墨作品”;二、与其说是“折象”,不如说是“素象”,古人云“绘事后素”——就是这个“素”。

屏风系列——聚2013(二),77×142。5cm,纸本、墨和色,2013

  王彦萍的创作一直都有着坚强的“两翼”(一对翅膀),或者说她有着坚强的“两条腿”。所谓坚强的“两翼”就是说,在她身上有两个东西是根深蒂固的:第一、女性特质、女性气息和女性视角,这是非常鲜明的。可以说二十年以来,这样一个特点、特质和视角,她始终都没有放弃,而且一直都在往前发展、延伸。王彦萍的内心特质非常敏感、细腻,比较情绪化,或者说属于多愁善感一类。她的艺术直觉一直都胜过理性,虽然她想要去追求理性,但是理性的作用相对还是比较弱,而敏锐的艺术直觉始终都占有着上风。所以,她的作品里所表达出来的女性气息非常强烈,总体风格则趋向于含蓄、委婉、细腻、丰富,还略带一点柔中带刚的东西,属于“婉约”一路。她想在彩墨作品当中追求所谓的“强壮”一说,始终落不到实处。“婉约”与“强壮”——这两个词多少有点矛盾。

屏风系列——聚2013(一),77×142。5cm,纸本、墨和色,2013

  第二、“翅膀”的另一“翼”是学院训练和艺术修养。她在“央美”里攻读,由本科而硕士、又由硕士而博士,受学院受教育的时间相对比较长,而且都是由一些名师指导(如卢沉、李少文等),所以功底扎实。正是在学院训练和艺术修养的基础之上,她才有可能在自己的创作中确立了这么几个重要的支点:

  (一)素描(速写自然也包括在内)。王彦萍的素描很精彩,很优秀。她的作品不管是用硬笔去画也好,用软笔去画也好,造型上都带有素描的痕迹,而且善于变形。她的变形也是有她个人味道的。素描、速写、变形的因素介入以后,使她的作品变得率性、随意、生猛,变得鲜活、生动,并富有一种趣味性。这一切都得益于她的素描功力。

  (二)以彩代墨。她所主张的艺术构成,主要还是色彩构成,其次才是图式的切割和经营。她用分割、分离、分组的办法将各种色彩并置,并在色彩的构成关系上下足了功夫。这样一来,便大大地强化了彩墨的表现性,改变了“水墨为上”的传统思路。她还善于渲染,延续的则是由浓彩逐渐到淡彩的演变思路(这也暗合了她的心路历程)。

  (三)她的创作中确实融入了很多西方艺术的元素,而且是信手拈来,自然成章。我们早已不再处在一个借鉴、学习、再学习的阶段,管它是传统的,管它是西方的,都可以兼收并蓄,信手拈来为我所用。所以,她的作品里面有构成,有抽象,有表现,有极简,有超现实,还有观念艺术因素等等。提到观念因素我特别要分析一下她的“屏风”。在她的“屏风”系列中,屏风并不是作为描述对象出现的,而是把它符号化了,它既是符号化的“屏风”,也是一个引入当代表达的一个隐喻或者象征性的符号。这样一来,既改变了以往相对单一的构成思路,也改变了抽象主义的思路。更重要的是,在“屏风”里蓄存的是流动的时间和变化的空间。这让我想起了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韩熙载夜宴图》有五段,每一段都表现了一个固定的时空,五个段落连起来才表现了一个流动的时空。但是王彦萍却是把“韩熙载夜宴图”像屏风一般“折叠”了起来,或者说是拼接、压缩在了一个平面段落里,而在同时又展示了流动的时间和变化的空间。这样智慧、巧妙的表达与我们当下的快节奏的生活是密切相关或者说是吻合的。这也是一个转换传统的思路。我同意杨卫的观点,王彦萍后期的作品胜于前期的作品,创作意识和作品感更强,绘画性相对来讲也更强。王彦萍是朝前走的,而不是往后退的。

  (四)、材料和装框很有特点。她的材料是宣纸(云龙纸),被弄得有皱褶,有纹理,有触摸感。尤其是触摸感的介入——这也是她对材料的一个新的理解。她不是把材料当做载体简单地在上面作画,而是把材料做成一个有品位,有生命感的存在,同时又是有毛边感、褶皱感、触摸感的艺术语言。这便使她作品中的材料变得非常有意思,有感觉,有看头。正是她,赋予了宣纸新的生命力。我还特别注意了她的装框,她用的是坚硬的外框,而且几何感都很强,给人的感觉是牢不可破的,但里面所包裹着的却是“柔软的内心”。可见她的装框很讲究,也很在意。

  她确立了以上四个支点,并在四个方向上实现了自己的艺术理想。这些都构成了王彦萍的艺术特点。

  但恰恰是在两个坚硬“翅膀”之间,存在着矛盾,而且是很明显的矛盾。什么明显的矛盾呢?就是学院训练、修养与她内心自由表达之间的一个矛盾。学院训练和修养给了她那么多东西,她都舍不得丢掉,舍不得放弃。也就是说这几样东西她都要顾及,这就使她受到了一定的束缚,因而在自由表达上也就无法做到彻底地放开。所以,也就不可能在某一点上去做大踏步的突破。她的创作都很精彩,但是却没有大的突破,这就影响到了她的艺术成就和建树。她的许多作品精致、完美、细腻、优雅,但是总感到还缺了一点东西。总感觉在力度上受到了很多牵制,不够突出。这是很重要的矛盾,也是亟待她自己去解决的矛盾。我个人认为不能样样都有,必须是在有所舍弃之后才能有跳跃式的发展。所以,不能老是像以往的二十年那样,慢慢地往前走了。因为,你渐进到最后也就是一个简单积累而已。

陈孝信先生在“折象展”上

  第二个矛盾存在于笔墨与色彩之间。你目前的作品,我说是新彩墨,不错,但是你在相当的程度上牺牲了“墨”的高贵性与“笔”的精神性。为了强化色彩的表现力、色彩的构成关系,便出现了目前这样细细的用笔,淡淡的用墨。不需要我多讲,这样的减弱应该说损失不小。怎么在笔墨和色彩之间达到一种平衡,甚至使艺术语言更具有张力、表现力。

  这些,都希望王彦萍在以后在创作中去作深入的思考。最后祝愿王彦萍在以后的二十年当中有大踏步的跨越,有更精彩的表现,达到更高的成就。

  (整理自2012年“折象——王彦萍作品展”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作者:陈孝信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