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中国历史上,一直存在两类画家,一类是宫廷画家,一类是社会画家。宫廷画家延续下来,今天就是学院派画家。两类画家其实一直相互影响,社会画家更贴近生活,学院派更多传承历史。美院的学生有老师指点,要研究每个阶段的前人经典,但社会画家也同样可以研究。像吴先生这种类型的,最后成为一家,成为自学成才的一种很典型的状态。他不是很科班的,但是他实际上又是科班的,而且我估计他是比较早的进入了专业状态。比较早的进入专业状态以后,必然在那里发展,在那里研究,在那里提高。
我觉得他对墨的敏感超过了他对用笔的理解,这是我个人的看法。因为在中国传统笔墨当中,山水是包罗了中国传统绘画最优秀的东西,最后体现在山水上是最全的。我曾经讲过一句话,“假如说你对传统不理解的话,你去临临山水,写写书法”。我为什么不讲人物呢?为什么不讲花鸟呢?因为山水包含的中国传统的优秀量,它的深度,它的方方面面--高度、宽度,山水比较厚。我作为一个人物画家,也画过山水。我们念书时候就要画山水的,而且第一堂课教的,就是画山水,不画花鸟画,也不是人物。尽管我是搞人物的,但是这些学习,包括书法的学习,对我们自己的人物创作起了很大的作用。我们很多技法不是从人物画里来,而是从山水画里来的。那么吴先生也画人物,也画山水,所以这两者结合,对他是很有好处的。我看他的人物画比较少,山水画看得多点。我觉得他的人物画意境都挺好的,可见他把山水的一些因素拿到人物画上来了。他的山水,我觉得就是他对墨的理解,对于用笔里面的墨韵和墨本身所发挥出来的趣味,相当丰富,而且理解得比较有深度。他的这种山水画法,实际上是把笔墨两者交融在一起,而他对墨韵的发挥,我更看重一些。虽然我们山水画家很多,但他的气韵生动,很重要一方面体现在对墨的运用,对墨的理解,对墨的发挥。当然还有整个意境,而整个意境和笔墨是分不开的。以前把中国传统笔墨作为一种形式或者技法,但实际上中国传统笔墨,它是有另外一种涵义的,不光是技法。中国传统笔墨实际上是中国画的内容之一,因为他的笔墨直接牵涉到他的意境的发挥,他的理念的发挥,所以我一直以来不把笔墨作为一种技法,不仅仅作为形式上的一种追求,而是一直把它作为中国画总的内容的一个部分。六法中的气韵生动当中,重要一部分就是墨,还有它的整个的意境的发挥。当然用笔是一个方面,但用笔当中又牵涉到用墨。所以从这点来说,吴先生是很难得的。为什么呢?因为他的用笔当中,每一笔下去,都有用墨的含量在里面,而且不光光是古法用笔的含量。单此一点,好像不是所有的山水画家都是这个样子的。因为我自已一直是研究宿墨和积墨的,这个当中又牵涉到某种问题。当然我用宿墨积墨改变了我的用笔,那是另外一回事。吴先生用的是传统当中比较经常用的用笔方式,但是他这里边墨韵的含量是很不错的。你看他画的树也好,勾的房子也好,你看他画的水,渲染的一些也好,都有我刚讲的那种状态,这点我很看重。
再一个我感觉到,吴先生生活在家乡,他当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农民,所以他对土地,对自然,还是比较有情感的。所以他画的一些东西基本上是我们浙江的山山水水的这种感觉,感觉我也见过他画中的意境。因为他采取的透视方式,他把焦点透视与平常一些所观察到的透视方式是融会在一起的,所以他的画面有生活感,这种生活感又产生画面的鲜活感。鲜活感指的是艺术,生活感指的是他对生活的感受。当然,你有生活感,画面不一定有鲜活感,这个当中不是完全一回事的,但是没有生活,鲜活感肯定要减少,有生活才有鲜活感。他的笔墨讲究,融合得好,才会产生鲜活感。所以他的画我看了以后,我觉得我好像……我自己是很追求,我画完这张画以后,多少年以后有人会说,吴老师,你这张画还没有干,还在那里“晕化”。我觉得他也有这方面的艺术。感觉他画完这张画以后,这张画还在那里“晕化”,还没有干,是刚刚画完的。所以这两方面他给我的印象是比较深的。
能达到那么一种成果,达到这样一个成就,我觉得是很不简单的。因为很多画家,因为他的视线、视觉有一定的局限,或者他所接受的辅导,或者拜的师有一定的局限,或者他自己凝固在某种状态,往往是多少年多少年下来,他自己觉得很满意了,实际上他没有达到某种状态。因为我们也碰到很多画家,拿画来看,也是老先生,不是年轻的先生,拿来说,吴老师提提意见,我有时讲不出话来,因为感觉上几十年的功夫下去,他没有进入到某种好的状态。那么吴先生是进入到好状态的,是我看重的,所以当时我看到,叫我题,我就题了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个评价,应该来讲,还是我对他画的尊重,对他取得的成就、成果的一种肯定。他的生活方式,艺术生涯的这种方式,他的这种不计较名利、很低调的,生活在一种平常的农村,或者比较相对的基层、相对自然的一种状态当中,自已在画自己的画,自己爱怎么画就怎么画,自已爱画什么就画什么,自己能够追求到什么程度,就追求到什么程度。这种状态,某种意义上讲,是个画家比较好的一种生活方式、生活状态。可惜就是吴先生早期艰苦了一点,生活状态艰苦了点。也难说了,这种艰苦也是锻炼了他的意志。他早年做过雕花,齐白石也做过雕花。雕花很好啊!我觉得雕花也是他对造型的一种反应,或是造型是对雕花的一种反馈。还有他呆过王星记,西泠印杜,我觉得这对他也有好处。王星记,我实际上觉得,现代好多画家都在那里呆过,如阮性山,曾宓,朱豹卿等。当时尽管是画扇子,但扇子是很难画的,小小的范围之内,你要画出一个意境来,很不容易的,就像刻图章一样,那么小的图章,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这个是很难的。
我觉得吴先生到这个年龄段了,到这个水平了,我期望他可以画一点更加大的作品,或者是有意识的追求某一类的,最容易发挥他特长的题材或是意境。这是我的一个想法,因为我看他身体也很好,精神也很好,技法也到这个份上。我觉得,他可以继续这么画下去,但是也可以再有新的想法,再进行一些探索和试验。因为山水画有一个问题,山水画现在画的人很多,那么你要在众多画家当中体现你的水平。这是一个方面;体现水平以后,你要体现个人的风格,这是第二个方面;第三个方面,你这种风格,你能够影响一部份人。这三个层面,我觉得吴先生都进入了,但我觉得他还有很大的潜质跟潜力。尽管年龄七十多岁了,还可以往前再推进。这是我作为一个同行,也作为朋友的期望。
他的乐观开朗从他的画里也可以看出来。他很自由,他也很解放,他没有被传统的一些程式的东西所束缚,但是他又把自己所学到的东西很自然的融会到自己的随意发挥的性情当中。所以,我觉得这个跟他的性格有关系。这种性格使他可以画出很自然状态的一种山水,不是很刻意的。刻意是一种状态,自然是一种状态,在某种情况来讲,自然状态是高于刻意状态的。所以我希望吴先生继续走下去,利用自己目前这种已经形成的,很自我的、很自然的,也很生活的、很艺术的状态,走下去。
(根据2013年9月中央电视台“中国书画人物志”摄制组专访录音整理)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