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视觉文化时代的草书表现

  当前,我们正处在视觉文化时代,按道理,对书法艺术的认识具备了良好的社会基础。然而我以为,现如今对书法本体的认识正处在一种错综复杂的状态之下。这种状态的核心是,书法是不是一个艺术门类。进而,承不承认书法属于视觉艺术。对这些问题如果持肯定的立场,那么,就必须走出朗诵文字内容的怪圈,变聆听诗词警句的听觉感受,为观照点、线、块、面的速度快慢变化与节奏起伏的视觉感受上。书法作品的基本元素是点画、线条及其造型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这些基本元素所构成的不再是通常意义上的汉字,而是一种可视的图式。由汉字的样式变为书法的图式,这是书法与写字的本质区别。

  草书,以情感为主线,以点画线条为基础,以造型为手段,以分组、分段为形式,以对比关系为效果。其中我极为重视两点,第一是各种对比关系。比如粗与细、长与短、正与侧、大与小、枯与湿、浓与淡、疏与密、虚与实、开与合、收与放等等的对比关系。第二是作者情感的表达,如节奏的快慢疾涩,用笔的提按顿挫,墨色的浓淡枯实,线条的离合断续变化等。

  郭强在第二点上有着比较自觉的追求。人的情感是变化的,此一时彼一时,它是客观事物与主体修为结合后的反映。个人修为在不同的方面有着不同的高度,当客观事物通过视知觉作用于人的某一个时段时,由于修为控制的原因,情感起伏的高低程度和长短程度完全不一样。这正好与草书不可重复性的个性基本一致。郭强的草书表现力强、感染力强,线条起伏连绵,给人一种扑而来的气势,但这绝不是冲动,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理智。书法的“两情”是个人情感与草书性情的结合,是一种境界!它像词的意象一样,婉约蕴藉,余味盎然。

  其实,由各种元素对比后产生的关系也是作者情感的诠释。各种元素,指造型元素、组合元素、章法元素等。这些元素在很多情况下是重复的,只是不同语境下的不同表述而已。点画是造型的元素,因为集点画而成字;点画又是组合中的元素,因为每一个点画在组合中均具有一定的独立审美价值;点画还是章法的元素,因为点画是节奏、墨色的载体。各种元素对比后产生什么样的关系,从某种角度说,情感起着重要作用。书法风格的形成与书家的审美情趣、个性修养密切相关。郭强早期的书法取法明清,注重笔墨形式的视觉冲击力。明清书法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崇尚展厅与视觉效应的时期备受书法爱好者追慕,如徐渭的满纸云烟,倪元璐、张瑞图、黄道周的行密列疏,王铎的涨墨枯笔与中轴线的左右摇摆等等。可以看出,郭强早期的书法作品中也体现出典型的明清调风格,尤其张瑞图、黄道周等线质饱满、转折分明、不避锋芒、酣畅淋漓的书风对其影响很大。

  近几年来,随着审美理念的更新,对传统经典的深入研习以及人生阅历的磨砺,郭强的立足点明显向魏晋跨越了一大步,早期作品里张扬的锋芒已渐渐内敛为藏而不露和张弛有度,对作品的整体控制基本把握在对立统一的辩证状态之下。米芾曾经说过,“草不入晋人格,聊徒成下品”,他这里定格了草书的真理。在改革开放的30年里,前20年的草书只有极少数书家在朝着“晋人格”方向走去,其他人不仅仅是没有达成“晋人格”的共识,而且很多人不知道“晋人格”为何物。进入新世纪以后,“晋人格”作为书家的审美标准,受到书法界的高度尊重,尤其在一大批中青年草书创作家中“晋人格”已蔚然成风,郭强是风中之人。“晋人格”是魏晋人文历史的深厚积淀,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哲学、文学、艺术等意识形态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社会动荡,各种哲学思想的冲突与调和,使得艺术家的生命意识和自我觉醒思想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王羲之在《兰亭序》中说:“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揽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一方面是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曲水流觞的游乐之兴,另一方面却是内心深处的哀愁和痛苦,这就是魏晋风度。“晋人格”中集中反映了王羲之的情感和生命意识,深刻的体现着文化传统和哲学思想。就王羲之的格而言,可以说是儒道合一,既有儒家的修齐治平,又有道家的超尘脱俗,最终以追求人品的正直和精神高度自由为归宿。由此可见,“晋人格”不简单是晋人草书的造型式样,而包含着人格与艺术的至善至美的境界。

  草书一向被比作带着枷锁跳舞,其点画线条都是艺术化了的点画线条,包括牵丝和连绵线在内,其提按、其方向、其部位形态,都是深思熟虑的。因此,草书不是潦草加激情,是规律的探求,是哲学的辩证思维。我觉得,郭强草书下一步的重点应继续放在对书法传统经典的深入研究上,比如研究《十七帖》笔法,一定要研究笔的运动轨迹。“惟笔软则奇怪生焉”,表达了笔在运动中,施加提按顿挫之后生动而神奇多姿的形态变化。,观墨本,由于经过千百年的磨砺,本来“奇怪生焉”的细微末节更加奇怪难测,那种在不提笔情况下的挫和衄,永远的朦着神密的面纱,让人扑朔迷离,可望而不可及。观刻本,其妙在于敞开了“奇怪”之谜,揭开

  了挫衄之面纱,分解了古人用笔的动作,使复杂化的技法清晰化。书法的创作能力与研究能力是成比的,只有善于研究问题,才能在创作上有所突破,有所作为。

  郭强草书已进入深层的对传统经典的反刍阶段,从早期追求外在表现力的书生意气,逐渐回归到对书法内涵的深层体悟,这种与书法长年斯守后的省察与自觉,意味着郭强书法正在孕育着一次质的飞跃,郭强是一位思变的书家,敢于否定自己,这是书家最难能可贵的素质,我们期待着郭强书法不断的否定,不断的跨越。

胡抗美

2009年于北京

作者:胡抗美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