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同学的你

  那时,我们是一群15、6岁,热爱美术的少年,在绘画上有不错的表现,于是在1958年夏天,我们有幸同时被广州美术学院附中录取,成了同班同学。虽然我们来自中南五省各地:林墉来自广东潮州,周达清来自江西南昌,刘海志来自广西南宁,关则驹、曹国昌、李金明和我则是广州仔和广州女。还有湖北的,湖南的,海南的……五湖四海,但很快大家就建立了友谊。我们在同一个教室上课,一起画素描,一起画水彩,一起画创作,一起下乡劳动,住集体宿舍,吃大锅饭,彼此亲密无间。那时广州美术学院的教育方针,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美术顶尖人才,即要培养出中国的大画家,要求你专业做得很专很专。班主任又让我们看一本书,名叫“初升的太阳”,是俄国作家写的,一个俄国天才少年,如何经过奋斗而成了大画家的故事。因为那时的美术教育,是全盘搬苏联的,我们很自然就会以他作为榜样。同时幻想着,我们就是一个个小太阳,将来一定要发出耀眼的光芒。大家精神抖擞,理想远大,幸福的憧憬着未来。我们抓紧一切时间,像海绵一样,吸收各方面的知识。除了完成课堂作业,休息的时间,全部用来看参考书和画速写,画水彩,画构图。深夜了,还有人站在宿舍的走廊上,在昏暗的灯光下看书。特别是星期六、星期天,大家会早早起来,拿两个馒头,背着画具就出发了,到野外,到街市,到广州的各个角落写生,直画到天黑才回。

  美院附中毕业后,我们又一起升入美术学院。根据各人的兴趣和条件,关则驹、李金明和刘海志进了油画系,曹国昌进了雕塑系,周达清进了版画系,林墉和我进了国画系,大家都在不同的美术专业里,努力着,奋斗着。

  我们在美术学院附中和美术学院一共学习了十年。毕业了,奔向各自的工作岗位。一晃眼,不觉已过了半个世纪!国家和社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翩翩少年,竟已两鬓飘霜!

  然而,年青时建立起的人生观和对事业的追求,对美术事业的热爱,却没有丝毫改变,竟伴随了我们一生!几十年来,不管是悲是喜,是穷是富,是顺利是逆境,我们仍然日出而作,夜半而息,画画、写字、做雕塑、看书、写作……要把我们所热爱的事业,做大做深……生命不息,劳作不止。林墉、关则驹、曹国昌、李金明、周达清、刘海志都在不同的美术领域,取得相当的成就,有些可说已经著作等身了。

  曹国昌,他是我们学雕塑的少数几个同学之一,曾任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分院副院长。明年,他就70岁了,但他仍每天在他的工作室里做他的雕塑。近年来,他完成了24米高的东江深圳供水工程纪念碑雕塑“生命之源”;广东省水利厅广场7米高的雕塑“大禹”像;澳门体育馆广场的18米高雕塑“扬帆”;广东省档案馆的雕塑“历史见证”“岭南大观”等。

  曹国昌又为我们同班同学,一个个地塑像,铸铜,刻石。他说要把同窗的你、同窗的我,同窗的他,一个一个的做,一是熟悉,二是有感情,三是多年的积累,雕塑技巧已相当熟练,做起来痛快!爽!

  --2012年5月

作者:苏华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