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五位参展艺术家合影(左起)赵跃鹏、余宏达、林海钟、尉晓榕、李桐
近日,“梵境寻踪——尉晓榕、赵跃鹏、林海钟、李桐、余宏达尼泊尔-不丹采风展”在信雅达•三清上艺术中心拉开帷幕。展览展出尉晓榕、赵跃鹏等五位艺术家基于在尼泊尔、不丹之旅的感受、观察而作的写生速写稿与水墨画创作,共计40余幅。展览将持续至12月10日。
五位艺术家的「梵境寻踪」尼泊尔-不丹艺术采风之旅由信雅达文化艺术独家策划组织,2013年8月14至24日,他们历时10天探访了尼泊尔的加德满都、巴格塔布尔古城,不丹的廷布、普纳卡、帕罗等地,体验南亚山域佛国的魅力与神迷,并用画笔捕捉下隐没在喜马拉雅山脉间的自然与人文魅力。“寻踪”之旅归国后艺术家又将之升华呈现为饱含精神力量和人文关怀的国画作品。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艺术家们深入尼泊尔、不丹,对佛国秘境的人文历史不断求索,对两地的直观感受与心灵共鸣,通过自己艺术化的理解与视觉化的呈现,为观者带来一片艺术家眼中的佛国意象。其中写生稿生动自然,可见画家简练概括、生动自如的风格特点;国画创作稿又见艺术家各自不同的笔墨撷取和审美感受。「梵境寻踪」是一个值得期待和寻味的展览,观者可跟随艺术家的笔触,近距离感受一尘不染的乡野景象,看质朴无华的风土人情,领略神殿、庙宇、佛塔等人文古建的独特魅力,同时又可看到艺术家从观照自然、概括提炼到摹写心之迹象、完成创作的过程。
尽管五位艺术家经历了完全相同的游历路线,看到了完全相同的景色人文,但在处理写生与创作的关系时又各有不同。比如尉晓榕的创作即是典型的写生与创作的结合。他的画中,既能找到现实的人物原型,又能看到他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赵跃鹏抛开了最为擅长的花鸟题材,他把对不丹尼泊尔的山水性灵与风土人情的感悟,以没骨的方式呈现出来,这应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与尝试。林海钟则以固有简练的用笔,娴熟的技法高度提炼了不丹尼泊尔的山水风貌。李桐的作品注重对人物肢体造型的艺术性与内心世界丰富性的刻画。而余宏达的人物与速写,充分展示了他出众的造型能力。
研讨会现场
本次展览取名「梵境寻踪」,意在呈现尼泊尔不丹那片神秘沃土的自然与人文,希望能够为那些业已去过的人们勾起一丝回味,为那些尚未去过的人们带去一片神往。为深入探讨写生对于绘画创作的意义和作用,开幕现场主办方还组织一场艺术分享会,艺术家分享尼泊尔-不丹这次秘境写生之旅的心得体会,并探讨写生之于创作的特殊意义。
‖参展艺术家简介
尉晓榕 不丹国逢节可见僧家聚集 69x31 纸本设色 2014
尉晓榕 撞经书老者 69x31 纸本设色 2014
尉晓榕,号司雨堂主,1957年生于福建福州,1981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赵跃鹏 人物之二 17x22.5 2014
赵跃鹏 山水之一 17x22.5 2014
赵跃鹏,1966年生于福建福州,1990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2000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花鸟研究生班。现为浙江画院花鸟画工作室主任。
林海钟 古城加德满都 19×21cm 纸本水墨 2014
林海钟 不丹国森林公园 19×21cm 纸本水墨 2014
林海钟,1968年生于杭州,籍贯福建永春。1980年从师学习山水画,1986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国画山水专业,1990年本科毕业,同年攻读该校硕士研究生学位;1991年获首届潘天寿奖学金;1993年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7-1999年任中国美院国画系山水教研室主任;2000年至2004年攻读该系博士研究生,导师卓鹤君先生,仼道斌先生。现为中国美院中国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学院书画鉴赏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桐 不丹僧人 75×34.5cm 纸本设色 2014
李桐 舞女之二 50x24 纸本设色 2014
李桐,1967年生于杭州,籍贯福建永春。1990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专业,2000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研究生课程班。现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博士研究生。
余宏达 苦修者 26.5×24cm 纸本设色 2014
余宏达 羞涩的少女 20.5×28 cm 纸本设色 2013
余宏达(虹达、抱墨),1977年生于浙江杭州。自1993年开始师从顾生岳先生。2006年毕业于中国美院中国画系人物专业,获硕士学位,导师为胡寿荣。现为浙江画院专职画师,浙江省中国人物画研究会秘书长,中国美协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