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流逝的时间,心灵的屐痕

  美妙景致· 那流逝的时间, 仿佛不经意间被定格, 让人格外地缅怀。

  时间,是历史的影子;时间,也是心灵的寄托·潜行在时间中的往事往往具有自传式的性质,因为那里印刻着深深浅浅的心灵的屐痕。

  在福建省画院展厅两次看过冯巍的油画作品,都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同时也认识了这位从长安山下的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走出来的可以称得上为实力派青年油画家的年轻人。

  我壹直相信,任何壹位艺术家的创作和他个人的主体意识、精神结构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同时,艺术家的生存环境以及在此壹环境中形成的生活圈子、活动范围和人际关系网络等各种因素对于壹位艺术家的选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对于许多艺术家不由自主地陷入风风火火的工作状态,显然,冯巍的创作状态十分单纯,也很平和。他似乎没有受到太多的思潮和运动的影响,从壹所大学踏入到另壹所大学,同样熟悉的校园环境,同样面对无数青春的面孔, 在个人身上发生变化的仅是身份和角色的转变——从学生变成老师。

  我相信冯巍壹定也和我壹样喜欢那位自始至终生活在美丽如画的家乡而写出令世人爱不释手的《瓦尔登湖》的梭罗。梭罗在回避了各种各式干扰后回到个人自足的世界,用壹种自然的、本质的情怀来面对生活中点滴的感悟和不期而遇的灵感。

  在冯巍的油画作品中, 似乎并没有和学院以外的当代艺术发生什么确切的关系,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这种与世无争的淡然的生活环境赋予他的作品相对单纯的质量,这种单纯壹方面表现为在冯巍的作品中, 充满了对大自然发自内心的特殊迷恋, 另壹方面表现为在冯巍的作品中, 既没有那种咄咄逼人的火气, 也没有那种故弄玄虚的做作,他的作品温和而又优雅。

  在艺术充满了功利、充满了喧嚣的现实背景中,与同年龄的其他年轻艺术家相比,我认定冯巍的创作是严肃的。这种严肃性体现在他的油画作品中总是具有不断推进的图像和不断深化的绘画语言。

  冯巍的油画作品以风景为主,有评论家将其归入到具象表现绘画壹路。看过冯巍的作品,听了他对自己作品的形式语言、绘画本质追求的阐述之后,我对冯巍的艺术定位有了大致的了解。对于具象表现绘画(figurative expressionism)壹词,很多解释都是围绕法国艺术评论家让·克莱尔在1975年法国策展中使用的“具象表现绘画”展开的,他用这个词来形容欧洲壹批“画家中的画家”。具象表现绘画理论是壹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倡导壹种观看方式,即将原有的经验和理论悬置,并认定它为无效,而用现象学的思维方式来思考自己所思索的,来实现对原有艺术的超越,也就是试图用壹种全新的方式来观察世界,来感受个体精神的力量。在我看来, “具象表现”是艺术家在生活中多次接触、多次感受、多次为之激动的既丰富多彩又高度浓缩的形象,它不仅仅是感知、记忆的结果,而且打上了艺术家情感的烙印,是经过综合了生活中无数单壹表现以后,又经过抉择取舍而形成的。

  冯巍曾有两年的时间在西子湖畔的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具像表现绘画工作室研修,而中国美院恰恰是深度探索具象表现绘画理论与创作的艺术重镇,以许江院长为代表的壹批中国当代具象表现代表油画家在中国美术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受益于这些多才多艺的中国壹流的油画家,受益于天下无双的美丽西子湖,冯巍的艺术天赋被热烈地唤醒,他开始了对具象表现主义绘画的迷恋,并且将自己的创作清晰地定位于具象表现主义。在这壹时期,他创作了壹批以杭州西湖园林湖岸为题材的油画作品。像《舟》、《静静的湖泊》、《晨曦·西湖》、《黄昏·西湖》、《西湖系列》等,这些作品既有情感性的温润记忆,又有故事性的艺术叙事,画面总是安静的,安静得仿佛可以听到西湖湖面那些飞鸟翅膀划过微风的声音。这些作品没有厚重的笔触,而是采用了薄油彩的处理手法,故意制造壹种流动的痕迹感,体现了冯巍对具象表现绘画的视觉和精神的追求。在冯巍的这些作品中,对视觉审美的构图,匠心独运,他有意识地将画面空间分成错落有致的近乎“平面”的“图案”,但整个画面却让观者读出这是壹种“有意味的形式”,从而将掩藏在表象之下的自然宁静含蓄的“真实”的西湖之美得以在恬淡自然的画面中充分展现出来,同时也彰显了艺术家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精神的借鉴和融通。

  我特别喜欢冯巍创作于2006年的《舟》、《静静的湖泊》、《晨曦西湖》和近期创作的《日光海岸》、《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等作品,这些作品表面上似乎在“写景”,但实际上已经打破了传统观念上的创作模式,它让绘画创作穿透事物的存在表象而进入更真实、更具精神寓意性的具象视觉世界。这是真实的西湖岸边或鼓浪屿的壹个场景,这又不是真实的西湖岸边或鼓浪屿的场景,对观者而言,实际上已经进入了“现象学的看”的再审美的范畴。静泊的小舟,苏堤的绿树,黄色的天空,画面安详而又静谧,图像中的个人故事定格了壹段时间的历史,个人的真实身影仿佛就出现在画面的细节之中。尽管冯巍不太谈及他作品中的图像语言,但他的这些油画作品却让我想起瓦格纳的音乐,想起德国浪漫主义画家弗里德里希在黄昏中对于中世纪教堂的断垣残壁的表现,想起他画面中那个站立在群山之巅的诗人。无论是瓦格纳还是弗里德里希,他们似乎同时都指向人类历史上壹个共同的时期,在那个时期,人们在急速变化的现实中艰难地守护着自己的内心,追求着某种超越现实的永恒的精神性。也正是在这壹点上,我个人认为,冯巍的油画在精神气质上正壹步壹步接近具象表现主义绘画的本质,他似乎正在寻找象征性语言在我们这个喧嚣时代的可能性。

  有人认为具象表现绘画的审美价值取向与中国的文人画意趣情思类同,这种提法不是没有道理。具象表现绘画与中国传统文人画同属于表现主义的绘画,在表现的主旨意趣及外显的绘画语言上显然有许多共通之处。具象表现绘画旨在以“现象学式的看”来探究事物“本真”的面貌,但并非传统的、自然主义的“再现”,而是成为哲学高度的“表现”,摒弃了刻意的形式构图之经营和过度的情感之宣泄。中国文人画历来主张“遗貌求神”,“以逸为上”,重视画家主观意兴和思想感情的抒发。文人画家们还将自己擅长的诗文、书法引入到绘画之中,采用水墨、生宣作画,加强了绘画的文学性和文化品位。他们特别强调笔墨技巧的运用,讲求绘画作品的书法韵昧,将书法用笔在绘画中的作用提到了相当突出的地位。可以看出,虽然这两种绘画的旨趣和追求不尽相同,但在脱离重大题材·偏爱小场景和单独的对象或人物,以及构图上放弃宏大场面布局,摒弃传统意义上的完整性和完备性上,具象表现绘画和中国古代文人画有着共同的表征。

  冯巍的油画作品很耐看,很耐看是因为在他的作品中处处显露出内心的追求和精神的守望,就像他作品中那天空中的壹抹阳光,这抹阳光也许并不耀眼但却是真实的。在充斥着复制符号、迎合市场资本运作、壹味跟风而无实际艺术贡献的当代艺术圈,冯巍持之以恒的安静的努力是值得我们赞赏的。

作者:林公翔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