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9-03 08:47
这个周末,又一个文创园区中成智谷宣布开幕。它是园区,但没有围墙,高低错落的绿丘,让灵感跌宕起伏。绿草如茵的足球场,人们在那里释放压力。儿童苗圃里的多种植物和可爱的小动物是孩子们寓教于乐 的大自然课堂。同时,它更是一座文化工厂,一座创意工坊,一座众创基地,更是一座创新与创意跨界融合的试验场。它将一切你能想到和想不到的事物进行跨界糅 合;在远离中心城区地带,以园区的功能替代其部分城市功能的缺失;在文化、创意与创新领域,包括建筑空间与内容平台层面上,进行着富有积极意义的探索。
园区发展新模式 时代呼唤“三创”园区诞生
众所周知,“中国制造”的软肋是工业设计力量的薄弱。“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依赖于工业设计实力的不断提升。为培养更多优秀设计人才,为“中国设计”输 送更多新鲜血液。中成智谷将联手知名工业产品设计公司合作开设“创新工业设计”课程,聘请最前沿的国内外设计大咖,通过实际操作案例,结合个人实战体验, 提供最佳设计实训场所,从而真正助力毕业生所学即能所用,毕业即实现就业。
不仅如此,中成还将设立1000万元人民币的“创客基金”,拿出3000平米空间作为“创客空间”,携手来自名校名企的设计界精英,为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提供最具操作性的创业平台。
中成的这些探索,正好符合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文化创意”的时代背景之下,以“创新、创业、创意”为主题的“三创”园区新模式。
10多年来,上海文创园区的发展既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趋势,也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从单一到多元、从环闭到开放的发展格局。经过十 多年孜孜以求的探索,上海文创产业成绩斐然。其中最为显著的成果,是涌现出一批远近闻名的示范型园区,形成了一整套成熟有效的园区开发、运营模式。上海文 创产业园区经历着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式发展,也正面临着新一轮的转型升级。
“三创”园区的诞生意味着,上海文创园区的发展已经完成了从1.0时代到2.0时代的过渡,并正式进入到园区3.0时代。也就是说,园区发展特征从最初 的以“文化创意产业要素集聚”,演变为以“文化创意产业要素融合渗透”,再上升到如今“以文化创意产业要素辐射联动”,逐渐打破园区固有的环闭式发展理 念,从而形成创意社区、创意生活和创意消费。
在互联网+为产业背景的助力推动下,3.0时代的园区发展更是呈现出不同与以往园区发展模式的本质裂变。互联网、电商的发达,推动了文创园区的发展日益 倾向于体验型生活社区的发展。当越来越多的消费需求可以在线上轻松解决和满足时,人们就对线下的消费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刺激了更多更好玩、更有 趣、更丰富的线下体验的诞生。文创园区的发展也逐渐朝着商业、文化、旅游为一体的体验型、生活型、休闲型的业态趋势发展。呈现出产、学、研、商、文、旅一 体化,园区、商区、街区、校区联动发展,文化、技术、金融高度融合的新格局。
产城融合新推动
“文创园区”变身“文创社区”
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扩张,越来越多的人口被导入到远离中心城区的地带,并形成了新的产业与城市的融合。因此,这些地区,一方面面临着人口导入过快,另一 方面则是与之相匹配的精神文化消费设施的匮乏,新的消费矛盾需求由此产生。因而,一种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追求的宜居、宜业、宜文的新型文创社区在位于 上海的中环与外环之间顺势而出。
位于中环 的“中成智谷”用精准的“一谷三汇”的定位,打造智慧谷(商务办公)、乐居汇(家装家居)、乐喜汇(婚庆喜典)、乐童汇(儿童体验)的综合型文创园区。看 似关联不大的三个内容板块,其实正好串联起人生最重要的十年(25岁~35岁),我们一生当中至关重要的三件大事差不多都是在这十年里完成。因此,这三个 方向就是中成智谷目的性消费客群的来源,因为消费群体接近从而建立起人流共享的生态消费圈。一批如星球影棚(多档热门综艺制作商)、醇情百年(婚庆产业一 站式会馆)、云空间(国内秀场资源线上集成商)、UPBOX激战联盟(专业足球场地运营商)、唯一视觉(国内首屈一指的互联网婚纱旅拍公司)、麦当劳汽车 得来速餐厅、罗森便利超市等一批文化创意类的商户纷纷入驻中成。以提供集空间展示、管理、预定为一体的线上线下服务,城市公用文化空间的整合者云空间为 例,云SPACE在中成智谷租赁了1700多平方米的秀场空间,拥有12米层高空间,采用国家级大型秀场同等规格配套设施设备,领先的灯光、空调控温设 备,兼具时装走秀、展览展出、新品发布、歌舞演出、舞台活动等多个功能展示空间。预计,云SPACE在中成智谷的全年活动不少于200场。这些优质商户的 入驻,不仅为园区的招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也为园区集聚了大量的人气。在远离市中心的区域,以园区的功能替代起部分城市功能的缺失,这样的园区不是自 娱自乐、孤芳自赏的封闭式园区,而是一座开放、多元、包容的社区型园区,集合商业、文化、旅游、生活、休闲、健身等为一体,不仅对城市功能的有机补充,更 是一座生活化、亲民化、大体量、综合性的大型生活社区。
城市再生新探索
工业遗存保护利用和科技生态有机开发
上海的文创园区发展基本上是在对工业遗存保护利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谓保护利用,就是对工业遗存的有效梳理,遵循原真性、可识别性、可逆性和安全性的原则进行有机再生。中成智谷的改造也遵循了这一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创新式跨越发展。
中成智谷的前身,是创立于1959 年新中国最早的成套设备进出口(上海储运)分公司旧仓库,曾经,这里见证了共和国外交风云与对外经济援助的荣耀。半 个世纪的历史遗存,镌刻时光的建筑,那泛着时代印记的红色砖墙,和高高拱起的半圆形屋顶,似还在述说那风流云散的传奇往事。
独一无二的建筑理念,融汇于大气磅礴的历史建筑;非凡脱俗的想象力,渗透于精雕细琢的空间细节。精致的宁静与灵动的巧思在这里完美邂逅,成就了中成智谷罕有其匹的风尚韵味,在时尚与传承之间流转辉映,也成就了中成智谷在建筑空间表现上最大的特色。
对于旧建筑,中成不仅给予完整保留,同时也予以创新式的利用。通过解构的方式,将现有体量较大的建筑分解成体量较小的相对独立的建筑,形成具有工业文化 特质的新感觉。运用了切割理念,化整为零,像切法式长棍一样,将一个跨度大、层高高的仓库,切割成一个个小独栋,每个在1000~2000平米之间不等。 就这样一共形成了九栋独栋建筑。每栋共分四层,都拥有自己专属的楼梯和电梯。每个单元配置独立的花园和露台,作为室内空间的延伸与升华,在紧张繁忙的办公 时光,亦能享受从容与自在。这样的空间对于向往“大隐隐于市”的设计师们是非常具有诱惑力的。
中成园区内还保留了一段中国最早的铁轨——淞沪铁轨。淞沪铁路于1876年正式通车时,由于此前中国从来没有过铁路,铁轨两旁观众“立如堵墙”。淞沪铁 路不仅对于上海乃至于对近现代的中国,都是一个历史兴衰的见证者。中成园区对如何更好地保留这段铁轨,并让他在今天也能够发挥其独特的价值,动足了脑筋。 在铁轨穿梭园区的不同节点上,中成都精心布置了不同的“火车”作为节点标记。循环再利用的绿皮火车,稳稳地停靠在园区步道旁的一段淞沪铁轨上。狭小的车厢空间,虽略显局促但绝对秩序井然。在绿皮火车餐厅内的用餐体验,新鲜而有趣。这里原先是沿淞沪铁轨的一段杂草丛生的菜地,在经过刨耕、翻新和整理后,开始 种植起各类蔬菜绿植,挖起了鱼塘、搭起木栈桥、修起了田间小径,变身为对孩子们进行自然教育、感受生命体验的最佳实践基地“火车菜园”。
在中成掌门人何增强看来,中成智谷努力在做的,是创造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在急速城市更新时代中的精神与文化场所的补缺,一种在快速更新变革时代的慢生活体验,一种在物质极大丰富、科技高度发达背后精神的依托和慰藉。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