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中国画没有“意象造型”,尽管我们都在不同程度上接受并使用了这一概念。《辞海》中“意象”一词有两义:意思与形象、心情与容貌,均与现在的“意象”概念无关,古代画论中偶有提及“意象”者,如恽南田“……其意象在六合之表”(《题洁庵图》),也与现在的“意象”概念无关;中国古典画论中根本没有成型的“意象”一说,更没有“意象造型”一说。
意象,英文为image、imagery,与形象、肖像、图像等为同一词,还有形象化的描绘与象喻等义。在西方,“意象是一个既属于心理学、又属于文学研究的题目。在心理学中,‘意象’一词表示有关过去的感受上知觉上的经验在心中的重现或回忆,而这种重现和回忆未必一定是视觉的。”(汪耀进:《意象批评》第3页,四川文艺出版社)西方文学中有意象主义诗歌流派和意象批评方法,这与中国画的“意象”或意象造型同样无关。还有一种理解,即“意象”是“意境”的衍生词,“境生于象外”,意象也就涵括于意境之中了。而实际上,意境是在作品完成以后由作品所呈现出来的境界高低、意蕴深浅,而意象则存在于作品创作之前,二者不搭界。
说不清什么时候“意象”及“意象造型”这两个词被悄悄地创造并使用了,并使我们觉得它是个很古典很正统很广泛的说法,成为中国画的套话,但这个不是在实践中产生的理论用来指导实践时,便很难自圆其说。创造词语并无可厚非,关键是能够准确地使用。
“意象”与“意象造型”是两个概念,“意象”一词用来描述下列两种情形时是恰切的:
一、指未落实于画面的心象、腹稿、“胸中之竹”、“胸中丘壑”。
二、用来描述中国画的认识论特征。中国画的观察方法是主客观统一的,是“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悟对通神”的观察方法,意象可以概括这种特殊观察方法的过程与结果,可以描述中国画画家怎么看世界的方式问题。
而“意象造型”就不是那样恰切了。“意象造型”好象是说根据意象来造型,好象是描述并规定一种似与不似的造型面貌,也好象是说中国画造型既不是具象的,又不是抽象的。总之,在造型问题上,意象造型什么也没说明白,它本身就是一个似是而非的概念。在中国画造型中,它成了一种含糊其辞的托辞,成了逃避形似的借口,也成了反对抽象的理由。它的概念无法揭示确切的造型方法,而造型无非是个方法问题——根据意象完全可以画油画,看你使用什么方法。西方理论在与自然真实的距离关系上,将造型特征划分为具象的和抽象的两种,也在认识论的角度上把绘画分为再现的和表现的两类。“意象造型”大抵是想在抽象与具象、表现与再现之间,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但这个位置无法固定,它只好在两端之间流浪,因此导致了一种“泛意象”造型现象,好象意象造型无所不包,什么都是。
要明确中国画是什么样的造型,造型的划分方法十分重要。造型既然是一种方法,就应该在方法论上划分,我们在绘画造型中使用点、线、面、体四种基本手段,在这个基准上,可分为两大类不同的造型方式:一种是线面造型,包括点、线造型和平面造型;另一种是体面造型,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块面造型。绘画所有的造型方法,基本可以包涵在这两类造型之中。原始绘画是线造型,文艺复兴绘画是线面造型,中国画是线造型与平面造型。线面造型因为有线这一人为假定性因素,它可以是形似的,当然也可以不求形似,它可以写实,也可以写意。体面造型可以和自然景象极为相似,但也可以从自然中提取因素而抽象(立体主义),它可以再现,也可以表现。中国画的造型方法只是在使用笔墨语言之后,才产生了质的变化,并与一般性的线面造型区别开来,并且因此很难再接纳体面造型及其连带特质。
在以上的划分中,我们看到中国画只能是线造型与平面造型,而不可能是意象造型。为什么?这是由于中国画的独特的笔墨语言性质所规定的。中国画形式上的根本问题是笔墨与造型如何衔接的问题,因为笔墨是人为强行安装到造型上去的。试分析如下:
一般的形体造型,它的画面形状是由方向不同的面拼合而成的一种三维空间关系,并连带有一系列的附加因素,如光影、明暗、质感、量感、空间、透视、色调等。在现在的中国画基础教学中所使用的结构素描的造型方法,等于是去掉形体各种连带因素的体面造型,只不过将刻画集中在体面的边缘与“棱线”上而已。上述两种方法都不可能使造型与笔墨发生联系,因为无法用笔。平面造型和线造型是造型不造体,线成了造型与笔墨的接触地带。只有在线上才可以用笔,平面成了墨的归宿,只有在平面上才可以用墨。而用笔可以改变线条,线条的改变则意味着形状的改变,所以中国画笔墨语言方式也就相应地造就了中国画的造型方式:在平面造型与线造型这一层面上,可以使用一般意义的非书法化的笔墨语言(白话笔墨),而造型经过点画整理后,方可使用书法化的笔墨语言,如果想减笔大写意、笔走龙蛇,则造型必须要“离披兮点划”。
书法入画对造型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造型必须经过反复严格的点画梳理与符号化,这造就了中国画造型的特殊面貌,同时,由于线的人为假定性、象形性及平面的非真实性(没有光影明暗等连带因素),使中国画造型不可能表现事物的全部客观特征。但它又可以形似,因而造型就带有了一种似与不似的样子。但用“意象造型”来描述这种似与不似,那么它本身就显得更加似与不似了。它既无法真正地限定中国画的造型特征、也无法真正地揭示出中国画的造型方法、方式及本质——“意象造型”怎么可能与笔墨发生关系呢?
线造型与平面造型是中国画的真正造型方法,二者可以合称为“线面造型”,是同一造型方法的两个不同侧面。当我们用线时我们所看到的是一个面积,不论是几何形状的还是不规则形状;我们把一个个的几何面积拼集起来,就象画一张地图;我们用线来布白或在平面里用线条披擦来编织,线是平面的轮廓,平面是线的内容,线为主,面为辅,线面与笔墨融为一体——双勾就是线造型、点厾就是平面造型,笔是线造型、墨是平面造型,笔墨统一就是线面造型的统一。所以,中国画只有“线面造型”,并没有确切的“意象造型”。
原载于《美术》1996年04期
作者:毕建勋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