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提及此时

  “第一眼很难捕捉到雕塑想要传达的意蕴;可是一旦我们捕捉到了,我们就会陷入深思,并经常浮现于脑海,感受到一种发自内心的近乎于幸福的愉悦之情。”——司汤达

  作品与姿势在何处交汇?

  比起对闵一鸣雕塑作品本身的关注,人们可能更关心宏大叙事的评论,或是雕塑史上前后比较的隐喻;雕塑家精湛的造法技艺和究极的主题设想所引发的一连串指引与对比,更是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也许必须抛弃俗套的评论,用自身感悟去品读这件首屈一指的雕塑作品,并尝试通过解读作品的体征,用文字把体征所表达的内容阐述出来;就像波德莱尔对我们的勉励——想要谈论一首诗,就要作另一首诗。也许除了示意之外,姿势必须具有理解价值和研究价值,并且和这件充满力量的日常作品一样具有批判价值。存在于溢美之词背后的是生命的挑战,来自作品本身的未知部分和来自生命存在的部分,两条思考路径在此交汇,构成神秘莫测的生命无处不在又无可避免的挑战。

  观看这座雕塑的人会茅塞顿开,因为这个姿势在他心中暗自生长,面纱揭开之时,雕塑家灵魂想要传达的东西也随之浮出水面。

  我们从这些原始的姿势中读出了什么?一种奇特的再现,这不仅仅是对泛意上美感和整体创作轨迹的再现,而是对一种无法言喻的的灵魂形式的再现。这个双腿交叉的人物有幽默,红砖尖顶头盔和展现力度感的奢侈材料,这些纯粹又经典的人物让人想到法国雕塑家布代尔的作品:一群平躺的有触手的彩色士兵,其创作理念是想表达他们的生存条件。

  为什么雕塑家创作的姿势定格于这一瞬间,而它恰好是存在的姿势;为什么会有这么一瞬间,为什么这一瞬间具有抽象性,为什么它是作品真正的诞生瞬间?在这个对立统一的矛盾里面,究竟什么才具有确切而纯粹的意义?

  从雕塑开始创作之初,一切都源于现实:因为现实的姿势是服从与倾听,它与力量和意愿背道而驰。在闵一鸣创作这件作品之初,到全部完成之前,这种冲突一直都在酝酿之中。

2014年12月

作者:苏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