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刘根长策划“描绘五色土”

  描绘山西黄土地

  刘根长正在策划《黄土描绘》系列展,这是个有极强的人文关怀的大展,参与者是包括他自己在内的十几位画家。刘长根说,我们关注这块土地本身和在她怀抱中的人。“描绘五色土”采风活动先从“黄土地”入手,山西是“描绘”的第一站。

  热爱生活,是刘长根常挂在嘴边的话。作为全国政协《画界》杂志的编辑部主任,刘根长的社会活动很频繁,而个子不高的他精力充沛,经常彻夜工作,第二天又不知飞到那里开会去了。作为画家,他更有执着甚至执拗的性格。当今画坛风云变幻,艺术市场起伏跌宕,已使许多画家迷失了自己,创作失去了方向。刘根长却不为这样的风气所动,执着探索二十余年,恐怕凭的就是那份真诚和执拗吧。刘根长说,艺术家创作不是为了其他的社会目地,为是艺术而殉道,真正的艺术家要有殉道者的精神,信徒般的虔诚态度。

  画画是刘根长生命中最钟爱的事情,尤其近两年,绘画几乎成了他生活中的全部。对于他现在的状态,赵士英说得极为贴切:厚积搏发,感情真挚。最近一段时间,刘根长十分钟情写生情。他说,“艺术来源于生活”是一句老话,但很管用,真空中的画家是另一类的,而我们需要新鲜的氧气,就像土地孕育万物而生机盎然一样,我们的画也需要生机,说到底,我们其实需要的就是一把土而已。

  关于绘画的感情问题吴冠中先生曾经有过这样的:艺术品的来源、创造与冲动,都与感情有关;画家都是有感而画,艺术最重要的其实还是感情的冲动。画家之所以主动地、冲动地去画,其实质是感到自己需要用形式表达一种感情,真正好的作品是感情传达和流露。画家的技法各异,乃是因为感情各异,而超越技法,才能突出感情。在优秀的绘画中,感情所产生的能量比技法所产生的能量还要大。刘根长说,能经常能听到吴冠中及赵士英老师的教诲,能得到大师们的指点,倾听他们的见解,清醒地认识自己,才能做到乐于艺而不计其利,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刘根长说,在中国绘画理论中,“人品即画品”是一个很重要的美学概念。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心智的结晶,因此其艺术价值必然体现并受制于艺术家思想艺术修养,人品高画品就高,而且艺术创作本身对艺术家提高思想艺术修养,培养良好品质是有积极意义的。

  关于当代艺术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刘根长认为,首先要把定义搞清楚。中国的当代艺术有唯西方的倾向。在西方艺术史中,当代艺术已经成为西方艺术史语境中的一个部分,生活在那样的语境中,必然就会解当代艺术发展的状况。中西方的交流自古有之,我们的文化史本身就是一部交流史,平等的、兼容并蓄的文化交流和发展自然地成就了民族文化。中国当代艺术在“本土化”的号召下,先引进“新观念”“新思潮”,然后进行中国化、本土化,认为这才是标准的中国当代艺术。事实上每个国家都有其特殊的艺术编年史,有其特有的文化语境。只有把握这样的语境,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判断才会沿着自己艺术史的逻辑发展来行进,而不是片面地采用西方标准。

  刘长根的诚恳和热忱,为他在艺术圈结了不少的人缘。吴冠中、詹建俊先生就曾是他加入美协的介绍人。他在艺术圈里人缘极佳,不但作品为大家称道,为人也极为低调,从不张扬,他名声主要来自他精心策划的一系列活动在圈内的影响。他的眼力是独到的,在中国当代艺术批评普遍缺失的当下,他常有一针见血的独到见解,在他看来,墨守传统便是灭亡,“拿来”的西方艺术也是自欺欺人,没有充分了解东方与西方文化艺术,也就不会有客观的自我创作体验,当代艺术语言就不存在,作品就不真。

  最近,刘根长正在策划《黄土描绘》系列展,预计2008年末即将呈现在世人眼前。这是个有极强的人文观念的大展,包括他自己在内的画家据说有十几位,都是些对中国这块五色土极度热爱艺术家。刘长根说,他们关注的是这块土地本身和在她怀抱中的人们,她的历史太厚重了,现在那里生活的人们也不容乐观,生存条件极为艰苦,大城市里的灯红酒绿,朱门酒肉,差异之大常人难以想象,但那里的景观美的确实让人震撼。

  我为什么描绘黄土地?

——刘根长

  我们这次策划的“描绘五色土”,先从“黄土地”入手,山西是“描绘”的第一站。之所以选在那里,是因为那里的地理环境、人文精神最适合我们这次活动的理念。当年吴冠中先生曾经去过那里,之后又有一批画家先后去过,创作出了不少好作品。那里之所以好,我想可能是因为,从“夸父逐日”到现在,人一茬茬变,而脚下得到地理面貌却未曾改变过。我们此行的目的不是城里人周末找乐,出来吃几顿农家饭,捏几张照片拍拍屁股走人。我们是为了寻找文化的根,一种艺术的语境。寻找那种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属于自然的一部分,这对于画家太重要了。我们想通过这样一个描绘活动,让更多的人知道并关注那个地方。我们也想通过写生这个最普通的绘画方式,在中国当下艺术语境普遍缺失的境况下,做一个有益的尝试和补充。

  人说山西好风光,真到了那儿才有了真实的体会。赵家沟有种能量,黄河与长城在这里交汇,中华民族文化如何伟大光荣自不必说了,对我来说,更真实的感受还是一种原始的能量,几千年始终如一,没有变化,让我更感觉到一种母性。站在那里,我就有一种莫名的触摸、回归、对话的冲动;触摸皮肤样的亲切、回到母亲怀里的温暖、一声低沉悠长的呼唤。画家需要的也就这些。

  站在高处放眼望去,连绵不断的黄土高原在午后阳光的照耀下,红黄相间,整体呈现出暖调。模糊幽远的几口窑洞,一些白墙点缀其间,还有几缕青烟被风吹得没了方向,远处时不时地传来几声狗叫、鸡鸣,被阳光恍得亮亮的小路环绕在窑洞沟壑之间。

  赵家沟乡位于山西省忻州市河曲县东部,河曲的最高峰翠峰山就在赵家沟,海拔1700米,山顶有座庙,山后一片松树,是这个地方唯一的绿色。我们的驻地乡政府离最高峰也就相差100米,三月天气还是很寒冷的,一阵寒风使干燥的黄土地暴躁起来,暴土扬尘嗖嗖地刮在脸上,生疼,一会儿大风又裹着零星雨雪弄翻了画布。这个的山沟俗称“鸡爪山”,与陕北地貌无异,叫“鸡爪”很是形象的,爪背上是开垦的庄稼地,下面便是悬崖沟壑。站在高处放眼望去,连绵不断的黄土高原在午后阳光的照耀下,红黄相间,整体呈现出暖调。模糊幽远的几口窑洞,一些白墙点缀其间,还有几缕青烟被风吹得没了方向,远处时不时地传来几声狗叫、鸡鸣,被阳光恍得亮亮的小路环绕在窑洞沟壑之间。看到这些,我们兴奋得就要喊叫了,看来要出好画儿了!于是我们分散在村子的四周各自选景画了起来。

  赵家沟的乡亲们还是那样纯朴、憨厚、热情,在葛老店、泥采村、石也村写生时,我的感受最为深刻,特别是在石也村的一段关于吃的故事,很让人回味。几天的写生生活非常艰苦,中午我们一般都在外面凑合着吃些自带吃食,喝点凉水也就过去了,这天好像比前几天更冷一些。索总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决定找个老乡家煮些热乎的东西吃。他把车停在石也村高处的一户人家的窑洞前,引得几个衣帽不整的孩子出来好奇地围观他,其中一个十四、五岁的男孩子警惕的眼神让索总印象深刻。后来索总了解到那个眼神原委,原来这家三个孩子,老大是男孩,十四岁,辍学;老二是女孩,十二岁;老三也是男孩,九岁,还在念小学。他们的父母在外打工,很少回家,打理这个家的任务自然就落到老大身上了,家里来了生人怎能不警惕呢。窑洞虽然很旧,但收拾得还算是整齐,灶台擦得油亮油亮的,招待我们时,他们随手就收拾,俨然像一个大人。当得知我们要在他家歇息吃饭时,大孩子没提出异议,也没表示多高兴,睁大了愣愣眼睛,脸蛋子红红的,只是有问必答:嗷(拉长音)或没(读馍、没有、不是的意思)。我们问他:父母一个月留给你们多少钱?他回答说,三二十块钱。我们惊诧了,二三十块钱养三个孩子怎么可能?环顾窑洞,有两棵白菜不知是那个年月买的,干干的,看样子真是不舍得吃,一缸水倒是满满的。索总鼻子酸酸的,掏出了几百元钱给孩子,说,拿去买些菜肉吧,留着你们吃。男孩说,没的买,要买得去镇上,有几十里路。索总说,这样吧,你把钱收起来以后花,我带你们去买吧,顺便带你们坐车兜兜风。大孩子噢地答了一声,老二老三可高兴了,赶紧跑出去上了车。傍晚回来,索总给他们家买了四五斤猪肉,几棵大白菜、油等生活必需品。当然,索总也没忘了我们几个画画的,晚上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吃涮羊肉,这晚就像过年一样了,心里美滋滋、醉醺醺的。

  赵家沟那里还很穷,靠国家扶持来解困,农民们基本靠天吃饭,吃水尤为困难,靠蓄水池积攒雨水过活,这样的水喝起来有股腥馊味,难以下咽;除了土豆没有其他蔬菜,想吃蔬菜只能到几十里外的镇上去买。我们一行人住在赵家沟乡政府,乡干部把我们安排在人大主席办公室和计生委办公室。一个大院,一排朝南的窑洞样的房间,院中间靠近窑洞的地方矗立着一根旗杆,旗杆上飘扬着五星红旗。屋里后半截是土炕,前半截两张对摆的办公桌,其中一张桌上有一台电视机,我和索总、老甄就住在这间。呈修、唐老师住在另一间,他们那间还有可以上网的电脑,着实让人羡慕了一阵。在门旁边有一个硕大的地炉,煤炭熊熊燃烧着,大概刚点着,房间里并不暖和。乡里招待我们一般都是面食,叫“三合面”,即莜面、土豆面、白面,弄些土豆汤汁就是汤面,配上些酸菜,基本天天如此。能画画、能吃饱,还有热炕睡,我们知足了。想着城里灯红酒绿,莺歌燕舞,那些大谈艺术的画家们一准没有我们的收获多,我们收获的不仅是作品,更重要的是收获了“真实”。今天我们收获“真”,明天我们就会理解“善”,后天我们就“美”了。

  刘根长1963年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现为北工大艺术设计学院)。多年从事美术编辑工作,现任全国政协《画界》编辑部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油画家、艺术策展人。1993年至1994年,创作《用传统的眼睛看当今世界》系列彩墨作品。2006年至2007年,创作《墨古》(没骨)系列人体作品。

  2007年7月,策划著名画家赵士英五十年作品大型《回望》画展。2001年策划编辑大型画册《艺海欢腾——中国当代优秀画家作品辑》。2005年开始策划大型系列“美哉中华”中国著名画家采风活动,足迹遍及祖国大江南北。2002年至2007年,参与策划“中国当代国画优秀作品系列展”,在艺术界引起极大关注。

  2007年,成功策划在北京和香港两地举办“和谐颂——纪念香港回归十周年美术作品展”。2008年开始策划“美哉中华——描绘五色土·黄土”系列展,同年初春赴忻州赵家沟采风。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