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6-07-21 20:36
融合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探究并揭示人类的未来,首届“Shanghai Project|上海种子”将于 2016 年 9 月 4 日开幕,作为一场独特的思想盛宴,它不仅仅聚焦艺术、人文,而且创造性地涵盖了科学、 技术、医学和生态等多个领域,试图在学科碰撞中激发出新的对话与交流,并把成果呈现在上海和世界面前。
“Shanghai Project|上海种子”由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馆长李龙雨 ( Yongwoo Lee )与伦敦蛇形画廊艺术总监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 ( Hans Ulrich Obrist )担任联合艺术总监,由上海喜玛 拉雅美术馆主办,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联合主办,证大集团与远景能源为其主赞助商。
首届 “上海种子”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外滩美术馆、K11 美术馆等艺术机构,以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等展会结为合作伙伴,强强联手,为上海打造一场全城文化盛事。
在2016年7月21日下午的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馆长李龙雨透露了该艺术项目的最新进展,据悉,首届“Shanghai Project|上海种子”以“远景 2116”为主题,思考人类 100 年后的未来。
新闻发布会上,李龙雨也重申,“Shanghai Project|上海种子”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双年展,它与其它双年展等展事的关键不同在于,这不是单纯视觉艺术的展览与展示,这是在各领域之中进行文化的交融:“‘ Shanghai Project|上海种子 ’计划不会是‘ 唱独白 ’的形式,而是强调多元参与。”
以公众为出发点是“上海种子”强调的项目理念,它的设计本身也决定了这是一项长期而浩大的工程。 首届“上海种子”将跨越近一年的时间,分为两期举办,“第一期”以公众互动活动为主,于 2016 年 9 月 4 日正式开幕,由日本建筑师藤本壮介特别打造的户外建筑空间“远景之丘”届时也会与公众见面。
“第二期”以展览、研究项目为主,将于明年 4 月开启,并延续一场为期 100 天的展览。自 2016 年 7 月至 2017 年 4 月,“上海种子”项目会陆续推出一系列展览、讲座、工作坊等活动,为公众提供 更多参与公共讨论的时间、空间和渠道,将他们逐步带入“上海种子”营造的公共文化氛围之中。
首届“上海种子”第一期主要内容包括建筑设计与艺术展览、图书馆计划、儿童项目、市民参与 项目以及“奇点”公开征集项目。同期还将召开上海种子暨国际双年展协会论坛 (与上海当代艺术博 物馆合作),汇聚著名学者、策展人、艺术家和各领域的专业人士,共同探讨关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主题。
远景之丘, 正面结构图, 藤本壮介 2016
(Envision Pavilion, Sou Fujimoto Architects, 2016)
上海种子|远景之丘
“远景之丘” —— 世界知名日籍建筑师藤本壮介为首届“上海种子”量身定制的户外建筑场馆。作 为“第一期” 的标志性建筑,它高 21 米,宽 87.6 米,占地面积 638 平方米,巧妙囊括了综合展示空 间、活动空间和公共休闲区域。参与“上海种子”的部分研究者将在此陆续展出他们的作品,或定期主持公共活动。“远景之丘” 将在开幕之际沿芳甸路拔地而起,以纯白色脚手架为支撑,全透视的建 筑理念,塑造出城市森林一般的视觉效果,与由矶崎新设计的喜玛拉雅艺术中心相得益彰。整个建筑 被葱郁的植被点缀,以极简的方式将自然与人工融合,设想未来 100 年后城市建筑的可能性。
奥托邦戈·恩坎加, 土地对话,2016,贝鲁特艺术中心
( Otobong Nkanga, Landversation, 2016,Beirut Art Center)
首期入住该空间的“研究者”,包括来自巴西的切尔多·梅雷莱斯 (Cildo Meireles)以及尼日利亚 表演艺术家奥托邦戈·恩坎加 (Otobong Nkanga),她将与其根基研究员团队为中国观众展示对于土地的理解。
道格拉斯·柯普兰, 22世纪的宣言, 2016
(Douglas Coupland, Slogans for the 22nd Century, 2016)
道格拉斯·柯普兰, 22世纪的宣言, 2016
(Douglas Coupland, Slogans for the 22nd Century, 2016)
同期,加拿大作家、艺术家道格拉斯·柯普兰 (Douglas Coupland) 将以霓虹灯管户外装 置表达他对 22 世纪的幽默宣言;“上海种子”根基研究员、麦肯锡全球董事张海濛也将于十月率领团 队推出线上互动游戏“玩出未来 2116”。
刘毅,“种子星球” 草稿图之 “向上看+彩色线与天空”, 2016
刘毅,“种子星球” 草稿图之“钻出洞口的交流”
上海种子|种子星球
距离喜玛拉雅中心一公里外的世纪公园内,沪上本土建筑师刘毅用心打造了“种子星球”儿童创意 馆。极具悬浮感的圆形设计里,建筑师专为儿童量身定制了多功能空间,在此将举办一系列“上海种子”亲子游乐活动,包括多语种工作坊等。多彩的外观和开放的结构,为观众营造出“种子星球”的意境,呈现对未来儿童生活的想象。
低级景观 Pulp Landscape - 胡为一,上海种子奇点项目策划案
奇点,寻找最具创意的新生代
公开征集项目“奇点”,其名谐音“起点”,旨在挖掘出生于“89 后”的中国新生代人才,收集他们 关注的议题,激励他们将奇思妙想落地。征集启动后,组委会共收到 300 多名来自建筑、设计、当代 艺术、影像艺术、人文社科等领域对未来有强烈探索心的年轻人的议题,最终从申请者中选拔出了 12 名获胜者。“奇点”项目与西蒙·卡斯泰(Simon Castets)与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共同 创立的研究平台 89plus 合作,选取其中 12 组作品,和所有“奇点”获胜者交相呼应,将于今秋在上 海证大朱家角艺术馆和谭盾的水乐堂共同展示他们的作品。
“上海种子”市民参与项目之一个人的美术馆
“上海种子”市民参与项目之二更工作室
市民参与项目- Small Is Beautiful 微空间的力量
市民参与项目是“上海种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Small Is Beautiful|微空间的力量”为主题,该 项目联合本地建筑师,带领公众走进曾经老旧或废弃的空间,在改造后的场地里举办小型展览、表演、 聚会,以“改旧”替代“造新”的观点,反思当下城市发展进程中“推倒重建”的开发理念。项目已 于今年 7 月 15 日正式启动,首场与建筑师俞挺及其工作室 Wutopia Lab 合作,扎根里弄社区,举办电 影放映、建筑设计分享会、美食烹饪和仲夏品茶等活动,在邻里空间里埋下一颗“上海种子”。
图书馆计划:上海种子 x 季风书店
首届“上海种子”还将与季风书店联手开展图书馆计划,收录与“远景 2116” 相关的书籍、报刊—— 从科幻小说到调研报告,从建筑手稿到有关未来的哲学书籍——并将整理出一份推荐书单,供读者参 考。图书馆将落地“远景之丘”,为参观者提供阅读、思考、探讨的空间。
上海种子暨国际双年展协会论坛(9月3日全天)
以“转型中的双年展:多元化的新挑战”为议题,国际双年展协会论坛将首次进入中国。“上海种子” 联合“国际双年展协会”主办,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合作,邀请全球知名学者、专家将汇聚上海, 其中包括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佳亚特里·斯皮瓦克 (Gayatri Spivak), 都灵凯斯泰勒美术馆馆长、第 十三届卡塞尔文献展主策展人卡罗琳·克里斯托夫-巴卡基耶夫 (Carolyn Christov-Bakargiev), 纽约犹太人博物馆副馆长延斯·霍夫曼(Jens Hoffmann), 亚洲协会博物馆馆长陈文辉 (Tan Boon Hui),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主任王春辰教授, 曼彻斯特亚洲艺术三年展艺术总监埃尔努 尔·米塔 (Alnoor Mitha), 第九届光州双年展艺术总监兼策展“事务所”总监金宣廷 (Kim Sunjung), 蒙特利尔双年展执行与艺术总监西尔维·福汀 (Sylvie Fortin), 考陶尔德艺术学院教授 萨拉·威尔逊 (Sarah Wilson)等。论坛将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分别由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 长田霏宇 (Philip Tinari)以及伊斯坦布尔双年展总监比格·欧列 (Bige Orer)主持。
“上海种子”圆桌会议(9月4日上午)
“上海种子”9 月 4 日的开幕也将开启两轮圆桌讨论。第一轮讨论以“建筑,高于建筑(Architecture beyond Building)”为主题,第二轮以“科技生态学 (Ecology of Technology)”为主题,分别由“上 海种子”的两位联合艺术总监担任主持,讨论嘉宾包括建筑师藤本壮介,证大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戴 志康,远景能源CEO张雷,中国建筑师刘毅,耶鲁大学森林与环境学教授凯伦·濑户 (KarenSeto), 麻省理工大学媒体实验室媒体艺术与科学教授凯文·斯拉文 (Kevin Slavin), 韩国技术科技院人脑逆向工程与成像实验室教授金大植 (Kim Dae-Shik)以及上海纽约大学教授安娜·格领斯潘 (AnnaGreenspan)等。
上海种子学院| Shanghai Project Campus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上海种子”将联合伦敦皇家艺术学院、东京艺术大学、上海大学三所高校组 织“上海种子学院”项目,三所高校的师生学者和“上海种子”的“研究者”共同发问:在高速发展 的科技语境下, 艺术如何回应当前挑战?艺术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是什么?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谢媛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