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雅昌快讯】今格空间迁入798艺术区首展“复数”开幕

2016-10-20 16:34

“复数”群展

“复数”群展

6

今格空间

已结束 1.7万+

798艺术区今格空间

  2016年10月20日,今格空间迁入798艺术区后的首个展览“复数”开幕,以新的视角展出陈若冰、陈彧凡、迟群、郭梦垚、鞠婷、刘文涛、钱佳华、张雪瑞8位艺术家的多联画创作。

陈若冰由四件作品形成的独立空间

陈若冰,1612,1613,1614,1615,布面丙烯,150x40cmx4,2016

展览现场

  进入今格空间展厅首先被吸引看到的是为陈若冰四件作品形成的独立空间,陈若冰的这四件不同底色的抽象作品形成不同以往观看方式。陈若冰对雅昌艺术网说:“我觉得跟东方、西方都有关系。比如说有一条线索曾经在我的作品里边比较重要,特别是我当时所谓的跨入艺术之门的那条线索,当时在关注西方的艺术史和艺术创作几年以后,也就是说毕业前的那个阶段,慢慢的我又回到对东方思想的关注,当时关注的最主要的点,其实是一种自由的状态,“魏晋风度”当时对我影响很大,那种感受就是想如何把这种感受视觉化。那个阶段的作品就是围绕着这个状态去做的,从这个观念开始重新引导我回到东方,走自己的路。再往后其实更多的是对内在的光的感受、对禅宗的一些理解,都是智慧,把智慧的能量视觉化。一个禅宗故事是用语言写成的,但是一张画也能给你那种感觉,不是用语言表达的,是一种另外的表达方式。我觉得视觉也许更直接,只要你能接受那个信息,其实也是一种存在。”

张雪瑞展览现场

张雪瑞,225-1 & 225-2 201602,布面丙烯,150x150cmx2,2016

  艺术家张雪瑞此次参展的作品依然是色彩变化的表现,她对雅昌艺术网说:“我从美院毕业开始画风景。那时候的风景是比较抽象的风景,更多的还是空间的形态,但是我更在乎的是颜色变化的微妙性。通过风景能把别人观察不到的感受放大,这是最初的阶段。之后,我把这样的观察放在一个形体里边,因为即使是风景也需要视觉化,即便是以简单的线条去承载,但我发现我需要一种更自由的表达方式,这样的空间表达方式,不是具象的。所以,我希望通过绘画去完成色彩变化的方式表现。”

迟群作品现场

迟群,相交-绿橘 ,布面油画,120x80cm,2016

迟群,相交-绿橘 & 红灰,布面油画,120x80cm,120x80cm,2016

迟群,相交-绿橘 ,布面油画,120x80cm,2016

  参展艺术家迟群此次参展的作品是她长期对线的研究。她对雅昌艺术网说:“在研究生时做过一个系列以线为主要方式的作品,之前是在做加法,单纯的线逐渐达到很圆满的状态。这个过程慢慢的又会抽离到一条线的状态。这条线一直支撑我做下去,让它更单纯,更直接。”

陈彧凡作品现场

陈彧凡,不确切的风景,布面丙烯综合技法,200×150cm x4,201

  艺术家陈彧凡参展作品是一件2米长的抽象作品,他对雅昌艺术网说:“我基本上都不用画笔了,是让颜料自然地流淌的过程,让颜料一遍一遍自然往下流,流出很多层次,流下去的颜料会接收了重新再流,一直重复这个过程。流很多遍之后,侧面看有很多凹凸之间的关系,有一些鼓出来,有一些塌进去,我会把收集的颜色重新把凹进去的部分填进去,不停的循环。这个方法与整体的创作系统相对应的。”

鞠婷作品现场

鞠婷,珍珠101516,珍珠101616,珍珠101716,木板丙烯,102×102cm,98×122cm,102×102cm,2016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事物被置于这一大背景下详加考量。艺术作为思想、文化的鲜活表征,当然也不在话下。自西方现代艺术发轫至今,其自身的生长发育早已逾乎单纯的美术(史)现象,转而成为一种整合审美、文化、历史乃至政治的复合实践。这种成长所引发的变化普遍而深远地影响到众多“后来者”,并催使这些“后来者”向“现代性”、“现代主义”中寻求反思革新之策,以期在自己的艺术史、思想史中填补相应的空白。然而,由于诸多历史原因的缘故,使得许多努力沉湎于力求填补、超克的漩涡当中——他们急于向目标寻获对应的位置从而赢取某种合法性。例如,将传统绘事中的非具象特征概括为某种前现代的表现主义绘画,抑或挪用“抽象画派”及其理论,订立自己的图像机制(西方其实也有类似)。然而遗憾的是,这类跨文化“际会”往往止于表面的模仿,同时它还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如美国学者鲁斯·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所说:“文化之所以不同,更多是因为它们作为整体适应于不同的方向。它们追求的是不同的目标,路数也不一样,在一个社会中的目标和手段不能按照另一个社会中的那些东西来评判,因为它们本质上不可比较。”换言之,包括艺术在内,思想、知识、习惯、信仰以及包含它们的传统绝非以单数的形式出现,不论处在不同语境(如东西方、不同民族、流派)之间,还是在同一文化语境内部,我们都应该从更加复杂,更为丰富的层面着眼,充分体认到其中的复数性。从另一方面讲,艺术即为思想、文化的表征,也正因如此,艺术提供给了我们一个反求诸己的契机。

郭梦垚,无题 No. 3,200×120cm,2016

郭梦垚,无题的草稿 No. 3,29.7×21cm,2016

郭梦垚作品现场

  本次展出八位艺术家作品,每件作品均以复数形式呈现,进而于“作品-作品”、“作者-作品”以及“作者-作者”之间缔结成一种“对偶”关系。在此三组关系的统摄下,展览现场构成了一个偌大的阵列,围绕作品形式、艺术语言、理念、技法乃至作者(经历)等生发的“问题点”各自变成一种修辞样本在现场次第展开,它们或相似、相衬抑或相补、相对,诱导我们穿透诸种“皮相”,以对其间所蕴含的相似性度量(similarity measurement)或戏剧性冲突发起追问。

展览现场

  从直观上来看,参展的八位艺术家作品呈现出一种“非具象”的艺术语言,但,此处的“非具象”并非某种“抽象绘画”、“表现主义”的风格特征。相反,凭借风格、样式而立下论断,分门归类——的做法正是需要警惕和反思的对象,同时,它也通向本次展览(作品)期望传达出的一个设问,即我们究竟应当如何完成一种关于“观看之道”的观照。在这里我们有必要重提格林伯格对于“抽象”的论断:现代艺术中出现的抽象,是艺术史自身的问题促使艺术家进行自然选择的结果,而不是艺术家主观上宣称“我要追求抽象”的产物。但是长久以来,后者却是我们看待某类艺术惯用的方式。鉴于此,我们希望用这样一种态度来审视本次展览呈现的艺术家作品,即在看似趋同的艺术面貌之下,以“联作”的形式来提示前述每组关系独立自足的价值,发掘每件(组)作品间竞相勾连、扭结、矛盾、生发之所在,同时表明,我们的观看方式需要在此基础之上,再行展开及外推。

钱佳华作品现场

钱佳华,三者,布面丙烯,120×90cm×3,2016

刘文涛作品现场

刘文涛,无题,80×80cm×2,2008

  所谓“复数”,不仅是一种立场的选择,它更是一种“对法”,一种方法论的隐喻:它将蕴藏在作品、作者(经历)、技法、色彩、物象等可见或不可见的关联不假侧重、分别、比配地一并抛出,使之与观者不期而遇。它从形式出发,一方面平衡了寓于单件作品内的一元世界观及叙事方式,另一方面,复数的形式更加意在增添一个参照系,在上下、前后、左右、因果、正反之间嵌入一个比照与自证的契机,震荡那些固有的定见与分别心,从而引导一种观看方式的回溯——超越任何实际、功利的目的,也不为以探寻美学、艺术、真知的名义所束缚。

  展览将持续至,展期至11月26日。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裴刚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