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节后别减肥了 胖子在艺术圈可吃香呢

2017-02-06 00:00

  俗话说,“每逢佳节胖三斤,仔细一看三公斤”。过年期间总免不了要参加无数聚会和聚餐,许多人基本上是在饭桌上度过了整个假期,体重则一路失控“激增”。而我们的问候方式,也从“新年好”,不知不觉地演变成了“胖了几斤”?

  艺术家费尔南多·波特罗作品

  狂吃不胖是每个人的理想。春节过后,人们摸着肚子上突然显露的一轮肥肉细思极恐,迫不及待地加入减肥大军。大家本着“瘦人穿衣都百搭,胖人穿衣都白搭”、“一白遮百丑,一胖毁所有”的爱美思想,开始了新一轮地疯狂节食和运动。胖真的很丑吗?实际上,胖在艺术圈可是很吃香的!

  胖是艺术史中源远流长的美

  原始社会

  对于史前人类来讲,“女神”的标准大同小异。上世纪初,考古学家陆续从各大史前遗址中发现了上百个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小型女性裸体雕像。虽然它们分布于不同的地域文明,却都具有共同点:突出地表现了女性的生理特征和生殖特征。在这一阶段,先民们制造了一些形象丰满的女性肉体,主要表现出一种对生殖的崇拜。

  《威伦道夫的维纳斯》是“史前维纳斯”的代表作。

  在那个茹毛饮血、食不果腹的年代,判断一个女性地位高低的标准,就在于其生育能力是否强大。只要能生孩子、多生孩子,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就很美。

  古典时期

  到了古典时期,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由于人类文明的约束力,包括宗教、道德观、法学概念等的制约,人类对女性形象的审美渐渐趋于女性本来的面目。

  拉斐尔画的那些圆润、丰满的圣母形象,给人一种非常美好的感觉,充满人性的光辉。

  人们开始对远古时期夸张的女性形象感到排斥,更欣赏健康和趋向于自然的造型,虽然也是“丰满”的女性形象,但更多的是在强调女性身体的匀称、健康。

  鲁本斯创作的女性形象

  到了16、17世纪,贸易的发展使得经济趋向繁荣。人们的观念开始发生变化,物欲高于精神需求,大家开始寻求一些充满视觉刺激的图像。在这种需求下,画家创作的女性形象更多的具有肉欲和情色意味。通过堆积肉体,这种丰满的女性形象能够加强这种视觉刺激。

  布歇创作的女性形象

  现代主义之后与胖有关的艺术

  艺术到了19世纪之后,发展得越发迅速、多样。以前的艺术家还可能受制于委托人的要求,不敢在绘画作品中加入过多个性和情感的笔触。但是到了这个时期,艺术家可以更加自主、自由地去创造。对于丰满女性形象的塑造,也从之前的实用性扩展到了非实用性、形式性。在这些女性形象的背后,往往隐含着艺术家本人的思考和诉求。

来源:中华网书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