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7-10-30 12:11
秦汉、唐宋、明清和现代,几种风格在这个80平方米的空间里重新组合。
在长期从事环境艺术空间教学与实践中,福建手作创意艺术协会会长高宇辉一直致力于探讨中国古典人文精神与当代文化空间的关系。也正因如此,高宇辉将自己的书房打造成一个兼具古典与现代的文化空间。
器物打造的文化氛围与空间
一张八仙桌,几把椅子,这组老家具高宇辉用了十年。房间里的器物,也大多是这10多年一点点置下的。17年前,高宇辉在福州五四北山脚下置下这栋房子,那时候他在室内设计这行已经干了15年。
经过两年的设计施工,2002年,一家老小搬进来。上面三楼为一家子正常起居之用,沿着楼梯下到最底层,是他的书房。楼梯正对着是厅堂,随着主人右转,左前方才是正经待客的地方。这间80平方米左右的书房。按他的说法:“就搞个结构,简单的几个大柱子。”厅堂、待客的茶室、中间休息处、往里木地台又自成一个静谧空间。结构简单,空间却不简单。
秦砖汉瓦的旧拓片,加上佛塔砖、琉璃砖,底下一溜的老书箱列着,秦汉的磅礴大气扑面而来;榉木山形纹的具列,搭配后头的山子摆件,又像水纹又似山形,一组简单的茶器,山水之间,不由深思茶性……空间中似乎处处内含学问,几组陈设让整个空间充满了古意和文人气息。但一个空间若只是这样,不免显得清冷了些。
养了几年的石榴树被台风刮倒死去,高宇辉便摘下几粒果子放在厅堂的几上留作纪念;去京都参访,于黄檗寺捡回来一个松塔,小心翼翼拿来放在茶坦刻板上,这是对日本煎茶道的祖庭——福州福清黄檗寺的纪念。
散落在空间各处的几个小东西和两大墙书籍让整个空间气韵柔和,冲散了一些陈味,揉进了一些人情味。
于是秦汉的磅礴大气、唐宋的文化韵味、明朝的简洁随性、现代的慵雅流线,形成了独属于高宇辉自己的“书房”。按他的话说,通过一些器物,营造一个氛围,这就是空间。
收藏,我是花缘分
说到器物,高宇辉玩得时间太久。32年前,刚大学毕业的他便开始在小桥头的古玩市场风出雨进,厅堂柜子上的汉代陶罐就是他的第一批藏品之一。楼梯拐角处柜子上的汉代陶罐,是他30多年前收的第一批藏品。
高宇辉不贪多,家具买一套就极少再买,柜子买了合眼的,日后再碰上喜好的也把持得住。但也有例外,遇到“黑老虎”(刻本拓片)和书箱,他是怎么也挪不动腿的。他对“带字儿”的较为痴迷,又喜欢那股子陈旧味,人家逮到新拓片就欣喜不已,他非得是旧拓片才入得了眼。
这些“黑老虎”在他的空间中随处可见,又兼喜欢旧联子,这边拆迁弄上一对,那边洪水冲来金山寺的对联弄上一边,处理干净了一道挂在墙上,将沉在底下的文化气韵提升到整个空间来。
碰上对头的朋友,再搬出一套古书。“霉味加上墨香,然后被虫蛀得斑斑驳驳,在灯下小心翼翼地翻开,我特别迷恋这种。”高宇辉说的是明朝的写经,一共6本,他收了5本。这是他极为得意的一个藏品,据说在国内收有完整版的博物馆只有两家。
但高宇辉从不刻意强求。“我不是专业收藏,这个月碰上,或者过5年碰上,对我来说没有区别。我碰上才买。”
高宇辉靠的并不仅仅是“缘分”。很多时候,是一种文化敏感,他把这种感觉形容为:“有时候,我也不知道是什么,但就是知道它不得了。”
几月前,高宇辉收到朋友发的一张照片,黑乎乎一个砖头。“我一看,不得了!”立马下手收回来。研究了一阵子,他认定那块黑乎乎的砖头是佛寺琉璃砖,唐代最高等级的寺庙最重要的地方才会铺设,因着这一笔又在圈子里掀起一个小高潮。
我是一个现代人
高宇辉有一套石灶和铁釜,每年只用两次,一次大年三十,一次初一。从广西买回来的荔枝炭在屋外烧熟至无烟气,再放在石灶上煮茶,煮完拿勺子舀到南宋的小陶壶中,再倒入客人杯中,仪式感十足;他会与朋友中秋之夜在京都用千里带去的古茶器品茗观月;会在鼓山之巅朱熹手书《海涛天风》摩崖石边煮水饮茶,远眺城市灯火,感受一把古人的山水情怀。
在高宇辉的空间中,钓鱼灯、稻草人还有他休息时躺着的皮质躺椅,都是当代最经典的家具设计。待客在茶桌,而一个人的时光多是躺着在这张现代椅上,就着一盏落地灯看书,对面音响放着心仪的歌曲。
高宇辉说:“人是活在不同的时代里的,我不是明代人,我也回不去,我们都回不去……中国传统文化是多时空、多元的,每个时代的中国文化精神是不同的,不能把自己搁在某个朝代。当下这个时代有我们中国独特的文化风格,往后一千年,也会成为中国文化特征之一。”
高宇辉的书房中有许多书籍有关日本,比如日本的茶道和器物,日本的历史文化。但相比较日本,他显然更喜欢中式文化。而这间书房,就是他得窥中国传统文化情怀的那一公分门缝。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郑三观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