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小孩子艺术”从此开始

文 | 大发

在逛现当代艺术画展的时候,你经常会碰到一些看起来很简单、很粗糙的作品,他们平铺直叙,看起来没有什么深厚的内蕴;线条简单,似乎也没必要花时间去解读;色彩多变,但是好像也没有什么过人之处。有的作品你会觉得小孩子也能画出来,甚至让小孩子画效果会更好。

法国画家让·杜布菲的“原生艺术”就是这样,你看这幅画,杂乱的背景上涂抹出了一位裸体女性,她既不抽象也不具像,既不立体也没有什么光影的变化,这样简单粗放的画法简直让你连解读的欲望都没有。

如果告诉你,杜布菲被誉为“法国二战后最伟大的画家”,你还会这么想吗?你应该会不得不对他表示出一些尊敬,但是又因为欣赏不了他所谓的“原生艺术”只好选择敬而远之。

让·杜布菲

“原生艺术”是杜布菲19世纪40年代提出来的概念,那个时候超过四十岁的他终于下定决心走上艺术创作的道路。高傲的杜布菲不屑于传统美术的艺术手法,也对当时世界主流的抽象艺术漠不关心。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儿童创作的图案都可以从成人世界里找到具体的事物,但稚嫩的绘画能力往往会打破写实的常规。也正是因为这种碰撞让杜布菲感觉到了某种难以言说的力量,激发了无穷的创作灵感。他马上就开始着手走向这条半具象的艺术之路,做了很多图像的实验,这幅《又大又黑的女裸体》就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透过他对儿童绘画的刻意模仿,你能感受到杜布菲对儿童绘画里的那些天真自然的元素和原始力量的追求。

可是很快,杜布菲就发现了儿童绘画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因为由于儿童的认知局限造成的题材限制与重复,他觉得必须寻找其他的路。

1945年,杜布菲走访了瑞士的几家精神病院,接触到了很多精神病患者创作的艺术品,那种与儿童绘画一样游离于主流之外的新的艺术形式让他深受启发。他开始不局限于传统绘画的材料,而是用沙子、泥土、石膏、木片、油灰等各种材料创作,让画面呈现出粗糙多层次的绘画效果,这就成为杜布菲艺术的标志。

晚期风格作品

回到《又大又黑的女裸体》这幅画的本身,你能看到杜布菲类似小孩的涂鸦背后是对传统绘画技法的扬弃,是对绘画主题的再造。尽管与巅峰的“原生艺术”还存在差距,但一样会给人深刻的印象,就像杜布菲自己所说的那样,这种“原始且含糊的方法来表现事物……会给观众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