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琢玉来了 | 艺术的力量:西方艺术史 ·印象主义(10)


         



很多人认为印象派和以前是割裂的,实际上西方的艺术从来没有跟前面割裂过。

 

柯罗就曾经这样表示:“在一切景物面前,必须使自己服从你的第一印象。”,只不过印象派的这个印象是落实在那种比较张扬的色彩上面,而柯罗的第一印象是带着一种人文情结在看待眼中人文情结的自然。印象派是把眼前看到的光和色大胆地反映出来,古典大师都强调绘画和人之间的关系。

 

毕沙罗与柯罗


【法】柯罗《拾柴的农妇》 布面油画

1871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柯罗的作品有一层薄纱的感觉,有诗情画意。其实在绘画技术上,印象派和柯罗是不能比较的。柯罗绘画手段多样且灵活,没有任何炫技的成分,画的特别的朴实。古典绘画就是这样,所有炫技的作品实际上都是背离古典艺术。


【法】毕沙罗《蓬图瓦兹的繁枝林》

布面油画 1877 伦敦国家画廊


毕沙罗的作品在画技上就显得简单了很多,包括整个印象派都是这种感觉,但他们强调的是色彩之间的感觉。红红的屋顶,蓝蓝的天空,绿绿的杂草,还有环境色影响的树,而且树的这种排叠就像排比句一样,不停地在强调色彩。

 

毕沙罗的作品和柯罗的作品之,还是有一定的相似性,都一种比较静谧的感觉。

 

毕沙罗与莫奈


【法】 莫奈 《林间小路》 布面油画 1876 费城美术馆


莫奈的作品用笔很厚,是点绘的方式。莫奈晚年的睡莲画的很放狂,就像中国的大写意绘画一样,他中年的作品画的相对比较实在,多多少少有点儿对固有色微妙的追求。


【法】毕沙罗 《蓬图瓦兹附近的坡道》

布面油画 1878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毕沙罗这个时候也是以点绘的方式来完成作品,画的感觉也很好,仍然能看到有柯罗对绘画比较有人文气的理解。


柯罗与米勒


【法】米勒《牧羊女》 布面油画 1873 波士顿美术馆

【法】毕沙罗 《牧羊女》 布面油画 1881 巴黎奥塞美术馆


在题材上毕沙罗跟米勒特别像,他也特别喜欢画田园生活、牧羊女、农人这种特别质朴的人物,他不太喜欢表现城市生活,这一点和他的老师柯罗和巴比松画派一样。

 

米勒大师的厚重完全是古典绘画色彩和轮廓的使然,但米勒的作品在这方面特别强烈,他的造型浑然一体,有浇铸出来的感觉,用色用笔很厚实,就像羊毛毯一样,但是不太过分追求环境色。古典绘画对环境色的理解和应用一定要服从于固有色,这是一个区别,是一个标准。

 

毕沙罗喜欢米勒那种厚重感。毕沙罗的造型用色用笔的感觉和米勒确实有点儿像,最重要的是两个人对于绘画的理解,那种圆融、朴实、厚重以及不厌其烦的表现很像。

 

我们看莫奈的作品给人一气呵成感觉,好像在听交响乐,但是我们看毕沙罗的作品好像我们要耐着性子去读一本小说一样,一页一页地翻。所以毕沙罗的作品其实非常耐看,尤其是画的细节放大之后就像织出来的一块毛毯一样特别厚重,所以也有人说他是印象派中的米勒。

 

毕沙罗整体上还是倾向于古典绘画,倾向于巴比松画派,所以他是印象派里比较特殊的一个人。如果我们从巴比松画派看到毕沙罗的作品,再看到莫奈、雷诺阿的作品,也许带给你的那种紧张感没有那么强烈,他算是中间的一个过渡性的艺术家。

 

总之,毕沙罗直到他的晚年,风格才逐渐地明确起来。这和他晚年的身体状况和他的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毕沙罗早年一直到他晚年之前作品很难卖的动,而且他的家庭又过的乱七八糟,所以这对于毕沙罗都是一种打击。


毕沙罗的生活充满艰辛,但他没有怨天尤人,却在其中发掘着美感和诗意,留给了我们欣赏绘画的快乐。他对自己的儿子说:“一切事物都有美,问题在于如何表现。”晚年的毕沙罗仍然坚持勤奋创作,随着丢朗·吕厄的成功,毕沙罗的生活质量有了改观。60多岁之后,由于腿疾无法再深入大自然,就天天在巴黎家中的床边作画,直到病逝。晚年的毕沙罗经常在巴黎的公寓楼中生活,所以他经常描绘蒙马特大街的街景,毕沙罗晚年的作品色彩丰富细腻,充满了灰调子的过渡,形成了一种细致而丰富的闪亮的灰调子,朦胧且明亮,体现着光线在空气中的颤抖。笔触顿挫而不失活泼,粗犷而兼具精细,表现了最独特的绘画风格。


巴黎蒙马特大街

【法】 毕沙罗《冬季清晨的蒙马特大街》

布面油画 1897  大都会博物馆


这是毕沙罗晚年的代表作《蒙马特大街》,我们在看这样作品的时候不由得会想到大师柯罗在绘画方面对他的指导,一直在追求一种蒙蒙胧胧的高级的银灰色的调子,到晚年他终于追求到了这种感觉。

 

我们看毕沙罗的作品就给人一种从高层往下看,一切的光和色都在空气中颤抖。他的笔触顿挫感更加的强烈,笔触又短又粗而且又快速,所以毕沙罗晚年真正做到了自己一生对于色彩的追求。

 

毕沙罗是印象派中非常独特的人,首先他是一个特别坚定的人,其次他作品当中的信息含量非常大,他一的生几乎涵盖了从库尔贝出现之后所有的古典艺术流派的主要风格,这在毕沙罗早期的绘画中都有体现。

 

毕沙罗晚年的作品终于形成了自己标志性的风格,画的是街景朦胧且带有高级的明亮的灰调子的感觉。毕沙罗的风景画得也非常好,但是街景显得更独特。因为印象派所有画家几乎都画过风景,但在城市题材里画得独树一格的人以毕沙罗为主。


“如果我必须重新来一遍,我还是要走这条路。”

——卡米耶·毕沙罗


毕沙罗是西方艺术史里特别难能可贵的一位德艺双馨的人物,这样的大师在西方不多见,很多大师是性情中人像莫奈、德加脾气都非常火爆,但毕沙罗的一生都特别温和,他的作品没有任何大起大落。

 

如果没有毕沙罗,我们会觉得印象派的作品好像缺乏了一种重心,所有人的画好像都有种爆炸的感觉,但是毕沙罗的作品放在印象派里,你会感觉这个画派力量是比较均衡的。


毕沙罗是最坚定的印象派画家,他对印象派的重要意义甚至超过莫奈,他待人宽和、品德极好、赢得了所有人的钦佩,在印象派画家心中,他就像是一个大家长,组织展览、调解矛盾,是大家的主心骨,所以很多印象派画家尊称他为印象派的“摩西 ” 。

 

毕沙罗坚持参展,因为他的带动作用,印象派展览先后又吸引了塞尚、高更、修拉、西涅克等后起之秀参展,后印象主义逐渐出现。

 

在毕沙罗去世前的前一年,远在塔西堤岛的高更写道:“他是我的老师。”,在他去世后三年,“现代绘画之父”塞尚在自己展览的作品目录上恭恭敬敬地签上“保罗.塞尚,毕沙罗的学生”。毕沙罗还曾预言过梵高日后艺术的成就,会令印象派画家们相形见绌。


此时的梵高根本没有几个人知道,但是毕沙罗敢做这样的预言。梵高是西方所有画家中最著名的现代画家,这一切都如毕沙罗所言,变成了现实。所以人们称呼他为印象派中的“摩西”,他确实是印象派中的桥梁和中坚力量,是中流砥柱的人物。

 

我们看印象派每个大师作品的时候,如果你对他的性格,对他的经历有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再看会发现其实大家不完全一样,风格都不一样。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啦!

您有什么问题或者不明白的吗?

欢迎下方留言

我们将会集中时间请琢玉老师为您一一解答

欢迎和琢玉老师互动哟!


下节课见

作者:ARTPLUS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