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雅昌专稿】陈轴:发现自我的“在场”

“镜子不久后将在世界上消失,第一章:镜子里的假象让我看不清镜子”陈轴个展

“镜子不久后将在世界上消失,第一章:镜子里的假象让我看不清镜子”...

8

Cc基金会&艺术中心

已结束 3.4万+

2013年,陈轴曾用影像作品《I’m not not not Chen Zhou》,对自我进行反思;2020年,陈轴带着行为艺术作品《镜子不久后将在世界上消失第一章:镜子里的假象让我看不清镜子》回归公众视野,从另一角度再次阐释了对“我”的思考:人要发现自我的“在场”。这一次,陈轴为观者带来了三面镜子。

ZTmQfPsCjoyzGoQlirzSI4BRblmuiWlb7wDMb3FZ.jpg

4月18日,陈轴新作《镜子不久后将在世界上消失第一章:镜子里的假象让我看不清镜子》在Cc基金会&艺术中心亮相。

7IkeGPh1yk0lHdO1LfHwRbwcZY7eaWFXAXdeetkq.png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链接,查看陈轴新作现场直播

意外的是,直播现场,陈轴的儿子哭着要将父亲的面具摘掉,陈轴将镜子对着儿子,儿子哭着将镜子推开。

2020年4月18日至7月12日,陈轴新作《镜子不久后将在世界上消失第一章:镜子里的假象让我看不清镜子》在Cc基金会&艺术中心亮相,并与旧作《I’m not not not Chen Zhou》并置呈现。值得一提的是,陈轴为旧作订制了黄色的房间,他调侃那是过去的作品,希望从类似博物馆的视角重新观看。

xJLO1cuY6cPGsivNKegq2SiUWLE781v833pVTWYX.jpg

XUYbZWAxpxS1j82Wtf4HcXkzKsq2WvIE9iILwQgE.jpg

陈轴为《I’m not not not Chen Zhou》订制了黄色的房间,希望将其放入类似博物馆视角重新观看。

如果说7年前的《I’m not not not Chen Zhou》带着对现实的否定与迷茫。那么,在这次新作中,陈轴变得沉静、从容,作品带有些许冷冽的直指人心。癫狂的黄变成了静谧的蓝,象征热烈的大面积的红首次出现在作品中。《I’m not not not Chen Zhou》中人物的不断运动与琐碎并充满隐喻的表达,变成了艺术家在舞台的独自静坐。作品中的失衡感更加强烈:新作中,一面破碎的镜子矗立在展厅尽头。虽然表达方式有所转变,但陈轴的作品内核并未改变:一以贯之的黑色幽默,对“人的存在”的不断思考,以及对固有经验的持续拆解。当然,还有那面不断出现的“镜子”。

vQmAX6arf57sBp45nF2DvdaCnbTyN8IZwr3bOWgk.jpg

QW9v2w6bL4OcFl9i2J0JZof3uEgRoD8Yz0Xq3GqC.jpg

新作中被反置在蓝色背景中的镜子,上绘两条流线,隐喻镜子的反光。

gxYYPf1Tl4dlJc3y3Yy1PVU2LuuqddPBRKH4tXi1.jpg

新作中,倒下的巨人轮廓,手持一本不断重复同一笑话的书。

9Fvg6UH2Y08FavdoZtALKdqSCk5UKXeslZjygQAM.jpg

CEkqZSFha6pNcxzGyrvzX3r2lDuomGXVgTh0smvW.jpg

Wlm43YefsYdwSBhHMTeYvM3IyHIXeSfUmFjYooIN.jpg

“一本正经”的外文著作

在陈轴的创作中,“镜子”元素首次出现在《I’m not not not Chen Zhou》里:一个头脑不清醒的人对着镜子喃喃自语“这是一个我,还是两个我?”陈轴认为,“镜子”的有趣之处在于,人们很少意识到“镜子”的存在。通俗的说,人们大多会被镜子里“假象”迷惑,而忘记了“镜子”本身。即“镜子里的假象让我看不清镜子”。

XmXNgZfmLsm2fsalHoBBlCMIjfeu51rWrnTzqhO1.jpg

eUhX67yqwZXCMPDdaVgP9XsJJQqSnUVUSjlRaB13.jpg

8iGT3XlN4eA9RpqxEjvusSjmgtOZRFWLMohe4C9d.jpg

4月18日,陈轴戴着眼镜封死的面具在舞台中央照镜子。

人何尝不是如此?浮华世间,人往往过分耽溺于过眼云烟的生活表象,而忘记了自我的真切存在。为了让观者意识到这个问题,陈轴戴着眼睛封死的面具坐在舞台中央照镜子,长达3小时。物理意义的镜子并不重要,即便眼睛封死,观者只需在内心竖起一面镜子,便能关照自我的存在。

bbUngRdRtxgXnumCJIMDOg9zMTcx0Ski6tuVL911.jpg

观众在陈轴新作的舞台边静坐。

那么,新作中,陈轴是从哪些角度阐释“人要发现到自我的‘在场’”呢?一起来看看陈轴的回答。

Q:雅昌艺术网&艺术头条

A:陈轴

Q:你如何理解“镜子”这一元素?

A:“镜子”是公平的、实际地观看。

Q:为什么希望大家意识到镜子的存在,又在展览标题中写道“镜子不久后将在世界上消失”?

A:算是一种恐吓吧。如果再不快照照“镜子”,那么它可能真的会从世界上消失。

Q:创作的过程中有什么有趣的事情?

A:有一件事情蛮有趣,我经常逗我的娃,有时候他哭闹,陷入一种情绪时,我就会拿一面镜子照他,他看到镜子里自己哭闹的样子就会很生气。他就哭着要我把镜子拿开。镜子会让他认识到自己的“在场”,当时的这个“在场”就是他在闹情绪,他被情绪带走了,忘记了“自己在闹情绪”。

不过镜子只是个道具,并不需要一面实体的镜子。

Q:那我们如何去找到这面“镜子”?

A:不需要找,我们随时可以注意到自己当时所处的情况,一注意,就会意识到自己的“在场”,比如现在你正在看着这篇访谈。

Q:创作过程还顺利吗?有没有遇到什么难以突破的地方?

A:基本顺利,一下子想不起来什么难以突破的困难,总体比较偷懒吧。

Q:为什么在新作中使用首次使用了红色?

A:直到今年用了红色,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的创作用了三原色:黄、蓝、红。我并没有刻意设计,颜色在创作中自然显现了。黄色时期,整个人都很愉悦,有一种迸发的感觉,有点神经质,对一切都充满质疑。后来,我离开艺术界3、4年,人沉静了许多,慢慢的我画画就只剩下蓝色。

红色是能量,今年我意识到我需要更好的掌握能量。

Q:您曾说“现在回头看,觉得黄色时期的自己有点不自量力”,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A:现在回头看,那时候我以为自己看明白了很多事,但实际上对世界只是一种文本上的认知,它并不是我的真实经验。那段时间,忽然间接触到很多事很多理,觉得自己仿佛揭开了世界一些秘密,这些文本如此高明,以至于我真的觉得自己理解了这些文本。所以,当时很癫狂,有一种解开偈子的狂喜。现在想想,那时候离世界的真实状态还很远,所以觉得那时自己有点不自量力。

Q:这两件作品都是关于自我内心的探索吗?您觉得,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A:语言充满着诡计,只要开口,很可能立即掉入陷阱中。我有点无法回答,因为,首先我们得对“自我内心”有相同的定义。

至于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其实我一直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喜剧演员。

Q:您曾说“希望把自己放在一个危险的境地”,在日常中,是如何实现的?

A:我想是逐渐的不期待,不期待想象中的结果。

雅昌原创,非经授权,禁止转载。

作者:李家丽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