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王静艳,上海美术学院研究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博士。教育部课题《现代汉字正文字体设计规范研究》主持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文字艺术设计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海粟美术馆特聘研究员。)
什么是布白?布白是汉字艺术特有的一个规则。西方人的观念是底图关系,包含主体和背景的关系,这里面就分出了主次。但是中国人不同,中国人看字是一种阴阳关系,大家都知道太极阴阳,阴跟阳共存共济。中国人眼中的黑白同样也是互相生长,没有主次之分。所以在观察中文时,黑色的字部分和白的空部分都同等重要,观察白实际上就是在观察黑。
笔画将空间分割成白色和黑色空间,黑色的部分就是字黑,是阳的部分;白色的部分就是字白,是阴的部分,这两者互生互融。黑色的部分变粗了,白色的部分就变细了;如果白色的部分过细过小,黑色部分的设计肯定有问题;如果白的部分不稳定,黑的部分也不会稳定。
“布 ”即安排、布置,是对于白空间的精细安排。“布” 字很形象地道出了汉字结构安排惊心动魄、勾心斗角的感觉,如排兵布阵一样法度森严。“匀称” 指的是视觉上的平衡感,源自对字结构的惯性审美和对布白的视觉判断。
清代书家张树侯说:“历代名人遗墨,虽风致各殊,而布白之匀称则一。”意思是历代书家名迹虽然风格不同,颜体、柳体、赵体等,各有千秋,但是,讲究布白匀称是共通的。对于汉字设计艺术而言,“白” 很重要,白不能过大或者过小,应该是中和这个状态,这就是所谓的“称”。匀是指平均的,称是指相称的。
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在《艺术与视知觉》中提到,“平衡” 意味着事物达到某种最好的状态,它处在一种微妙的停止状态,刚刚好,不能过左也不能过右。我们要寻求的就是这个刚刚好的“白”,他认为这是一个绝好的艺术家最敏感的艺术体会。那么多人做字,好的标准何在,取决于制作者对于空间的敏感把握。
中国的艺术家对于“白” 也有很精妙的说法,有一个词叫“间不容光”,就是形容这个间隙严谨的程度,不能有一丝光透进来。
匡廓之白,手布匀齐;散乱之白,眼布匀称。比如“田” “日” 这样的字,是可以用计量的方式来实现匀称的;散乱之白,比如“匀、齐” 这些不规则的字,必须用眼睛非常敏感地抓到它匀称的感受。当然,匀称并不是指一个字的内部空间单元的绝对平均,而是处于一种视觉协调的状态,这就是所谓的“称”。
如何实现“匀称” ?我考虑了不少方案,最终认为从汉字的结构出发是最为直观的方式。所有的汉字都是由部件组成,比如这个比较复杂的“赢” 字,由五个部件组成,我们去实现这个字的匀称的时候,首先要使其五个组成部件各自内部空间匀称。比如两横把月分成三个空间,这三个空间至少要是一个匀称的状态,还有“贝” 内部空间左右均衡,“凡” 内部空间上下均衡……其次是部件之间保持大致一致,在视觉上给人匀称的感受。最后整体拼合在一起才会有一个匀称的感受。通过逐个部件的分析,我们可以很细致地将白空间的匀称一步一步地分析好。
接下来讨论布白与其他规范之间的关系,首先是布白与字面大小之间的关系,对于现代汉字设计而言,布白是常用的“观察” 方式,重心是否平稳,大小是否一致,墨色是否匀称,都可以从布白找到答案。布白可以分为内白和外白,同样大小的字号,字面的大小(字面就是这个内白,加上字黑的部分),会根据内白和外白的比例变化有所不同,使字面的大小呈现出不同的表现方式。当内白大的时候它的字面就会显得大,内白小的时候字面紧缩就会显得小。
其次是布白与重心之间的关系,重心不稳那么布白必然失衡。我们看“皇” 字,这个例子可能有一点偏激,但是足以说明问题。这个字的重心太靠下,当你把这些笔画抽取出来的时候会发现它的布白是不匀称的。重心处在合适的位置,它的布白也会比较舒服。
关于布白与墨色的问题,还牵涉到“字重” 的问题,所以有时候最小的字重和最大的字重的布白是最难控制的,单字的布白越小则墨色越重,在不同的字重当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图中黑体不同的字重,字重越大,笔画越粗,布白越小,墨色越深,到达最大的那个字重的时候,内白已经压迫到很小的位置,墨色几乎是全黑的。另外,字间距、行间距的变化也会使墨色产生变化,字间距、行间距其实就是整个篇章的白。
接下来谈谈布白的调整方法,布白的调整方法可总结为四条。第一是布白的节奏感,第二是匀称,第三是匀称中的变化,第四是偷笔的问题。节奏感主要是对于补空这个概念的论述,怎么样通过补空寻找布白的节奏感,在此不做深入解释。
怎么寻求白空间的匀称?因为几乎每一个汉字内白的空间单元都是不匀称的,不会每一个字都像“田” 字一样有非常匀称的结构,如“均” 字,其内部白空间不对称。汉字内白的空间形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非均匀排布和均匀排布。非均匀排布指的是内白各单元空间的面积差别较大;均匀排布指的是内白各单元空间面积相近。单字内白诸单元空间的分布乍一看非常随意,几乎找不到任何规律,但实际上却不是这样——空间尽管大小不一,但细细比较我们就可以发现,一般来说较大的空间面积大小相近,较小的空间面积也相近。如此一来,非均匀排布的字其布白其实也表现出规律性的特征。
由此, 对于本身均匀排布的内白在设计时保持匀称即可, 例如“田” “日” “米” “且” 等一些空间排布极为规律的字。而对于绝大多数本身结构并不匀称的字,就可以从以下两点进行调整:
一、空间面积的种类尽可能地少。图例中的“空” “催” 两个字,一个是上下结构一个是左右结构,内白的单元空间层次也比较多,“空” 字大约有三个级别的单元空间,而“催” 有四个级别,每一个级别的面积接近。一般来说应该尽量减少空间面积的种类,以达到整齐匀称的目的。
二、每一类空间的面积尽可能接近。组成单字各部件的笔画繁简不同,很多时候内白各部分面积的均等是不能达到的,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让面积的种类尽可能减少,让每一个单元空间都尽量与某一类空间靠近,是达到均衡的好办法。这是在汉字结构组合性质(大部分汉字都由若干部首组合而成)的制约下,让内部空间匀称的合理安排,是汉字书写中字结构排布的基本原则。但是,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着完全的匀称,应保持大面积单元空间与小面积单元空间的大小差异,使布白有节奏变化,有聚有散、疏密相济才能使布白避免散碎。
此外,我们不仅仅要追求匀称,同时也要注意细节的变化。汉字设计不仅要求统一,还要有所变化,变化使汉字设计产生一种气势和生动感,如果没有变化就会显得呆板木讷。
我们可以观察几个字。如果将左右对称的字进行了一个左右的镜像翻转,就会发现其实左右空白面积是不一样的。比如说“田” 字右大而左小,这又对应了汉字左密右疏的规律。
著名艺术史家沃尔夫林(Heinrich Wolfflin)有两篇文章都谈到左右不对称的问题,一篇叫《论绘画的左右不对称问题》,另一篇叫《将拉斐尔的画翻转过来之后产生的问题》,这两篇文章都讨论了艺术当中左右不对称的问题,将一幅绘画镜像翻转以后,原本平衡的构图就不平衡了。他将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像》左右翻转,本来是非常稳定的三角形构图,翻转以后就显得不太稳定。由此,他意识到,人们欣赏艺术作品时,有从左往右、从上到下的观察习惯。这样的方式一旦固定下来,原先的构图翻转的话,审美天性就会让人感到不舒服。汉字也是一样的。汉字从图形演变而来,也有图形的视觉审美特征在里面。如果将空间特征翻转过来,把这种常态改变的话,就会发现其中微妙的变化,就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失衡了。将空间进行分割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左边和右边是有所不同的,在统一当中要有所变化。
再比如说上下结构的“日” 字,实际上是上面空间小,下面空间大。
最后是“偷笔” 问题。笔画很粗的时候怎么处理内白,是很多设计师棘手的问题。如“粗體” 二字,在同样大小的一个字框里面,要把“體” 字这么多的笔画放下,它的线条必须变细,当线条变细以后,这个字和“粗” 看起来字重就不同了。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偷笔” 就是一种解决方法。将外轮廓保持统一的粗细,内部的线条变细,甚至有些线条就悄悄地消失了,保持笔画在视觉上的粗细一致。这种将外部笔画保持原宽度,内部的次要笔画变细的办法,在书法中特别是在楷体的书写中也是一种常用的手法。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