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齐白石的艺术观念与绘画实践是自相矛盾的。
他想:太似则媚俗,不似是欺世,真理,应在似与不似之间。
但是,要做到这个“之间”,又确实太难太难了。
为此,他索性直接就把这两个方面的极致,生硬地画在一张纸上:一方面要求自己做到“太似”,极尽其能地媚俗。一方面又明目张胆地任自己挥笔写出“不似”,竭力地欺世。
他老人家错了!
我认为,错在:生吞活剝古人对写意画的境界的正确理解。
这个“似与不似之间”,就是对意象的传神,最终的目的,就是神似!
艺术家通过对客观意象加上主观情感综合的理解,达到神似的把握之后,再用中国写意画的绘画技艺,去成功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这种强烈感受,创作出“人人心中所有、个个笔下所无”的独特意象艺术作品。
这就中国写意画家最高的艺术境界。
【李福林】
齐白石作品:蛙声十里出山泉
世人皆知,
齐白石老先生在他漫长的一生中
画出了很多好画和留下了很多好故事。
我认为他的好画主要有:
《发财图》、《不倒翁》、《蛙声十里出山泉》
以及人们喜闻乐见的虾等等;
好故事除了与画有关的以外,
最让人感动的是:
一个以画为生的老人,
在倭鬼入侵家门之时,
竟然自绝生计不再卖画!
中国人民没有忘记他,
正是这些好画和好故事,
让他荣登“大师”的宝座,
令人敬仰万分!
他光荣的一生,
在进行中国写意画实践的同时,
还在中国写意画理论方面做出了一个重大的贡献,
那就是他说出一句让天下人为之称赞的至理名言:
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太似为之媚俗,不似为之欺世。
但是,
他老人家说完之后,
在艺术的实践之中,
他却又非常地纠结:
他往往在充满激情地挥笔写下几笔粗枝大叶之后,
余兴末了,
就集中精力不厌其烦地加上一只极为精细的小虫
(也有证据表明,有些精细小虫是他请人代笔所为)!
我认为:
这时的白石老人,
他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说过的那个伟大理论,
完全忘记了中国写意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艺术的本质!
他为了迎合一些人的审美需要,
他背离了写意精神的宗旨,
在粗枝大叶的几笔之后(或者在画了精细的小虫纸上),
极其没有艺术信心地、机械地添补着......这是这么一来,
他就犯了一个艺术家所不能犯的不伦不类的低级错误:
僵硬、标签,图解了艺术创作的语境。
中国画的精髓,
就是写意精神(包括工笔),
它不以外形的“肖似”为目的,
而是以“神似”为宗旨的艺术。
这是任何人都需要经过“从理解到接受”的一个过程。
他老人家真是非常非常地纠结:
他把自己推向了两个方面的极致:
一方面要求自己做到“太似”,
极尽其能地媚俗。
一方面又明目张胆地任自己挥笔写出“不似”,
竭力地欺世!
是的,
他真的很纠结;
他始终认为大俗则大雅!
在媚俗中,
他炫技似地画的一只苍蝇,
也被后人拍卖出了天价!
诚然,
齐白石老先生也是人,
是人就难免纠结、难免出错,
画了一些错画!
(可是,非常遗憾,几十年来,国人却还为之迷惑着浑然不觉其错也!)
其实,
让齐白石老先生在艺术的圣坛上赢得殊荣的不是他的大俗,
而是他经历了大俗之后,
所创作出来的、符合艺术创作规律的那些雅作!
中国写意画,
这似与不似之间“神似”的艺术尺度还真的很难把握!
切记:
正因了其难,才更显其强大的艺术魅力之妙也!
李 福 林
五十年来
一直走在艺术的学习与创作的路上
主要作品有
油画、水彩画、宣传画
中国写意画(包含花鸟、山水、人物)
中国书艺
文学、摄影、音乐、文论
等
--------------------------------
谢谢阅读 欢迎关注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