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的确,我的这批“现场”的场景写生在国内几乎是绝无仅有的,特别是这样成规模地创作。将这批关于“现场”的作品做个展览,用以探讨它与超写实之间的关系。”——冷军
保持良好的作画状态对一个画家来说非常重要
新视觉:这次与美术文献中心的合作与之前办展有哪些不同?
冷军:与美术文献中心有过两次合作。上次是2005年,也是关于写生的作品。文献中心的展览都会有其自身的方式与角度,尽管两次同样是展出写生作品,但是,这次展览是想通过我新作窥视出与之前超写实绘画间的一些秘密。因为这两个几乎南辕北辄的风格,同时在发生一个人身上,这本身就值得去研究。文献总监刘明对我说过:“你的超写实部分作品已属被认可的了,我们没什么兴趣,我们的兴趣想知道些更有意思的,有探讨价值的东西。
新视觉:本次个展属于您创作的哪个阶段?或者说与过去创作相比,新的探索在哪里?
冷军:这批作品就是我无意中的偶得。与朋友们一起画写生时的一个动机,有练手的目的。因为超写实绘画的绘制过程非常的漫长,而漫长的绘制反而会对“绘画”这个东西越来越迟钝,为了保持良好的绘画状态必须“画”起来、“快”起来,因此我一直将我的写生称为“磨刀”,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在我的身上体现为能一直保持良好的作画状态。就如同运动员的竞技状态一样需要时常调整,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出了一批好作品是我始料未及的。
新视觉:题目“现场”有何深意?
冷军:这有点像“禅宗”公案的文字游戏了:一群画别人的人同时也在被别人画着,“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感觉,呵呵!其实没那么多的湾湾经,就是画画而已!
新视觉:好像这批新作的笔触没有之前那样的细腻,出现了很多模糊的处理。这是一种转变吗?
冷军:谈不上变化!这是一批和我过去的超写实绘画完全不同的作品,其实是一批写生的练习,只不过是说前人没这样画过,或者是没有大量的这样的画过,已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写生练习了而已。我的超写实创作仍在进行,没有中断。
只有现场才能激发出画家的作画欲望和冲动
新视觉:画室中的艺术家和模特成了你绘画的主体了,为什么会这样安排?和主题“现场”有什么关联?
冷军:我描绘的就是我们整体一起画画的场面,是现场画的,而不是对着照片去画的,是纯粹的现场写生,画照片和画写生是有本质区别的。如果是对着照片我根本就不会有想画它的念头,画家作画也是需要状态的。只有现场才能激发出画家的作画欲望和冲动,“想画”比什么都重要。再者,这样的现场写生难度很大,一天的时间在一张50×70(CM)的布面上完成一个复杂背景和若干个行动自如的人物,可想而知!因此这样高难度的作画对象,才真正具有挑战性,激发作画的欲望,同时也更能达到我“磨刀”的效果。
对年轻一代感到骄傲,同时存有忧虑
新视觉:作为前辈,您对从事写实绘画的年轻艺术家们有什么期许和忠告?
冷军:首先我真的为这些年轻人感到骄傲。能在当下如此眼花缭乱的现实中静下心来画写实性绘画的确不容易。但必竟时代不同了,现在诱惑太多,莫说静心画画,先能静心就已是大大的了不起了。我真不敢想自己遭遇这个时代其后果会是怎样?很难想象!所以为此我要向他们表示敬意。另外,我也为他们感到一丝忧虑:写实性绘画可以说是绘画艺术中成功率最低的,有人将其比喻为剑走偏锋,稍不留神便是万丈深渊。写实性绘画太通俗,一是一,二是二,好坏是一眼就能看出来。假如将一件写实性作品和非写实性作品做个比较,满分均为十分。前者没有九分基本不能算好画,七、八分就不是很受看了,低于七、八分就不及格了。而后者则不同,有几分算几分,都不致于难看,说不定还能被弄出什么新意来,是吧!因此就我观察当下许多写实青年还没有真正领会写实绘画的根本或真谛,真的把它通俗化了,完全是用一个普通常人的眼光在看、在理解,而没有上升到一个美学的高度。这样直接导致外行人画外行画给外行看的结果。因此大量的写实青年带着误会进入了这一行,以为有了照片就行了。其实照片仅能解决其中的“实”,要解决“写实”还要在“写”上下功夫,“写”才是根本,没有“写”就没有审美,它就是照片,就会失去这种艺术的全部意义。
“写实”还要在“写”上下功夫,实力是硬道理!
新视觉:那么怎样解决问题?
冷军: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要将普通人的眼光上升到专业眼光,提高审美观念和绘画趣味:西方古典和十九世纪绘画能教会你如何造型和色彩,而中国传统艺术则是提高你审美境界的重要途径:写意、书法、篆刻等莫不如此。许多油画家都忽视了或漠视了这一点。另外从事写实性绘画不要仅凭兴趣,因为它太通俗容易引发你的兴趣,但你没有那“金刚钻”还真不要盲目去操持它,写实绘画是要扎实的基本功做基础的。另外多看,多读,,多练习,多思考也特别的重要。如果说非写实性绘画的成功法宝有多条,那我告诉你写实性绘画的成功法宝就一条:实力是硬道理!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