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英文方块字书法:爱的阐释(Narratives of Love)》,徐冰,纸、墨,2023
2023年9月27日751国际设计节开幕式在751图书馆举办。本届设计节由王乃一、薛天宠共同策展,以“爱的阐释”(Narratives of Love)来回应主题“传承与回归”(FUTURE PAST)。以751国际设计节这一中国顶级设计盛事为契机,全球最杰出的“爱”的实践者与研究者汇聚于此,从多个层面对“爱”的概念进行思辨与解析,其中包括国际著名艺术家徐冰、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诗人西川、音乐家朱哲琴、教育家李玉峰、设计师又一山人、艺术家费俊、建筑师马岩松等,诸多维度的讨论彼此共在,交织共振。
爱是什么?越是熟悉的词汇,我们就越是对其真正的所指感到陌生。爱,在当代文化艺术流行的晦涩语汇表里显得过于日常,它被误认作是没那么深刻的概念。然而,爱的匮乏或过度泛滥正是现代世界诸多问题的症结所在。对爱进行阐释,从而揭示爱的无数种可能是必要的,并且是十分紧迫的。“爱的阐释”(Narrative of Love)主题展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展览由751国际设计节主办,携手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和国际艺术与设计院校联盟(Cumulus)共同支持。“爱的阐释”灵感源自大卫·卡德曼(David Cadman)教授和谢托·吉尔(Scherto Gill)代表的威尔士大学三一圣大卫分校“全球人类和平研究所”(Global Humanity for Peace Institute)所发起的一项为期五年的全球研究计划。植根于理论的前沿探索,主题展汇聚了享誉国际亦深耕在地的艺术家、设计师、建筑师、思想家和活动家,以“爱”感知当下,关注全球议题并提出引发时代思考之问。
大卫·卡德曼(David Cadman)肖像
“只有在爱中通过爱,才会被揭示和实现事物最内在的真实性。这样的爱不是一种神圣的品质,更不是一种个人的属性,只是一种人性的、情感性的东西。离开了爱,世界就没有存在的理由——“上帝如此爱世界”——离开了爱,世界就没有存在的目的,所有其他目的要么是辅助的,要么仅仅是虚假和多余的。
——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全球人类和平研究所”教授 大卫·卡德曼 David Cadman
谢托·吉尔(Scherto Gill)肖像
“人类存在的这种精神维度预设了人类是价值观的承载者,无论我们的种族、社会、文化、宗教、性别和其他差异如何,其尊严和内在价值都应受到平等的尊重和欣赏。将人类和我们的生命视为非工具性的价值对于理解我们的福祉至关重要。”
——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全球人类和平研究所”总监 谢托·吉尔 Scherto Gill
爱的辨析
爱,这个简单、纯粹的中文词可以被拆解出多层语义,“拆解工具”是另一种文明的语言。古希腊语里,爱对应着四个词语:storge家庭之爱,eros爱欲,philia友爱,agape圣爱。展览“爱的阐释”无意于偏执地解析某一种爱,而是将上述四重爱的意涵编织入策展叙事内。对爱展开的思辨,同时也是有关人性与伦理的考察。有些爱出于利益,利益的纽带绑定了彼此;也有爱基于快乐,用时髦的表述来说:那种爱能提供情绪价值。然而,如果关系内的物质利益发生冲突、愉悦感消失,双方也就不再互爱了。
这是我们所生活的此地此刻时常见到的情况,爱脆弱地存在于人与人之间。当然,消极的结局并不能否定之前积极的过程。亚里士多德论及友爱的时候,正是将前述两种爱作为讨论的对象从而提出了第三种进阶的友爱。爱的目的随着“进阶”而得以升华——这句话却不能反过来说。因为升华并非是由于目的改变造成的,而是友爱主体的特质提升了他们之间的关系。高阶友爱的主体应当是善的、是义人。可见,亚里士多德对爱的主体提出了一项很难达到的要求。
说理式的教导对于改善爱的主体境况收效甚微。我们常说:知易行难,知善是简单的,行善却是有难度的。因此,展览“爱的阐释”降低了说教的成分,别出心裁地引入现象的维度来感染人。爱,在建筑师马岩松的设计中是一种空间实践。他关怀的主体是人,是人对地方的归属感、情感记忆乃至未来想象。空间建立起新老历史的对话,爱贯穿于其中。建筑空间引领人们跳脱出琐碎的日常,从爱的时空去观看、想象生活。音乐家朱哲琴对爱的阐释则借助于声音实验,她创作的音乐题目和其中唱词取自《诗经·陈风·月出》。月出的意象由苗族情歌《假如你是一朵花》的采样引入,朱哲琴寻访到的民族音乐与她书写的旋律浑然天成地融合着。整首歌对“爱”只字不提,却淋漓尽致地诉说着爱。
马岩松 肖像
朱哲琴 肖像
朱哲琴《稻花魂》
听者在跨文化且充满未来感的时空里由强弱长短不一的音符引领着,迈入向善之路。爱的辨析采用着另一套语言,它从我们的耳朵潜入我们的意识。视觉因素看似缺席,但乐音的流动却足以在脑海中划出一道道线条,最终结构出一幅复杂的图景。听,在耳道里涌动着的爱的振动波正摩挲出一番有启示意味的讯息。我们原本闭着的心目,随着天籁之音开启。爱的本相至此才揭开遮蔽它帷幔的一角。
爱的语言
爱,时常被滥用和误用,导致非爱的情况。有人将生存本能视作伦理行为的唯一动机,将爱排除于伦理行为之外。在此观念中,人沦为动物性的、毫无精神价值的存在。还有人把爱降低为空泛的情感。爱任由情绪、感受支配,缺乏原则。而最严重的非爱形态乃是以爱之名实施的暴力。爱扭曲成了占有、自私、唯我独尊的产物。非爱行为给爱本身蒙上了一层晦暗的阴影,亦诱发着现时社会的危机——我们对于爱的力量失去了信心。
文化艺术重建着人们对爱的信赖。实践者们将美的对象放置在观看者面前,观看者则向美的对象投射爱欲。审美在这层意义上是生产性的,作品“生育”出美的意义,消解个体本能性的对死亡的焦虑。同时,作品也是由作者“生育”的,创作行为贯穿着作者的生命意志,由爱欲所推动。爱欲延续着生命,富于创造力,它处于恶的对立面,抵达至善。爱,使我们这些微小的个体在特定形态的“结合”里获得了永恒的生命。美、至善和神圣合而为一,它们共同指向爱。
人们总是倾向于为爱设定太多条件,以致于爱失去了其具体和真正的意义。语言中对爱的误用滥用值得警惕,同时也必须强调语言不应该是爱的唯一条件,它不可成为表达爱的藩篱。徐冰用几十载光阴探索语言及符码,他被广泛认为是当今语言学和符号学方面重要的观念艺术家。他创设“英文方块字”,组成一套形似中文书法、实则为英文字母的新书写形式。他写下展览主题“爱的阐释”,作品逾越了观念与其表述形态、能指和所指之间的紧张关系,中文和英文两套语言系统里的既有概念都失效了。纸与墨化身爱的语言载体。
徐冰 肖像
古希腊语里的“言”(Lógos,即逻各斯)有言语、言说、交谈的意思。爱的“言”即爱的真理,它乃是合乎理性的“道”。言,可被了解,可以被传达。爱增进我们沟通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又最终反馈回来,增进我们对“言”的领悟。脱离爱的语言,人就不能相称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更遑论去认知和实践爱。爱的语言使人摆脱主观臆断和感受,超越文化和历史的局限,在彼此尊重和共融中团结,产生对话(Diálogos)。
爱的省思
我们倚靠理性去省思自身:当身边的近人生活在非正常的境遇内时,我选择了爱的道路吗?在现况无法好转时,我以怜悯之心向那个人传递了爱的讯息吗?我真的在爱着身边的人吗?这些问题的解答需要一种真切、实实在在的爱,而不只是一种来去无常的感觉。它必须是可感受到的、可触摸到的、可与其相遇的。那么,接下来的疑问或许是:爱以何种方式显明其自身,我们又要如何识别出爱的临在呢?
爱的省思需要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动作:看。这“看”不仅要调动双眼,也要启用其他的五官和心思意念。艺术与科技方向的前沿探索者费俊与代数几何数学家许晨阳、心理学家刘正奎进行跨学科合作。观众触摸装置的时候,数据采集设备将开始记录心率等生理数据。经过计算,得出触摸时观众的情绪状态。数据结论生成出一个个因人而异的动态三维图形,称为“情绪几何”。被“看”着的几何体,就是那藏于我们意念深处的情绪。
费俊 肖像
看的方向,从内向外。心中的爱,从小我拓展至大大的世界。身兼设计师和当代艺术家多重身份的又一山人(黄炳培)精准地分析了各国旗帜上不同颜色的比例构成。他让那些代表各自民族底蕴的符号消融,统一采用水平块面来呈现色的比率。结构上的共融,制造出几何意义上的共同语境。纷争、战斗、或是那些无谓的内耗随着具体向抽象的变动丧失了其原本的偏执。193张被重新建构的旗帜变为光与色的带状矩阵,显示在屏幕上。
又一山人(黄炳培)肖像
united color of 193,又一山人,影像装置,2023
又一山人以构图上的特殊设计求索爱共通的可能性。然而,爱的省思面临着俗世烦扰的玷污和阻碍,我们看却看不清,五官意念皆失掉了足够的敏感性。爱,难以在日常中被识别出来。即使体验到了爱,但是爱又极有可能缺乏必要的基础。那基础就是真理,爱与真理是并行不悖的。尽管爱居于优先的地位,但是倘若没有真理,爱就失去了判断和方向,我们便陷入了此前段落里提到的“非爱”窘境。一位20世纪的伟大哲人曾如此说道:“爱,要在真理中实践。”(Caritas in veritate.)
爱的阐释
“爱的阐释”灵感源自谢托·吉尔(Scherto Gill)和大卫·卡德曼(David Cadman)教授代表的威尔士大学三一圣大卫分校“全球人类和平研究所”(Global Humanity for Peace Institute)发起的为期五年的全球研究计划。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李玉峰教授主导完成了“爱的阐释——中国传统文化视角”课题,以个人、家庭、族群、国家、天下和自然等维度,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提炼和解读中国人关于“爱”的智慧之思,并展望、憧憬着未来之爱。
李玉峰 肖像
展览“爱的阐释”特别设立了文献版块,通过学术文献、动态影像、绘画海报、原创音乐、空间装置、文化对话以及专题论坛等形式,从观念、工具、问题三个角度展现“爱的阐释”。对于本次“爱的阐释”展览,大卫·卡德曼分享道:“爱自宇宙创世之初便在那里了,它是宇宙展开和进化的塑造之力。我邀请大家成为有爱的人、分享和表达爱的人、回应爱的呼召的人。”
“爱的阐释”上演着一出爱的多重奏,这演奏不单单关于爱的概念,它更是一套动作。“阐释”将纠正对爱的滥用和误解,它书写着对爱的重述(Restatement),即解读出一些新的爱意。所展示的个案都以其行动力阐释出爱内的尊重、理解、互敬、牺牲、施予、包容等内涵,邀约参观者从可见、可感的和谐之美里触碰到爱的真谛。
“爱的阐释”也升华成诗。展厅里播放着诗人西川朗诵着他所写的《开花》。诗句的字里行间皆传递着爱。那种爱,抱有热情,它可以联络起不同语言、不同文化里的主体。朗诵的语音、音调和节奏都在呼唤着我们蠢蠢欲动的心灵。《开花》变成一句爱的呼召:“开花吧!”带着爱走向他人,带着爱盛开。正如诗歌结尾所写的那样:“你就傻傻地开呀,你就大大咧咧地开呀开出你的奇迹来。”
西川 肖像
爱,有着启示意义。爱作为一种整体的力量可以帮助治愈受伤的心灵,解救陷于精神困境中的人们。在人类社会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的当下,展览“爱的阐释”意图弥合裂痕、搁置分歧。爱变为共通的话语,使所有群体走向互相尊重,所有文明体都彼此珍视。爱,提供治愈、转型和超越的能量。爱,是万物最终的归宿。
751国际设计节六大版块
751国际设计节依托于展览、论坛、公共装置等形式,通过主题展“爱的阐释”,平行版块:“藏物·于思”、“筑·居·思”、“游牧·艺览”、“驻足·筑景”、“涵育·共议”六大版块共同回应主题。以751国际设计节这一中国顶级设计盛事为契机,各版块内丰富且具有现实关怀的个案共同为基于当下的省思和行动提供滋养的土壤。不同学科、多重形态的“传承与回归”激发着各领域实践者持续探索的潜能。
【现场图片集锦】
751国际设计节现场
(图片由751国际设计节提供 撰文:Jerome)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