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现场 | 付晓东个展“得一之想”在柏林候鸟空间开幕

2024-04-07 16:00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4/bf8e34d3d9c5f372d699872661142d54.png

得一之想—付晓东个展

2024.3.31-5.18

学术主持:陶金

策展人:王歌

展览地点:候鸟空间 柏林

相非相,想非想

——付晓东作品柏林候鸟空间展记

文:王歌

疫情前后,晓东从北京到杭州,一个北方人到了南方;我从北京到柏林,一个东方人到了西方,貌似在辽阔地表上的迁移,西语中Diaspora有着离散的不得已之意,而与晓东、与我,都有着“向心”的内在驱动。如同代表水的坎卦“☵“,中心是阳爻,无论如何外在如何变易,中间有“一”一以贯之,有趣而吊诡的是,与她、与我,去国离乡,乃是一种本质上的还乡。

“玄而又玄“—— 旋与圆

从认识晓东,便觉得她有“灵媒”气质。在一个祛魅的世俗化时代,她的探索非常开放,可以吐故纳新,通融东西。在北京798的“空间站”勤勉策展十余年,她游走于子不语的怪力乱神与逻格斯主导的跨学科研究之间,毫无违和之感。近些年来,晓东回归传统书画,将其与当下观念艺术的表达结合,也将对艺术本质与自身生命的疑惑对照,以追问生命的究竟之问题。春花刚开,晓东就带着丰盈的画作来到柏林。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4374a91f813b6b0ee0a6504cf8d81b9d.jpg

生命树 纸本水墨 22x144cmx8  2024

如果说疫情三年意味着隔离、空白与不确定性,晓东便在这片真空中,创造出某种“妙有”。在她的《生命树》与《枝状物》中,我都看到危机中的生生,生生中的玄妙。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736c018773c78f7dba7814328493b5c3.jpg

生命树(局部)

“玄而又玄,众妙之门”。玄除了玄黑色,深远,还有旋转之意。如同“玄”的象形文字“”,表述悬挂的缠绕在一起的丝,用以染色。老子说的玄也有矛盾的纠缠,“有”与“无” 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晓东在作品中探索着不受自然遏制,而与自然共在的舒展自我的生生不息。

亚当和夏娃因“知识之树”被逐出伊甸园,而“生命之树”则带来救赎。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8bd2886c0a5970a50a4651f569e7cfcf.jpg

生命树(局部)

生命树既来自写生,也是直抒“胸臆”, 既有解剖般的细致,又具有象征性。让我联想到丹道修炼的内景图,将人身与自然交叠,符咒般呈现出来。每一棵树,如同一个象形文字,有着自身的枝叉沟壑,一树一世界。时而现出根茎,树生出树木,呈现着生态的自我演进。呼应中文的“方块字”,晓东的“树写”展现了道家之“圆”。

圆是从点出发的“一”,煞费周折,回到自身。圆也可以被看作0,这个奇妙的数字最早来自印度《吠陀》,曾用点“.”表示“无”,更准确的说是“空”。而古埃及、巴比伦和玛雅人也各自独立采用了“0”。这个奇妙的符号,微尘般起始,囊括并容纳了一切方向上的对立,与一切冲突和解,最终以否定自己的方式,成全了自己。也正是这样的曲折与柔顺,使得“生命之树”中暗藏日月山河,四季枯荣。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5a64715e96b474dc63b97d093f94f569.jpg

枝状物 纸本水墨 22x144cmx2 2024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5d292541c3aaab65e7e1a7995279e348.jpg

枝状物(局部)

付晓东得益于她的绘画老师林海钟的“笔法”实践,而与其师承的浑然一体的架构不同,晓东的“运笔”更似“竹杖芒鞋”的寻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她笔下的黄山也是如此,山不是水墨堆砌起来的“体”,而是沿路而行的“线”,随着观照而腾挪,顺着山行自身的逻辑,曲折展开。仿佛舍弃了“全貌”,而是一根筋地寻着“路”前驱。在我看来,这乃是她的“第一人称”绘画方法。我们从未在生活中获得过全貌,至多是一时一地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而已。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15800f6740428ee7f4975ed6eea461fb.jpg

黄山之一 纸本水墨 36x25cm 2023

“枝状物”延续了生成的“玄妙”,与其说像西方巴洛克或洛可可,抑或更具抽象性的阿拉伯世界纹样(Arabesque),不如说一如既往地在“思”与“景”、“笔”与“墨”,“书”与“画”之间腾挪“画符”,气韵生动,生生辗转。在另一个意义上,“枝状物”如同子宫与卵巢,也似旧时家中象征平安的“瓶瓶罐罐”与枝繁叶茂的厅堂摆设;亦如假山……一边生成,一边嫁接,以相似性的逻辑自我繁殖蔓延。在枝枝叉叉之间,询问着,如何“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自然毫无遮挡,却因无遮而隐秘。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22534f1115845f28c952b63461bf2e5e.jpg

黄山之三 纸本水墨 36x25cm 2023

“道生一”一气呵成,气象万千,画乃是对一的模仿。这里的一是一,还是二呢?晓东的画中,有时我们能看到基于相似性的重复,仿佛对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一再观想、再次临摹。或许道之玄妙,只能以“有”、“无”、“一”、“二”的悖谬纠缠与我们照面,你无法胸有成“一”地书写,我们只能通过烦恼的曲径,彳亍于“一”的无尽绵长,混杂着欣然、怅然、或似丧其偶般嗒然……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5146e00dcb948c6104921a4a576b815f.jpg

光明顶 纸本水墨 37x29cm 2023

一与生生

付晓东此次在柏林的个展,呈现了她过去十多年的足迹,既有理论之思,也有“转向”后的践行。晓东熟谙西方艺术理论,也亲近和修行中国道家。对于绘画而言,西方理论容易让人较劲卡壳,道家学说又难免有油滑之处。两套看似隔膜的话语,却在日复一日的写生中渐渐相行不悖,甚至有点相形益彰的意义。理论的启发,既需愤悱,也要静默。画画写作,是个手艺活,你一旦发心开始,文字绘画便会自身展开互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4decb113b253881a1b1b778e958abfbd.jpg

九华山写生册之祇园寺 纸本水墨 28x40cm 2023

晓东的书画,将“画”写的抽象,将“思”画的具象,生命在万事万物中缠绕与生生。道玄妙不可见,但“生生”却时时在我们自身展开。这个得“一”,是可殊相,可共相,可超越的一,可是化繁为简,合二为一的溯源;也可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绵延不绝。“一”的神圣性不在于主宰,而在于成全,在于道生、德养。康德将神圣性说为主体的全然自由。不是支配主宰,甚至不是对其无限性的强调,而是全然的自由。与之相照,东方的神圣性——在我看来——正是对万物自由的无限成全。所谓“洞天福地”,亦是基于苍生有情以栖息生长的空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3e3802e03c7408f3b600029bd033f6b7.jpg

九华山写生册之天台禅寺 纸本水墨 28x40cm 2023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e9608e5f8b1ec1f43f4d6b4facf77464.jpg

九华山写生册之地藏古洞 纸本水墨 28x40cm 2023

正如老子第六章提到的“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这里的“谷”、“玄牝”、“天地根”便是这样的“余地”与“留白”,就像水自然流向低处一样,空无创造了空间,让人居住、成长,成为他们自己。山谷的“虚空”带有道德含义;它不是空洞或虚无,而是如母亲的子宫,诞生生命,呵护成长。

字、符与道

汉字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如果绕道其他语言,就不难体会其中微妙。在欧洲,孔子说的“敏于思,讷于言”,会令人费解。逻格斯已然将“道”与“说”镶嵌在一种本源的关系之中。如果你真的明了,就可以明说。而真知与践行(比如在柏拉图那里)也是一体两面,说什么结合,乃是冗赘,倘若真知,便只能如此这般行事,别无他法。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894ad0e9d9e78ed0eb0a3c5c5980d2cb.jpg

例外状态 纸本水墨 66.5x115.5cm、37x213cmx4  2020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5b4bc5329041fe7fe46dc0066c500321.jpg

例外状态(局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e57e9bd51ae8e33e723e2382da63ac4d.jpg

例外状态(局部)

中国的文字,也载道,但总是被当做工具,得鱼忘筌,得意忘言。依照筏喻,“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意都可忘,何况文字?当然,这些都是站在彼岸,才有的潇洒,才有的后话。中国的文字是从结绳开始,首先经历了手工、劳作、数、绳子之后,技穷再想他法。仓颉造字,动静奇大,“天雨粟,鬼夜哭”,不知是文字启蒙,把人鬼隔开,让人不去感知无形,鬼感到难过?还是文字赋予不存在以存在,鬼魅灵异从此有了沟通媒介,所以喜极而泣?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c02c83c0944142ade3891069948a70e4.jpg

齐云山写生册之一线天 纸本水墨  28x40cm  2023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a5dfd449d9f5a9cd27f13f3fa45735dc.jpg

齐云山写生册之五老峰 纸本水墨28x40cm 2023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3756b0c6c9196703c6ee3f9c18f1394b.jpg

齐云山写生册之真仙洞府  纸本水墨 28x80cm 2023

汉字本身是天垂之像,与生俱来的“图像性”,构成了天地神人之间的独特中介。词与物之间的关系不是因果的次序表征,而是同时性的相应、相照。这种同时性意味着,此生便彼生,此灭便彼灭。于是有了名正言顺,心照不宣,有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有天涯共此时。书与画、言与意,便有了这种默契。即便大量的象声字已有了表音文字的特质,象形、象事、象意才是汉字本来的文化基因。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fc7b1ed8d01368b35d782926652b66fe.jpg

湖上写生册之苏堤 纸本水墨 28x40cm 2023

“太平合文”便结合了字、符咒与画的特点,同时具有装饰性。文,本身就是“纹”饰。中国的文人传统也将审美与政治经由礼乐整合。不同之处在于,晓东赋予了这些文字以当下的批判力量。而这些“组合文字”不是道家修行指南,而是对现实的书写,不论激扬还是隐晦,都没有现实来的蹊跷。如果说“太平合文”以画符的方式描述了一个祛魅的世界,那么“召龙图”则呈现了赋魅的尝试。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06f6dcbca89e8bcd2ada540e491354ad.jpg

湖上写生册之八卦田 纸本水墨 28x40cm 2023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62132c0e9c57ad9a6e0db169b69ebb5a.jpg

湖上写生册之飞来峰 纸本水墨 28x80cm 2023

得与无所得

《召龙图》中,龙或潜或现,或跃或飞,仿佛在用沧海书写,游龙戏浪,波光潋滟,一波转瞬与又一波叠加。曲线与波是晓东线条的主角。晓东的“得一”不同于哲学意义上的一,山石是一,草木是一,沧海是一,蛟龙亦是一。“召龙”如同以图像施展萨满之技,呼唤已然被我们远离的“神”与“灵”。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9c3cd1ac0b728b69ffaaccac7f7a448f.jpg

召龙图 纸本水墨 22x144cmx6 2024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5b5029cf3ee0b6d9203d85e26e5f6e57.jpg

召龙图(局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cf7043390e6a9ffe15df4e7f8428c4d0.jpg

召龙图(局部)

《召龙图》让我想到那个被人调侃的“叶公”,叶公子好龙,精诚所至,天龙现身,叶公见之,吓得失魂落魄,落荒而逃。其实对于理想主义者而言,与现实的照面多是惨淡或惊惧。“好夫似龙”本来就非“龙”,叶公的“惊恐”乃是常情常态。精神性、灵性多是“可怖”(unheimlich)而崇高 (erhaben)的。对于高扬自由的德国古典哲学而言,自由有何尝不带有虚无的“可怖”与不知所措呢?如果失去惊与怖,或许顺便也丧失了敏感与敬重罢。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f0190e53fe445a3bb39ad21ae0879fa8.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4e1115581956060aef71d5fca528ec29.jpg

湖上纪事  纸本水墨 24x22cm/Each one  2023

我个人非常喜欢晓东的写生册,这里她仿佛隐匿了“艺术家”的身份,加入了最少的“艺术的主观”,只是“孩子”般、“学童”般地写生,对自然与绘画本身,透出敬畏,甚至忐忑,或许也有与山水“相看两不厌”的默契,因为画者与山水之间此时最为私密,也最为朝向自身。对于这些习作,言语无的放矢,只是唤着我凝视,一再端详。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294dff687b82ab8262e3152234286c2e.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be27276de296551cd29f4ff11dbdd17a.jpg

湖上纪事  纸本水墨 24x22cm/Each one  2023

回到晓东的“得一之想”,想是念想、梦想、幻想、妄想?我们权且望文生义——“想”仅仅“相”与“心”的相照、相应,别无他想,别无他法?有心相照的“相”会有怎样的面貌?与“相”相依、相即、抑或试图相离的心会有怎样的境界?得一之妙,或许恰恰在于“不可得”、“无所得”吧。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e8fcb564fe20aa9111f70e9233c6e3e2.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a5817da1659cbd61a4f615cb6adcccc3.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94e185b8ee560f61fb7070ed1bbe4a67.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ae0e579485b21091f8a5921300a97fa6.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ace0b755797f365c6469c5eb1cb4f144.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fdb57faf47c70ab65b98f6fd54243e59.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326e53bdf3a5f3eac3b48d10d1d7d42f.jpg

展览现场 候鸟空间 柏林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b5b7242d0f8c03a2c92f9de8120b7817.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bf97e6d3a324a85f684674f663bdf0f0.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2c202fa8a92c2073c55584833a5e16c5.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1aebd8474da91a44fbf39c62a98ecd1f.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ebe90f582bb445143f367b28ac22a10b.jpg

开幕现场 候鸟空间 柏林

关于艺术家:

付晓东

现居北京和杭州,策展人、艺术家、空间站创始人,中国美术学院外聘教授。曾担任《美术文献》杂志执行主编,CYAP中国青年艺术扶植推广计划艺术总监,梯级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台湾《当代艺术新闻》责编,鲁迅美术学院校刊《美苑》责编。2010年澳大利亚24HR ART访问策展人。2014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梅兹分馆洛林基金会访问策展人。在法国Photo levallois、皮埃尔于贝尔新媒体创作奖、韩国“亚洲青年艺术奖”、加拿大多伦多CONTECT影像节等国内外15个奖项中担任过评委,UCCA艺术商店学术委员、中国批评家年会委员。

为国内外美术馆和艺术机构策划过130多个当代艺术展览,大型群展包括《生生—自然、技术和人的生产》第五届湖北美术文献展,《图说—原型研究》第八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第三届湖北美术文献展,第三届南京国际美展、第五届成都双年展,《分享主义》2010年大声展,《乡愁—记忆与虚构的现实》、《断舌—后集权社会中的当代艺术文本》、《后传统》系列展览,第十四届、第十六届OPEN行为艺术节等。为多伦多大学美术馆、北京画院美术馆、今日美术馆、苏州博物馆、何香凝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尤伦斯艺术中心、A4美术馆、金鸡湖美术馆、美国凯尚画廊、比翼艺术中心、美术文献艺术中心、香格纳画廊、唐人画廊、空白空间、站台中国、奥沙画廊、索卡画廊、空间站等策划过多个主题展览。2012年-2020年与果壳网主持创办“第八日—艺术家访问科学家实验室”项目,举办多个系列讲座和活动。

曾经讲座的机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hunter艺术学院;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梅兹大学、斯特拉斯堡艺术学院;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皇后大学;德国歌德学院、北京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UCCA艺术中心、今日美术馆、央美美术馆等;曾在中国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授课。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