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李守白-海派重彩-《烟杂店》2006年
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曾说过,“在西方,窗户就是窗户,它放进光线和新鲜的空气,但对于中国人来说,它就是一个画框,花园永远在它的外头。”
窗户,是中国传统园林中的“眼睛”,也是时光的画板。它静静地镶嵌在墙面上,如同一个沉默的诗人,用光影的笔触描绘着岁月的故事。无论从采光、通风、建筑美学甚至哲学意义上来讲,窗都是人们智慧的结晶和审美情趣的体现。
李守白-海派重彩-《烟纸店其一》2006年
而江南的花窗如一阕古老的诗词,斜穿点点花枝疏影,静沐皎皎月华,伴卿经年!
花窗的美妙和雅趣在江南,各城市各家名园林的廊亭隔断,花轩水榭,粉墙门洞间各种花式繁复,精巧别致的花窗自不必说。
李守白-海派重彩-《小酌》2006年
不论四季冷暖,你来江南,薄雾轻笼的早晨,人们在清爽略带花香的空气中醒来。安静地走在青石板铺就的巷子里,透过粉白院墙上一些梅花海棠型黛色的青瓦花窗,古镇人家的日常影影绰绰又一览无余。
那是一种脱离了文人意趣有意造境之外的凡尘俗世之美,一种带有烟火气息的城市最质朴的底色,由花窗传递,又经花窗抵达!
李守白-海派重彩-《厢房》2006年
在讲究天人合一的时代,古人就认为门窗是如天人之际的一道帷幕。不仅是采光通风,还与建筑整体、环境相辅相成、相互融合。
因此在古人的诗句中,“窗”是一场生机盎然的春景山水的载体。通过窗,看遍那春日盛景。
譬如杜甫的"窗含西岭千秋雪"、王安石的"西山排闼送青来"、李白的"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亭山"等著名诗句也都是因窗得景,通过窗户把外面的广大空间和优美景观都尽收眼底,使内外空间发生交流,正所谓是"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
江南的花窗引景、借景、框景,让建筑通过这些精雕细琢或刻意讲究的门窗,散发出建筑的灵气与魅力,以有限的空间,扩展无限的可能。
李守白-海派重彩-《庭院》2006年
花窗之美,美在空间。
花窗不仅使墙面产生虚实的变化,更使两侧相邻空间似隔非隔,似隐还现,可望而不可即,随着观者的脚步移动,景色也随之变化,让人感到空间与时间的变化,真正产生一步一景、移步换景的效果,并免除空间的闭塞感,增加空间层次,创造出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
李守白-海派重彩-《天井生活》2006年
花窗之美,美在光线。
花窗大多设置在园林内部的分隔墙面上,以长廊和半通透的庭院为多。从花窗中漏过的阳光、月光、灯光,诡谲变幻,晨昏不一,四季变化,呈现出变幻莫测的光影变化,让人产生不同的空间感受。透过窗格,光影迷离斑驳,似乎有无尽的生气和流动变幻。
李守白-海派重彩-《午茶》2006年
现代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古希腊人对于庙宇四周的自然风景似乎还没有发现。他们多半把建筑本身孤立起来欣赏。古代中国人就不同。他们总要通过门窗,接触外面的大自然。”深刻地道出了中国传统园林善于通过窗来借取景致的重要特点。
花窗不仅连通着美,创造着美,花窗之上的雕花也被赋予了灵性的生命力,拥有了意蕴之美与灵魂之美,亦有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妙意情趣。动,乃是万物的流动,生命的流动。
四时风光各不同,因为流动,才有了鲜活的生命;而静,是一种心灵的状态,更是一种心境凸显。
李守白-海派重彩-《窗影》2006年
作为中式建筑艺术点睛之笔的花窗,其细细的雕花,不仅镌刻了绿肥红瘦的往事,还解读着古语今说的变迁。其细腻卓绝的设计,让花窗无论过去多少年,魅力都只会历久弥新。
如今,江南花窗早已成为江南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透过这些花窗,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江南的美景和文化内涵,更能感受到江南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让我们不妨放慢脚步,静静欣赏这些充满诗意的艺术之窗,感受江南水乡的宁静与美好吧。
艺术家李守白
李守白,1962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上虞。当代重彩画家,海派剪纸艺术大师。现为中国民协剪纸艺术委员会副主席,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上海华东师大、上海工艺美院客座教授。“非遗”海派剪纸代表性传承人。作品先后在国内外多地举办展会和参展;摘取包括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文化遗产日奖”、中国文联民间文艺“山花奖”等在内的10多个金奖;被世界多国机构和私人收藏家收藏。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